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2020-03-25 15:10踪红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教学语文教学

【摘要】写作情境的缺失、写作学习目标的失当和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的缺位是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微型化写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失。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可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维度,而师生活动和写作任务又互相交融。教师应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写作学情,创设生活化的功能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具体困难,使其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

【关键词】微写作;语文教学;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踪红,高级教师,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学科带头人。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农村小学写作学情的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C-c/2016/02/22)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目前采用的写作教学基本过程大概可分为两种:一是欣赏—提意见—训练;二是学情分析—确定写作学习目标—教学写作学习内容—训练。这两种教学过程虽然都以写作为核心,但存在三个根本问题:一是教师分析写作学情不实,没有诊断出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核心困难和实际需求;二是不能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创设语境,把关键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是没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学生当下不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即写作教学存在三大核心问题:写作情境的缺失、写作学习目标的失当和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的缺位。而微型化写作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失。“微型化写作是指为达成基于写作学情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写作学习,目的是克服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具体的写作困难。”[1]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套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该框架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的师生活动和写作任务互相交融。在这套教学框架下,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写作学情,以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范例,习得写作知识;创设生活化功能情境,确定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写作知识,完成写作任务;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微化点评,精准修改作文。该框架的具体架构及各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分析写作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寫作习惯、写作兴趣,尤其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需求等都是学生的写作学情[2]。微型化写作教学中,写作学情的分析是教学的起点,要求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作品,暂时忽略其他学情,着重诊断出学生缺失的关键的写作知识。因为只有先诊断和分析出学生缺失的写作知识,才能明晰学生在完成具体写作任务时产生的核心困难和写作需求,如此教师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写作学情的最合适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目标。诊断写作学情,可以“同行会诊”,多个教师共同探讨学生的写作难题;还可以通过访谈学生,深度了解学生文思建构产生的误区。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对话是最为简捷的途径,能直接和学生深入交谈,当场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准确、细致的学情分析,能为高效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核心困难和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习作三“我有一个想法”为例。学生在实际写作时,由于不知该如何阐述自己的想法,三言两语简单写完自己的观点便罢。也不会深入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有依据,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能否使人接受。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缺少把想法“写清楚”的理性认识,写作时脑中也没有结构图式,如此一来其写作就缺乏了清晰的语言和结构。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一课程时,将教学目标制订为:学习运用“说想法—列表现—提建议”的结构图式,把想法写清楚。本课的写作知识也确定为:“说想法,语气要商量;列表现,具体而真实;提建议,尽量留余地”。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写作知识,在课堂上仿照教师的“下水文”后,也能在有限的字数里清楚地写出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具体想法。

二、创设功能情境,确定写作任务

“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一定是功能性的,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交际活动。”[3]61这里说的就是写作所具有的功能性。由于写作的功能性,写作时要考虑自我角色、读者、目的、体式、交稿时间等,这些都是构成写作情境的要素。“写作一定是在某种情境下的写作”[3]65,因此在写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应为学生的写作加入生活化的功能性语境,使学生的写作成为真实的写作行为,走出“为写作而写作”的误区。

以微型化写作“如何借景抒情”为例。笔者设计了两个生活情境。情境一:任慧语文考试得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她揣着这张试卷,走出了校门……情境二:张明语文考试得了30分,他揣着这张试卷,走出了校门……假设你变身成其中一位同学,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描写放学路上看到的草地、鲜花、小鸟、蓝天等景物或其他场景,抒发心中涌动的感情。写好后读一读你续写的片段,看看大家能猜对角色的心情和你的写作目的吗?

三、学习经典范例,习得写作知识

写作是一种能力,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在写作上,学生最需要的是“如何写”的程序性知识,即写作的步骤和路径。分析写作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通过呈现经典范例,和学生一起阅读、分析、概括范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写的,考虑了哪几个方面,分为哪几个步骤写作,提取出能克服学生核心写作困难的关键性写作知识,为引导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完成写作任务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关键目标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也会在作文中写不少抒发感情的句子,但却很少使用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知识和方法,距离“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差距。对此,笔者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一段为例,教学“如何借景抒情”微型化写作。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作者描写景物时注意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将感情融入景物或场景中去了,等等。同时提供表格搭设支架,让学生按文中景物或场景出现的先后顺序填写(见表1)。

经仔细阅读、分析后,学生提取到了借景抒情的关键性知识:一是描写景物要细致,即错落有序、特点突出、色彩丰富、动静结合等;二是融情入景要自然,即真情涌动、用词精准,也就是古人说的“情动而辞发”;三是要有统领句,让景物都笼罩在此句之下。

四、运用关键知识,完成写作任务

(一)提供支架,开启文思

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提供写作支架(图表、任务清单、思维导图等),减轻学生写作时的压力,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表格是最常见的支架之一,能有效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内容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借景抒情的写作任务,笔者出示如下表格,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见表2)。

(二)运用知识,完成任务

在写作支架的指引下,学生运用从范例中学到的关键写作知识,遣词造句、取材布局,感受文思建构的快乐,逐步完成由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化。在巡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语感,有清晰的情景意识,能根据写作要求和学生写作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導,适时反馈学生写作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减轻学生写作时的负荷。

五、具体微化点评,精准修改作文

评价微型化写作任务是否完成,必须有具体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当次写作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发挥教学目标对评价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习作进行具体微化的评价,促使学生精准修改作文。

笔者在教学“如何借景抒情”的微型化写作时,围绕“描写景物要细致,融情入景要自然,要会写统领句”的写作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制订了如下的评价标准(见表3)。

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微化的评价,对学生的习作文本进行细化测量,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前的写作水平与本次写作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这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后,主动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修改自己的作文;有利于学生在个人修改和小组合作修改后得出更明确的修改建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写作情境的缺失、写作学习目标的失当和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的缺位三大问题,教师应该科学地分析写作学情,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范例,习得写作知识;创设生活化功能情境,确定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关键知识,完成写作任务;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微化点评,精准修改作文。使用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可以更好地改正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更多的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具体困难,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踪红.基于微型化写作原理的“述其亲”语篇编码[J].江苏教育研究,2018(4):29-31.

[2]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王荣生,邓彤.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微写作写作教学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