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空间

2020-04-12 03:22陈洪友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想象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洪友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世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与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启迪;想象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4-0014-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其对话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要把握文本传递的准确信息和价值取向,实现知识的累积和精神世界的滋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空间?

一、丰盈内心体验,提升阅读质量

文本是有温度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凝聚作者的匠心。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与升腾,享受审美的情趣与张力。

(一)敲响品味的鼓

“涵咏工夫兴味长”,此语道出读书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方能觉知书中滋味无穷。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文本的表达特点,从字里行间精心挖掘品味的基点,借助情境创设,敲响品味的鼓,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声,发掘其间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匠心独运。

例如,教学部编版《穷人》这篇文章,教师抓住桑娜“忐忑不安”一词展开教学,先结合下文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追问桑娜为何“忐忑不安”?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桑娜“忐忑不安”,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桑娜的人间大爱。教师通过品味“忐忑不安”一词,还原当时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彰显出桑娜虽为穷人但有着善良人性的光芒,学生在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理解的同时,也被桑娜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

(二)拨动体验的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拨动体验的弦,倾听学生独特的声,珍视学生的别样感受。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猴子下山》,文本的价值取向是人有无穷的欲望,如果不知道满足,便会什么都得不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做法对错,探究文本的价值取向时,一个学生却提出小猴子的做法也值得肯定。因为小猴子不满足现状,勇于追求,虽一无所获,但其精神可嘉。面对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并保护了一颗爱思考的童心。

(三)弹奏表达的琴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读是积蓄,写是倾吐。当学生被文本的内容打动,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巧抓时机、弹奏表达的琴,感受抒怀的美妙之声。

例如,教学部编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深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像巴迪一样的处境,于是安排一个课堂小练笔——《我想对您说》,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借文字的神交与父母进行一次真心的“交谈”。

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读写结合的点,情动辞发,引导学生口抒我心,笔表我怀,不拘形式、自由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放飞想象翅膀,拓展阅读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的培养要适时恰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教材,挖掘想象的元素,巧妙设计,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悬念,唤醒想象

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持久的期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悬念,唤醒学生大胆去想象的主动意识,让学生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在想象的世界中,感受想象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满足和快感。

例如,教学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时,课近尾声,教师设置悬念:“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传说中的外星人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外星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点亮空白,丰富想象

“空白”一词源于艺术,指没有填满或尚未开发的项目和领域。部编版教材中,也有一些可以值得玩味的“空白”之处,或者一个标点,或者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引导学生用无限遐思去填满。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捕捉并点亮这样的“空白”,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教学部编版《一支铅笔的梦想》时,文章最后写到:“谁也不知道,一直铅笔有多少梦想……”,教师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发问:“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正是教师抓住了文章的空白,点亮学生的想象,通过一支笔的其他梦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丰富学生的想象。

(三)延伸情节,拓展想象

延伸情节,就是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态势,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想,推测出后续可能发生的故事,拓展学生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有利于学生拓展想象的教学素材,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章写道:“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教师抓住这一段的“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进行拓展想象,发问:“小女孩脸上为何放着光彩,为何露着微笑?”通过学生的拓展想象,表达出小女孩向往幸福,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品词析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提升阅读的质量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德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48~49.

[2]胡   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52~53.

[3]杨九俊.夏静老师和她的小学语文体验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35):44~45.

【责任编辑 李幸阳】

猜你喜欢
想象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快乐的想象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生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