吴洪菲
摘 要:对话课是小学英语的主要课型之一,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对话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中设置思维目标,深究教学活动;深化问题逻辑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挖掘对话内涵,深化学习情感体验;回归问题解决,促进生成创造等,这将有力提高课堂实效和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深度学习;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4-0050-05
一、引言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具身探究,并获得成功体验,形成高阶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王蔷指出,教学要走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深度学习注重在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对旧知进行整合,对认知结构进行重构,并应用知识经验进行问题解决,这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已经有不少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开始探索,对深度学习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深度学习并未真正发生。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碎片化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通常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比较分散、缺乏整体性,这样容易破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操练对话内容上,忽略对对话内涵进行思考,表层信息、零碎的语言知识以及机械的记忆都会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障碍之一。教师应设计具有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设计缺乏逻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无法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链,学生被这样没有逻辑关联的问题牵引,就会丧失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同时教师对对话内容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问题判断或不需要深入思考的回答上。
(三)情感体验缺失
教师往往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堂上往往存在过多的语言知识,缺少对内容深层意义的理解,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进而缺少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情境设置缺乏真实性
在应用实践环节缺少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创设,无法与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形成连接。只有创设出源于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经验的真实情境,才能在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实践
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对话教学的课堂实效,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现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Story Time对话文本为例,阐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实践研究。文本围绕刘涛和王兵在电脑前的对话展开,描述了刘涛约王兵踢足球遇到的特殊状况:王兵要先发一份电子邮件给网友,随后刘涛和王兵展开关于该网友的一般信息(姓名、国籍、年龄)和具体信息(爱好、喜爱的学科等)的对话。笔者在对对话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后发现:可以围绕主题,以网友信息为主线,以交友动机为暗线展开教学活动。
(一)设置多维目标,深究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的陈述,或者说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深度学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贯穿其中。学生以感知、理解为基础,在活动中培养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等思维,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融于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学习实践,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两两问答,学生能提取信息;能在小组交流总结归纳提炼文本结构。
2.通过询问Peter的信息,学生能运用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进行问答;能借助思维导图复述课文,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信息差,学生能谈论自己喜欢的网友,思考择友的原则,加强国际理解,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目标1指向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目标2旨在发展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目标3旨在让学生在迁移应用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新的认知模式。通过设置理解、分析、交互发展综合和应用能力的多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深度的延展。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不仅要设计教学活动,还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判断其是否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明晰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在读前环节,教师围绕主题创设语境,激活学生的背景信息和相应认知图式,以此初步感知和理解主题。在读中环节,教师紧扣主题,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对学习材料进行多元联结,让学生充分与对话文本进行互动,在获取、梳理与整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对话内容,形成系统化认知结构。在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和内化结构化语言知识,在新的具体语境中进行遷移,应用习得解决问题,进行个性化表达。
(二)深化问题逻辑性,促进主动思考
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逻辑递进、逐步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链。教师可围绕主题优化问题设计,形成由具有逻辑性思维到具有批判性思维再到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学生建立思维路径,促进学生在讨论、分析、判断、评价等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实现基于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
本课的话题是网友,很多教师习惯以朋友作为话题的切入点,但笔者认为e-friend中的e是贯穿本课教学的主线。通常意义上的朋友是生活中可以经常见面的人,可能是同班同学、邻居、亲戚、师长等,但网友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的交友途径。正因为网友之间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才引起刘涛对王兵好友的关注,从而引发刘涛对网友的一系列提问。因此在本课中,e-friend是对话内容的逻辑起点,教师紧扣e-friend展开大问题设计:
1.What is an e-friend?
2.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Wang Bings e-friend?
3.Why can Wang Bing and Peter become e-friends?
三个问题形成问题链,在具有意义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
问题1指向学生对e-friend的理解,教师在课件上呈现3个选项A. a friend you call; B. a friend you write a letter to; C. a friend on the Internet,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准确而清晰地理解e-friend的本质属性与内涵。随后教师追问: How can you make an e-friend?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开放性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
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教师走出旧有的封闭狭隘的教学设计,摒弃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中促进学习者获得充分的认知与体验。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学习者身心合一,学习不再是离身式的被动接受,而是具身式的主动体验。
问题2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出发,紧扣主题范畴及相应教学目标,以学生提问推进教学活动,保证学生主动完成主题意义的探究,在学生的课堂生成中,教师通过层层追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下为教学实录: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Wang Bings e-friend?
S1: Who is Wang Bings e-friend?
S2: How old is he?
S3: Where is he from?
S4: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S5: Does he study English like us?
T: Great! You can ask a lot of good questions. Now lets take a look. The first question is about his…
Ss: His name.
T: Nice try! And the rest questions are about …
S6: We want to know his age, nationality, hobbies, subjects and many other things.
T: You are good thinkers. And what about Liu Tao? What does he want to know? Please read and choose.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其系统性的认知结构不同。知识一方面表现为深度学习的载体,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深度学习的目标追求。不难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其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贴近学生个体体验,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如何了解网友有了深刻的认识:遵循从姓名、年龄等一般性问题深入到爱好、能力等特殊性问题的逻辑顺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比、梳理,自主建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语言表达。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的发生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因此,学生将原本零碎的问题结构化的,形成了系统化的、有层次的结构化认知。
问题3指向对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王兵和Peter成为网友的原因,使学生对如何交网友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与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师生对话如下:
T:Why can Wang Bing and Peter become e-friends?
S1: Wang Bing and Peter both like football.
T: So they have the same...
S1: They have the same hobby.
S2:Wang Bing can teach Peter Chinese and Peter can teach Wang Bing English.
T: Great!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三)挖掘对话内涵,深化情感体验
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深入研读对话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找到深化学生认知与充分融合情感价值的契机。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要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解释这些表面結论以及说明其产生和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过程中去。
本课中,从王兵和刘涛的对话里,刘涛得知Peter会说中文,并在课后学习中文。由此可知,为什么Peter要学习中文即为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教师鼓励学生从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出发,结合生活经历和真实感受进行多元表达,和文本进行对话,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获得参与式的深度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片段如下:
T: Why does Peter study Chinese?
S1: Because he likes learning Chinese, I think.
S2: Maybe he wants to come to China and travel in China.
T: Good try. You know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million people learning Chinese in the world.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at?
S3: I am happy and excited.
S4: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I am so proud.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英语学科学习的育人导向,对于主题意义的深度思考不能仅仅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应该是一个使学生积极、主动构建主题意义的过程。教师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深挖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学习中文,使学生将语言学习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引导其形成增强国家认同、家国情怀的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和文明素养。
(四)回归问题解决,促进生成创造
深度學习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所学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样关注其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的链接点,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整合提升,对语言知识进行了迁移和应用,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进行了生成和创造,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强化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英语学科育人功能得以落地。
在本课的读后环节,教师延续e-friend这一话题,设计了让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认识、了解网友的开放性活动,旨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中,通过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媒介,如听自我介绍、读个人简历、浏览图片、观看视频等形式,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深度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交友的软件和获取新网友信息的不同媒介。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不同的交友需要,个性化地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自己喜欢的网友,并在和同伴的互动中介绍自己的新网友。从课堂伊始对e-friend意义的理解,即互联网时代的交友形式,到读课输出环节在网络环境下认识和了解自己想要结交的网友,延展了话语情境,使本课的教学逻辑形成闭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转化,更改教学内容的内容和形式,并创设了实践应用的教学环境,以make an e-friend为任务驱动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变式的问题解决中,进一步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交网友的收获,经过对主题的充分探究,学生的回答展示了他们对主题的深度理解: I want to make e-friends with Lucy. Because we both like reading books. We can have a lot of fun talking about books./ I can make e-friends with Tim. We have different hobbies. So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对话教学需要创设基于问题解决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将所学语言、信息、态度、思维方式等迁移到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实践应用的技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个性化地表达观点与态度,深化对文本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四、结语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有助于解决当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机械化等问题,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如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英语教师的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以上是笔者针对当前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充分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维目标,深究教学活动,深究问题逻辑性,促进主动思考,挖掘对话内涵,深化情感体验回归问题解决,促进生成创造,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万 顷.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0):45~48.
[3]刘 玮.深度学习的三重向度与实践建构 [J].江苏教育,2020,(3):6~11.
[4]王 蔷.北师大英语教材教学交流研讨会[R].洛阳,2016-05-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李 磊.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兼谈译林版《英语》教材修改对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9,(3):4~9.
[8]译林出版社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T].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张 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