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卿
摘要:为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要求,提高学科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学科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融入到学科学教学当中,植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实现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德育;建设感悟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掌握深厚的数学知识、养成敏锐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是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数学学科德育是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实现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在高中数学的学科德育建设中,高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数学课堂德育建设,把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作为数学学科德育内容,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双提升。当前,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重视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达到德育的“润心”作用,取得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本文是对高中数学课堂德育建设的一些探索,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深化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维“广角”
恩格斯说过:“变数的数学——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诚如此言,数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舍得花点时间点明蕴含的哲理,唯有此,才能深化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回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阔其思维“广角”。深化辩证唯物论,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如我在教授“函数”部分时,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讨论f(x)是常数还是变数,有的小组认为它是常数,因为当x固定时,f(x)是函数值;有的小组则认为它是变数,因为当x在定义域内变化时,f(x)是函数。在学生们讨论得面红耳赤时,我告诉他们将结论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答案。学生们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常数与变数,不变与变,都不是固定的,转化个角度,换个条件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从辩证的角度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深刻理解了概念,对后续学习方程、不等式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学的思想方法训练,提升思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仅有科学的世界观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方法的训练,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水平。
当遇到数学命题证明,要对条件进行分析时,不妨教给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在遇到已知结论寻找条件时,不妨教给他们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在解题屡屡碰壁,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或猜想错误时,不妨告诉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实践是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方法等。教师将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學生在学习中养成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励爱国情怀
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开展德育建设,需要以教材为基础,中国数学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涉及的内容如:我国伟大的数学家、数学方法等。学生在阅读与学习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的数学成就,更能受到数学家优秀人品的启迪,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例如我在教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通过阅读和思考板块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外数学家在方程求解中所做出的成就:如中国方面:约公元50-100年,《九章算术》给出了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正系数方程根的具体方法;7世纪隋唐数学家王孝通找出了求三次方程正根的数学解法。国外方面: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给出了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通过这样的中外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四、完善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教学评价大都以成绩作为指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容易被忽略。教师给予有效的多元化评价,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能在情感交流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要求学生到讲台上,或者总结一节课的易错点与重点,或者黑板上解答一道相关小题,这样不但直观看到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能提升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时代数学课程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加了应用型课程比重,增设了数学活动课程,开始眷顾数学文化,教育已经由最初的知识教育逐渐转变为能力教育、创新教育,这是时代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更是人们对教育功能逐步深化的结果。例如数列部分,增添了环境保护、生态数学、经济数学等元素,与人口增长、社会保险和货币投资等生活问题紧密联系。例如数据分析课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信息,用探究的形式做出决策。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经历数学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我在讲授“抛物线概念”时,要求学生画出抛物线,有一名学生只画了一条直线,全班同学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当他解释完毕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把定点取在了定直线上,我对这名同学与众不同的想法进行了表扬,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时,巧妙地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变得更生动、活泼、有意义。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数学思想碰撞的课堂,还富有浓厚的哲理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德育建设时,切勿牵强附会,满口说教,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其掌握知识的状况和思维发展水平为渗透依据,关注学生主体感知,关切学生情感教育,科学、合理地选择德育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