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新
【摘要】 目的 分析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方法 4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 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送检结果显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占70.00%, 革兰阳性菌占20.00%, 真菌占10.00%。实验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QLQ-RC38评分得分中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显著疗效, 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结肠癌;肠瘘;腹腔感染;致病菌;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62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多发于40~50岁人群, 结肠癌在临床上的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1]。本文就针对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和护理进行分析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患者40例, 其中男21例, 女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结肠癌手术, 且确诊为肠瘘致腹腔感染。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男12例, 女8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60.58±6.27)岁;对照组患者男13例, 女7例, 年龄37~81岁, 平均年龄(60.95±6.10)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并签订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致病菌检测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 将两组患者感染处细胞制作送检标本对其进行培养, 对病菌进行分析汇总。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患病时间长, 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 患者会有抑郁、焦虑等症状, 甚至不相信医生和护理人员[2]。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 多陪伴患者, 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 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温暖。②腹腔引流管护理。将患者漏出的肠液引出体外, 防止肠液积聚于腹腔形成脓腔。引流管的护理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不能受压或者扭曲。将引流管固定好, 避免移动。在引流时, 要注意冲洗液的滴速, 要保证伤口或黏膜接触部位与引流管的清洁, 防止感染[3]。③加强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患者一般有肠梗阻的存在, 需要禁食禁水, 给胃肠道减压, 还要接受抗感染、应用生长抑制等治疗, 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率、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关的处理, 要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 定期更换床单被罩, 协助患者翻身, 给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4]。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QLQ-CR38评分并进行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情况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占70.00%。革兰阳性菌占20.00%, 真菌占10.00%。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得到显著的疗效和预后, 顺利出院, 无一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中16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3例无明显效果, 1例死亡, 两组临床效果,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QLQ-CR38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QLQ-RC38评分得分中身体形象(77.44±14.25)分、对未来的期望(67.35±27.64)分优于对照组的[(65.36±24.02)、(61.25±25.2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量表和子条目中的泌尿症状、化疗副作用、胃肠道症状、与补钾治疗相关的问题、体重减轻分别为[(13.24±10.75)、(16.13±12.38)、(15.19±13.85)、(21.43±14.84)、(34.32±18.2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2.34±15.21)、(19.53±15.43)、(20.29±17.36)、(38.45±14.36)、(41.65±22.98)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感染是肠瘘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其死亡率达到92%, 了解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病菌, 对症下药联合科学有效的护理, 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有很大的意义。结肠癌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较于其他临床治疗, 手术切除结肠癌疗效显著, 病程较短, 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 且存在一定的术中死亡风险, 患者对于结肠癌切除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在手术前可出现各种应激反应, 如焦虑、抑郁, 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的取得, 部分患者甚至逃避治疗消极对待, 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严重危害自身的生命安全。
本文结果表明,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占70.00%, 革兰阳性菌占20.00%, 真菌占10.1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通过对患者的优质护理, 得到显著的疗效,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向国.切开挂线联合置管冲洗术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
[2] 孙秀英, 于艳丽.改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13, 5(21):793-794.
[3] 姚爱华.复杂肛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研究.中外医疗, 2013, 29(15):73-74.
[4] 乔丽敏, 赵力群, 黄晓红.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用于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4):157-158.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