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CT 诊断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分析

2020-03-27 09:34杨纪才曹光强
中外医疗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皮斑块心功能

杨纪才,曹光强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9100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的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都会对疾病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1]。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时间长,其中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几率较高[2]。 持续性的血压升高会造成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血小板的活性被激活,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久而久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等[3]。 目前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与手术, 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 但该方式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4]。为此,该院 2016 年 5 月—2017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CT 诊断下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比较常规西药治疗和联合PCI 治疗的效果与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方便选取100 例经CT 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 对照组男 33 例,女 17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62.4±4.8)岁;高血压病程 1~18 年,平均(6.5±1.4)年;并发高血脂 27 例、高血糖 22 例。 观察组男 31 例,女 19 例;年龄 57~80 岁,平均(63.2±4.7)岁;高血压病程 0.5~20 年,平均(6.3±1.7)年;并发高血脂25 例、高血糖20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高血压病程、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满足: 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PCI治疗指南中关于高血压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②入院后经CT 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不存在PCI 的治疗相关禁忌;④纳入研究前1个月内未使用任何对该研究有影响的药物[5];⑤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需要急诊行PCI 治疗的患者[6];②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肺心病、严重心力衰竭及瓣膜疾病患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 (国药准字H20000510)口服治疗,75 mg/次,1 次/d; 硝酸异山梨酯片 (国药准字H20073479)30 mg/次,3 次/d。 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 H15020766)300 mg/d,持续服用 3 d 后,剂量调节至150 mg/d,共用4 周。 若患者合并心绞痛,则舌下含服1~2 片硝酸甘油予以缓解。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CI 治疗,患者行局麻后,取仰卧位, 选择一侧股动脉进行穿刺, 置入动脉鞘管后,经鞘管将3 000U 肝素注入,随后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为患者选择适宜的支架、指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介入治疗前需要再次使用5 000U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6825)冲管,并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将指引导管内的空气排空, 并由鞘管将其送到病变开口的部位,导引导丝则送到病变的远端。 随后再沿着导丝将球囊送到病变的部位,进行扩张干预,支架顺利达到病变部位后释放,拔除鞘管,压迫止血、包扎后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控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DBP)进行测定,取3 次的平均值;使用彩超对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若IMT 值为0.9~1.1 则提示动脉内膜增厚,若IMT≥1.2 mm 则提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7]。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进行测定,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 随访两组患者一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IMT 变化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 和 IMT 分别为(130.5±6.6)mmHg、(87.9±7.5)mmHg、(1.3±0.3)mm 显著高于观察组(122.6±4.8)mmHg、(80.2±4.2)mmHg、(0.8±0.2)mm,说明观察组患者联合PCI 治疗治疗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IMT 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IMT 变化比较(±s)

组别SBP(mmHg)DBP(mmHg) IMT(mm)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130.5±6.6 122.6±4.8 6.840 0.000 87.9±7.5 80.2±4.2 6.330 0.000 1.3±0.3 0.8±0.2 9.8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LVDs、LVDd 分别为 (30.3±0.5)mm、(49.9±5.5)mm 显著高于观察组(27.6±0.3)mm、(41.2±5.3)mm,FS 和 LVEF 分别以 (23.5 ±1.6)mm、(47.3±9.6)%显著低于观察组 (27.9±1.6)mm、(52.9±9.2)%, 说明观察组患者联合PCI 治疗治疗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对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LVDs(mm)LVDd(mm)FS(mm) LVEF(%)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30.3±0.5 27.6±0.3 27.000 0.000 49.9±5.5 41.2±5.3 8.050 0.000 23.5±1.6 27.9±1.6 13.750 0.000 47.3±9.6 52.9±9.2 2.970 0.000

2.3 两组患者MACE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MACE 的几率以12.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联合PCI 治疗治疗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安全性更高,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ACE 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动脉狭窄是导致冠心病不可或缺的病理基础,动脉斑块的形成和脂质过氧化、脂质与炎症因子的浸润、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8],所以冠脉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稳定性能有效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会引发严重的血栓,导致血管栓塞,脱落的斑块会随着血流循环进入患者的靶器官,引发猝死[9]。 现阶段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等。 健康人的血压受到体力活动、脑力劳动和交感-迷走神经的自我调节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反复的心绞痛症状, 造成自主神经兴奋性下降,使得血压无法保持平衡,夜间血压升高,导致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值同时升高, 昼夜调节的节律下降甚至消失。张剑等[10]在对无心肌梗死病史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发现,采用PCI 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而该次研究也发现,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 和IMT 显著高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SBP、DBP 为(130.5±6.6)mmHg、(87.9±7.5)mmHg,观察组的SBP、DBP 为(122.6±4.8)mmHg、(80.2±4.2)mmHg,有学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中提到观察组患者在进行PCI 介入治疗后的 SBP(125.37±9.27)mmHg、DBP(78.76±8.54)mmHg显著低于未采用PCI 介入治疗的对照组的SBP(139.44±8.61)mmHg、DBP(86.1±7.74)mmHg,两者结论一致,表明PCI 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血压参数指标,说明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PCI 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常见的方式,能解除冠脉狭窄,改善心肌缺氧缺血,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 但现阶段临床采用PCI 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争议较多,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 同时合并各类基础疾病,会导致患者PCI 治疗效果下降[11]。 此外,患者性PCI 治疗的并发症的风险较,由于药物洗脱支架的置入可能会伤及患者的血管壁, 导致胶原暴露、 血小板活化,进一步聚集到损伤部位诱发炎性反应,特别是针对60 岁以上的人群,PCI 术后引发出血的几率较高,值得引起临床注意[12]。 李明琰等人[13]的研究也指出,严格按照PCI 禁忌证用药治疗,提高PCI 的设备、技术等,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PCI 治疗不良事件, 经PCI 联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 的几率以8.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 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LVDs、LVDd、MACE 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FS 与LVEF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PCI 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 同时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T 确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经皮斑块心功能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心功能如何分级?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