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有间

2020-04-07 17:40罗吾民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关键词】两性情感;心理边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67-04

【作者简介】罗吾民,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200086)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根据上海市教科院近年一项题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研究发现,78%的学生希望得到青春期两性交往的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笔者发现高中生的许多困惑来自两性交往中的言行边界问题,尽管他们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自我意识,但是在遇到“青春恋”———一种比友情多一些、比爱情少一些的朦胧情感时,心理边界就会变得模糊。因此,在心理课上公开探讨“心理边界”问题,具有唤起和强化关系中自我意识的意义,可以促进高中生两性情感的健康发展。这一话题是对现有青春期两性情感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课基于上述认识,首先通过“绘画房子”的暖身活动,唤起高中生对心理边界的关注;其次,创设情境难题,逐层递进、深入讨论心理边界的内容形式以及它们在两性关系中的意义;最后,以绘画的方式外化守护边界的心理意象。

【活动过程】

一、暖身导入:在绘画中感受“边界”

1.热身活动:给自己画一座房子。

PPT出示游戏规则:学生5耀6人一组,每组一张A3纸。每人在水彩笔中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下自己的房子。绘画时间2分钟。

学生绘画。

教师:刚才我留意到,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房子画在了A3纸的边缘或角落,并且房子与房子之间留有一些距离,一些小组甚至在动笔之前就用折痕或者虚线将A3纸分成了几份。请问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给其他人留一些空间。

教师:你愿意让房子之间紧紧地贴在一起吗?

学生1:不愿意。

教师:如果其他小伙伴的房子画得很大,大到覆盖了你的房子,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2:很不舒服,感觉被冒犯了。

2.出示題眼:关系之中有“心理边界”。

教师:同学们,如果说绘画活动中的“房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这种想要保持一些距离、维护个人空间的感觉,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PPT出示“心理边界”的定义:一种想要保持人际距离、维护个人空间的需要。当心理边界被破坏时,我们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它是人与人、人与环境在互动中形成的言行活动限制线。

设计意图:心理边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绘画活动使它得以具象呈现。绘画之后的讨论,旨在促成学生对心理边界的觉察:当房子被别人覆盖时,每个人心里都有“不舒服”的感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在提示学生心理边界的存在。

二、主题探究:破坏心理边界的人是TA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同意人际关系中需要心理边界,我们也不希望心理边界被破坏。但是,如果那个想要破坏你心理边界的人,是你不讨厌甚至还有些喜欢的人,你还会坚持维护自己的心理边界吗?

1.难题展示:“青春恋”时期有难题。

情境一:美美和邻居哥哥阿木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一直很要好。现在美美已经16岁了,可阿木还像过去那样经常拍美美的头、搂美美的肩,甚至单独约她一起吃饭。阿木很自然地就这样做了,但美美觉得不自在,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对方相处。

情景二:高中女孩小C被隔壁班男生小H的关注包围着。每到周末,小H都会特地绕远路陪她回家,给她的每一条“QQ说说”点赞,和她选相同的课,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马上赶来……她其实更想和宿舍里另外三个女孩一起玩,但一看到小H走近,她们就会自觉走开,小C有些孤单和失落。她并不讨厌小H,但这样密集的关注实在让她窝火。

情境三:Allen和Lisa是彼此“喜欢的人”。不过,因为重点高中的学业压力非常大,他们约好要彼此督促、共同进步,等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再确认这段感情。Lisa常常给Allen发消息,有时候是问题目,有时候是问他在哪里、在做什么,如果Allen回复不及时,Lisa就会生气。Allen时常觉得心烦意乱。

设计意图:三个情境涉及不同性别、不同角色(“破坏者”与“被破坏者”)、不同关系状态(从普通朋友到恋爱对象),但是三位主角遇到了共同的难题:对方和自己关系不错,对方的言行又让自己不舒服。这样设计是为了丰富“心理边界”的内涵,同时,唤起学生的代入感,为后面的讨论作情感铺垫。

2.班级讨论:心理边界被破坏了吗?

PPT出示:请在小组情境难题中找到与自己性别相同的那个角色,然后回答指定的问题。每个人独立思考1分钟。阿木、小H、Lisa需要回答的问题:你觉得自己破坏对方的心理边界了吗?美美、小C、Allen需要回答的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心理边界被破坏了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阿木、小H、Lisa,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破坏对方的心理边界,请张开你们的手臂;如果觉得破坏了对方的心理边界,请伸直手臂并且让手臂交叉。

教师统计“觉得自己没有破坏对方心理边界”的人数,并板书。

教师:我们会发现阿木、小H和Lisa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破坏了对方的心理边界。那么对方的感觉是否和他们一致呢?我们也来了解一下。美美、小C、Allen,你觉得自己的心理边界被破坏了吗?为什么?

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和角色做出回答。

学生1:如果我是美美,会觉得心理边界被破坏了。毕竟美美已经16岁了,就算以前很熟,阿木也不能拍她的头、搂她的肩,毕竟大家都应该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吧。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像单独吃饭的话,也许是可以的。

学生2:我们组拿到的是第2个情境。小C其实更想和自己的室友一起玩,但是因为小H总是不请自来,让她没办法和三个室友好好相处。我猜小C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边界”,不过她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了,那心理边界应该是被破坏了。

学生3:Allen的心理边界有没有被破坏,其实我也不确定。如果Lisa只是普通朋友就算了,但是他喜欢Lisa,Lisa也喜欢他呀。就算觉得很心烦意乱,他也很难开口跟她说“你破坏我的心理边界”了吧。

教师:因为相互喜欢的程度不同、对方言行的“破坏”程度不同,我们在回答“心理边界是否被破坏”的问题时有犹豫。但是,只要真实地觉得对方的言行让自己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应该静下心来整理一下:我是怎么看待我们之间的关系的?对方又是怎么看待的?对方的哪些言行可能超过了我们现在的关系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心理边界”本来就有不同的内容,我们要学会识别不同的破坏行为。

PPT出示:心理边界既包括物理空间的边界(如美美遇到的两性交往中身体距离的问题)、时空环境的边界(如Allen遇到的个人独处空间的问题),也包括社会关系的边界(如小C遇到的发展其他同伴关系的问题)。心理边界因为关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不同,会呈现出情境差异和个体差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讨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生在代入性别角色后,探索自己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两性交往的言行内容;第二层是在“是否破坏”的态度表决中,知道“破坏者”与“被破坏者”对心理边界的认知存在差异;第三层是经由讨论和辨析,认识到心理边界有不同形式,为识别“破坏”行为、维护心理边界做认知准备。

3.小组讨论:你会去守护自己的边界吗?

教师: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发现每个情境都有“破坏”心理边界的言行在发生。但也有同学表现出为难:就算对方“破坏”自己的心理边界又怎么样呢?她和我关系都那么好了。那么,如果是你,会让对方知道他的言行破坏了你的心理边界吗?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提炼观点,5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一下。

小组1:不会。因为担心这种太有界限的做法会让对方以为自己不喜欢他。对方的自尊心可能会因此受伤吧。

小组2:会的。如果和对方交往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觉,会很压抑。

小组3:不会。心理边界被破坏的那个人,比如小C吧,她自己可能也很享受小H这种特别的照顾,所以可能不会让对方知道。

小组4:我们组觉得会告诉对方。因为如果一直允许对方破坏自己的心理边界,可能会让对方误以为你也喜欢他,但其实你并没有想好要不要和他谈恋爱。

小组5:会告诉对方。正如前面我们看到的那样,对方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言行破坏了你的边界。不知道你的真实感受,还怎么调整自己的言行呢?

教师点评与回应各组的认识,并提炼如下基本共识:彼此愉悦的情感,不意味着言行可以破坏心理边界,而提出“心理边界”的问题也不意味着对友好关系的否定。有边界,才能让两性关系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在确认心理边界被破坏之后,学生遇到了问题的核心“是否应该冒着关系被破坏的风险,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這一环节就是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直面问题的核心,在对质中探索妨碍边界守护的认知与情感因素,最终形成“守护心理边界并不影响关系发展”的新知。

三、创意表达:画出我边界

教师:经过前面的交流,我们发现尽管“告诉对方,他的言行破坏了我的心理边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们也知道了“告诉对方”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关于“如何”告诉对方,我们还需要一些尝试、一些练习,不是今天的课所能达成。但是我希望大家用绘画来表达一下你守护自己“房子”的行动。

学生在原来的A3纸上绘画,并请部分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用绘画的方式,把守护“心理边界”的行动画出来,既回应之前的暖身活动,又外化守护边界的心理意象。

四、总结

教师:两性情感懵懂之初,我们喜欢与人在一起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但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以自身心理边界的被尊重为前提。因为心理边界本来就是健康关系的一部分。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维护心理边界,也享受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选题是基于“00后”高中生的实际需要,课中使用的情境难题也是由众多高中生两性交往案例提炼加工得来,因此,这个话题让少男少女很自然地就完成了个体情感的代入,在每个班级都收获了热烈的讨论。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心理边界”不易被理解,但是借由“绘画房子”的活动,这一抽象概念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从课堂实际反应来看,学生不但能够理解这个概念,还富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本课的另一难点是让学生形成“心理边界可以与亲密感受并行不悖”的认知。在回答“会去守护心理边界吗”的问题时,尽管学生表示有纠结、很矛盾,但当内心渴望守护心理边界的声音获得了外部的回应时,他们守护边界的心意很快得到了坚定,这一难点目标经由同伴研讨得以实现。

但是从课堂实施来看,整节课生成性资源容量巨大,所以笔者今后要注意把控方向,让课堂讨论始终紧贴教学目标。

【点评】

青春期两性情感是高中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要议题,青春期两性情感的心理边界问题,是学生难以把握,也是青春期健康两性情感与交往的一个关键点。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高中生两性情感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身活动、主题探究和创意表达三个活动出发,能够紧扣教学目标,层次清晰,逐步展开,不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注重内容的细致探讨。三个两难情境的设计均源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同时又被归纳为心理边界的三个空间,即物理空间的、时空环境的和社会关系的心理空间,促进学生对于青春期两性交往的理性选择、判断和思考。

(点评嘉宾: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