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玲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把合作学习小组作为基本形式和单位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教育目标的共同实现。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恰当引入,并且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合作学习小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健康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关注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并针对这一要求设计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其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完善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心,所以就要改变过去只是关注知识传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性接受的模式,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多元学习活动当中,在沟通合作和主动探究环节习得知识和提高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要求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而教师需要做好耐心指导,保证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提高综合实践教学质量。
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夯实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根基
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着天然的关联和极高的契合度,以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各项教学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又能够让学生体会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将会大幅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有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除了要将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重点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利用平行分组、有效分工等方法,确保学习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优良品质。首先从平行分组角度进行分析,要指导学生和更大范围的人展开合作,而不是只是和想要合作的同学组成搭档。于是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定分组的方法,让学生在平行小组当中锻炼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样会有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多方面能力,让整个学习小组更加健康,运转更加有效。另外在做好小组划分之后,还必须做好成员分工,保证责任到人。比如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组织人、小组长等,而且这些角色应该定期轮换,确保各个成员均可以在不同位置获得独特体验与充分锻炼,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增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动力
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维持整个小组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深入探究如何在课程实践当中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合作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础就是掌握多元化的合作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注意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改进教学指导。一是要增强兴趣,让学生想合作。例如,在调查“身边的环境情况”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调查身边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等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调查完后出具调查报告。由于这项任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无法通过学生一人力量完成,于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团结力量大,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二是做好指导,让学生会合作。教师在合作学习指导方面要侧重合作技巧的指导,同时也需要着重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指导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分配角色、辅导同伴、倾听他人发言、处理分歧和表达各自观点等。如有小组在沟通讨论当中出现了学习困难情况,教师必须及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三、运用多元学习评价,巩固优化综合实践课程实施
为了了解并且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推动了合作学习小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将合作学习评价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评价在诊断、激励、调整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活跃而又和谐的发展环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一是利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记录,并且体现出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收纳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的过程表现情况。二是利用师生民主评议的方法进行点评,也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结束后,师生以民主平等的方法彼此评价。例如,在完成了利用废品制作手工艺品的课程之后,师生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评选出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新奖等奖项。三是注重互相评价和自我点评。自我点评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增加评价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讓学生学会自我修正和完善。而互相评价则提倡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点评,目的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恰当教学策略的选择来达到理想效果。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要求相符,能够让学生在沟通协作当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研究性学习品质。所以要持续保障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要将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一系列科学化的指导策略,确保合作学习小组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