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教学探讨

2020-04-06 23:12周芫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智慧课堂儿童文学

周芫

【摘 要】本文阐述教育生态学的内涵,从整体效应、最适度原则、生态位原理、限制因子定律、花盆效应等方面阐述教育生态学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融合,基于教育生态学视阈,提出构造整体关联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智慧课堂在儿童文学教学实践中的发展,提高儿童文学生态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水平。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儿童文学 智慧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45-03

智慧课堂是现代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实施联系在一起,力图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生态学的兴起,将高校智慧课堂与儿童文学教学联系起来,能够丰富教学的学习生态环境,唤醒学生的课堂生态主体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的生态应用水平,形成可循环的生态化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儿童文学生态化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是由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1976年,“教育生态学”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他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力图把教育学的规律和生态学的原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

20世纪90年代,国内出现了一股专注“教育生态学”的热潮,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生态学”进行了研究。例如,吴鼎福、诸文蔚所撰的《教育生态学》认为,应从教育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揭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强调从文化、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的角度来阐述教育生态。贺祖斌的《高等教育生态论》则致力于构建高等教育系统生态观,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各种要素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

由此可见,教育生态学是现代教育研究和发展的基本路向。高校教育生态化要树立教育生态观的思想,构建具有自然、和谐、开放、创造的教学体系,从而形成共生共荣的高校教育功能和系统。

二、教育生态学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融合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教育生态学的视阈,将教育生态学理念引入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实践,可以从根本改变传统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式,实现有关教学环境、课堂模式和评价体系等重大变革。这是顺应教育生态环境的必然发展,也是适应儿童文学课程与智慧教学模式相融合的创新要求。

(一)整体效应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

整体效应是指“一种生态行为的产生受到全局性的多因素影响”。将整体效应运用到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中,可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未来教育体系变革,落实“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生态发展。根据整体效应的教学原则,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应该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全面覆盖,努力构建“互联网+”下的儿童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教育生态整体关联路径。

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充分强调教育生态的整体效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数据服务为核心,以引领智慧教育为目标,将儿童文学课程建设为国家优质金课坊。通过运用智慧教学工具,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树立大数据生态教学体系,改变了以往儿童文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和局限,扭转了教育环境的闭塞和落后现象,努力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教育发展目标,促进教学应用、学习应用和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覆盖,充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完善建成“互联网+教育”的数据大平台。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体现了未来教育“政、产、学、研、创”方面的综合能力特点,促进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优化改革,为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和创新应用助力,实现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发展。

(二)最适度原则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

最适度原则是指“自然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很好发展,否则将走向反面”。将最适度原则运用到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中,可以依照学习需要的范围、学习内容的层次、学习接受的水平、学习者的认知情况等方面进行相对限度的适应实施,从而将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分为不同的目标阶段。例如,运用微课制作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注重将儿童文学的各种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集中讲授、扩展资源和适当延伸,体现分层次、分学段、分区域的最适度原则。

微课是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录制某个知识点在十分钟内具体讲授的一段视频,它是“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智慧教学产物、也是学生个性化、适度化学习的使用载体。在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中,需要大量的音频朗读示范、立体的形象图片辅助、丰富的网络信息链接,通过运用微课教学,设计有舒适区、恐慌区和难度区的儿童文学微课视频,以其通俗易懂、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灵活多变、贴合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等特点,充分表现教育生态的最适度原则,成为儿童文学课堂深受欢迎的智慧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体现教育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促进儿童文学生态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生态位原理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

生态位原理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即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将生态位原理运用到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中,可以遵循一定的“教学生态位”,履行相应的“教学角色”。依据生态位原理的教学理念,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对话关系,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引导者和倾听者,学生是教學内容的建构者和探究者,通过运用儿童文学混合式教学,重塑师生之间的角色和行为,实现未来教育的深化发展。

混合式教学能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促进信息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通过将课堂组织形式混合,学生从接受知识转为探究知识的创新发展,教师从传送知识走向激发学生的知识建构。混合式教学以合作学习为手段,以信息资源为载体,促进了儿童文学智慧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发展,极大地激发了教育生态位的主动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师生通过找准儿童文学智慧教学生态位角色,构建了具有自主平等、公平公正、充满活力、多元尊重等特点的教学生态位秩序。

(四)限制因子定律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

限制因子定律是指“限制因子决定生物生理过程的速度或强度的定律”。将限制因子定律运用到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中,可以避免受到限制因子制约,打破教学的限制条件。依据限制因子定律的教学理论,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应该以贴切学生为主体,建立良性互动的教学组织关系。通过运用基于SPOC的儿童文学教学模式,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可以适应教学实施的客观条件,切合师生教学的互动合作和探究交流,极大地提升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导致教学课堂规模不断增大,师生的课堂交流缺乏有效针对性,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得不到关注,导致学习从众心理严重。同时,教学组织的互动合作、考核评价受到限制,教学实施难以落实。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学生规模,基于SPOC的儿童文学教学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授专培课程,提供有区分度的、目标性强、力度大的专业教育支持,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补充、应用、深化与创新,增进学生对儿童文学课程的完整学习和在线体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避免高辍课率和低完成率的不良现象,体现教育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特点,促进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生态和谐发展。

(五)花盆效应与儿童文学智慧课堂

花盆效应是指“在人为制造的优越环境下,花盆中的植物对自然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就会减弱,生态幅会变窄并导致生态位下降。如果移栽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就可能缺少必要的竞争力、免疫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将花盆效应运用到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中,可以改善教学实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依照花盆效应的教学原则,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应该建构多元差异、和谐开放、生成创新的教学关系,通过运用儿童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显著发展。

传统的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互动实践、探究学习的培养过程,在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环境中,弱化了课堂生态主体的创造能力,丧失了社会生态发展的竞争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素养发展理念。通过融合儿童文学翻转课堂,将课堂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实现教学的生态时间和空间衔接,把课外学习翻转到课内学习,把学生翻转成探究者,把老师翻转为引导者,彰显“以学生为中心”“技术支持学习”“创造任务导向”的教学生态理念,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的生态持续发展,优化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能力,深化“花盆效应”的儿童文学智慧教育改革。

三、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教育”、网络教学、云端课程等信息技术及应用正在兴起,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实现了儿童文学课程的创新革命,打破了传统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体现了教育生态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借鉴教育生态学“强调整体、注重差异、动态生成、多元适应”的核心思想,深化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构造整体关联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整体关联的儿童文学智慧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生态作用。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教育因子相互依附、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在有机整体中寻找统一的信息结合点。较之传统的儿童文学课堂实施,体现的教学关系较为单一、特点不鲜明、环境过于落后、师生缺乏联系交流。通过将儿童文学教学与网络技术高度融合,为课堂生态系统创设多元化智慧学习环境,为高校教育生态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教学设计、组织、监控和评价提供信息生态保障机制,有助于实现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整体升华。

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资源,在教师、学生、课堂和信息的交互作用中,共同构造整体内嵌相连的教育生态空间,活跃显性和隐形的环境因子。在有层次、有区域、有范围的开放教学系统内,围绕教育生态空间的信息源辐射,将个人、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圈统一链接起来,架构儿童文学实施的整体教学体系,实现“大儿童文学”的学习覆盖受益面,全面深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有机发展,提高智慧课堂的生态综合运用能力。

(二)创设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展示的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教学过程。传统的儿童文学課堂教学模式缺乏教育生态的理念依托,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课堂生态秩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通过提高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动态发展过程,促进知识结构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渗透OBE、STEM、ARCS 等教育理论模型建构,推动微课、慕课、云端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智慧教学模式改革,引领未来式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内涵,呈现具有能动性、建构性和创造性的信息生态观,从而创设儿童文学智慧教学生态动态空间,发展儿童文学智慧教学生态传递平衡。

儿童文学智慧课堂教学就是要让课程、信息、生态能够和谐发展,形成适合教师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与信息技术接轨的动态平衡模式。教育生态发展促使高校儿童文学教学模式改革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推进,体现在教学理念信息生态赋值,教学管理精细化整合、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升级、周期数据维护治理等方面,寻求高校教育生态弹性力的动态平衡点,打造具有生态承载力的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生态圈。

(三)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习者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学程为驱动”是现代教育生态学教学模式下的转变,运用信息技术赋值推动儿童文学教学评价模式改革,要求教育者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满足多元主体的教学评价诉求。通过建立大数据儿童文学智慧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注重客观数据和材料的整理归纳,建构全程性开放教学评价体系,具有反思性、生成性和可循环性。

在当前的儿童文学教学评价中,虽然存在“档案袋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但是在教学实践和开发过程中,评价体系的落实仍然不到位。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构建良好的儿童文学智慧生态课堂,就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良性运转的多元开放评价体系,既包括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道德、情感价值的合理评价。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质化评价方式;另一方面,采取信息技术支撑的量化评价方式。例如,学校建立生态课堂评价管理系统,对儿童文学智慧课堂的落实进行实时监督,并将评价结果与考评制度相挂钩,建立基于SPSS统计软件的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增加多元开放的评价元素,从而构建健康的网络化智慧教学生态评价系统,优化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儿童文学智慧课堂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新兴教学模式,强调智慧课堂的开放性、整体性、生成性和智能性,突出儿童文学教学改革“面向多元、适度教育、尊重创新、回归生态”的内涵意义。高校儿童文学智慧课堂通过充分融入教育生态学理论,从而提高智慧课堂的实践和应用水平,实现儿童文学课程与生态信息化的完善构建,优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能力,促进儿童文学生态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

[2]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李新义,刘邦奇.基于建构意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6).

[6]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通讯,2016(1).

【作者简介】周 芫(1983— ),女,汉族,广西人,硕士,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儿童文学和应用文写作等。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智慧课堂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