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肠胃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探究

2020-03-27 09:33刘江睿苏亦斌黄文场郑志华
中外医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瘘经口肠胃

刘江睿,苏亦斌,黄文场,郑志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外科,福建泉州 362300

肠胃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手术, 其在多种胃肠道疾病治疗中具有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但根据临床实践,患者在实施肠胃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肠瘘,导致其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甚至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患者在实施肠胃手术后发生肠瘘时必须要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该研究以该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收治的肠胃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80 例为对象,对肠胃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中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收治的肠胃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龄 25~70 岁, 平均 (45.8±56.72)岁;肠瘘病程 2~7 d,平均(4.12±0.84)d。 试验组男 22 例、女 18例;年龄 25~69 岁,平均(45.81±6.64)岁;肠瘘病程 2~8 d,平均(4.36±0.83)d。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手术后并发肠瘘;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肠瘘;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患者中在肠胃手术前合并肠瘘的情况;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的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让患者禁食禁饮,给予其持续胃肠减压治疗,并进行持续腹腔引流处理,引流管的位置为瘘口周围,引流时应给予患者有效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其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将患者的非蛋白类热量摄入量控制在每日 103~124 kJ/㎏,蛋白类热量控制在 15 g/(kg·d),根据患者的营养检测指标对各种营养物质的用量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患者每日能量摄入充足且均衡, 持续治疗15~45 d,在患者的每日引流量下降到100 mL 以内且腹壁窦道基本形成时,可逐渐给予其肠内营养支持。 之后采用序贯方式使用生长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水电解质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其有效的处理,并将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和白蛋白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试验组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处理,主要是对其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进行纠正,并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发病早期给予其手术治疗,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前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处理,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腹部正中旁右侧开切口,长度控制在8~10 ㎝。 开切口后向外小幅度拉伸患者的腹直肌, 进入腹部后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全面探查, 吸出患者腹腔内的脓液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彻底清除患者的坏死组织,切除的范围以病变组织近端及远端3~5 ㎝处为宜。 手术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进行全面冲洗, 液体清亮后停止冲洗。 手术完成后再次冲洗腹腔并留置引流管,常规缝合手术切口后完成手术,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统计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对两组患者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腹腔无积液,脓肿基本消失且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积液减少80%及以上, 脓肿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75.00%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12),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低于对照组35.00%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18),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试验组患者的经口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经口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经口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经口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试验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4.62±3.26 41.33±6.92 7.518 0.000 25.94±3.47 88.25±7.89 14.138 0.000

3 讨论

肠瘘是肠瘘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较低但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临床上对肠胃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会有大量的消化酶和电解质从瘘口流出,导致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出现紊乱的情况, 并且溢出的液体中含有的消化酶会对瘘口周围的皮肤造成损伤,导致局部出现糜烂的情况,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目前临床上对肠胃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其中保守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相关药物治疗,促使其瘘口愈合。 但根据临床实践,保守治疗的应用效果通常较差,并且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腹腔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手术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其直接对患者的瘘口进行处理,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并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相对于保守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3]。 该研究对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肠胃手术后病发肠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与郭广增[4]研究中的14.29%大致相符,患者治疗后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62±3.26)d 和(25.94±3.47)d,与郭广增[4]研究中(14.35±2.24)d 及(94.21±2.61)d 大致相符。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与刘亮等人[5]研究中85.71%大致相符,与孙立杰[6]研究中96.00%的治疗总有效率大致相符,与杨长见[7]研究中88.23%的治疗总有效率大致相符,与张学范[8]研究中80.00%的总有效率大致相符,说明该研究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综上所述, 肠胃手术后患者并发肠瘘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相对于保守治疗更好, 能有效促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瘘经口肠胃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调理肠胃,自灸也有效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晨起别忘喝杯温水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