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启发性”的探讨

2020-03-25 02:52陈磊
新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陈磊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分析,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对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启发性”做了初步的探讨。明确了“启发性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敢问、善问的习惯和勇于解决问题的意识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激发;启发性提问;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的富强、企业的兴衰,无不取决于对核心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其创造性的开拓和应用。但创造能力并非与生俱有,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一、背景分析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现代教学的鲜明的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目的地选择每一个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

在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就是“讲授法”“注入式”教学。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无论“讲授”多么好,教师若想让学生全心投入学习,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要有“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往往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更能推动数学的发展。教育的主旨应是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数学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二、数学提问的启发性

所谓提问的启发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教学为主,“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技巧,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发散性和针对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提问设计得合理而有新意,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问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所有数学教育家十分重视并研究的问题,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大合唱。问题的提法、安排要有艺术性,要设法使问题的提法新颖,让学生欲解决而后快;安排问题既要符合需要,掌握时机与分寸,又要考虑学生的特點,正所谓“因材施教”。

三、实例分析

例1乘方的教学:提出“225是几位数?”的问题之后,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内传给两人,此两人在一小时内又分别传给两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这样一问,学生有了解决此问题的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起先,谁都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事,但经过认真运算,发现能传遍。结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或者可讲围棋格放米粒的故事。这样发问最能让学生跃跃欲试,又能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受到思想教育。

例2圆的复习课:提问“如果已做好了一个圆形的锅盖,试问怎样确定把手的位置?”学生讨论后回答:(1)在锅盖边上任意选两点,连接这两点所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位置。(2)在锅盖的边上任选一点,使细绳的一端固定于该点,细绳的另一端沿着锅盖运动,则绳子在锅盖边最长的位置就是装把手的位置。(3)将锅盖在桌面上垂直竖起,过接触点垂直于桌面的直线位置,就是装把手的位置。(4)将曲尺(或大三角板)的直角顶点紧靠锅盖边上任意一点,则由尺上两直角边与锅盖边相交的两点连线位置,就是把手的位置。

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分别复习了弦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同圆的诸弦之中直径最长,圆的切线定义和性质,圆周角的有关定理等知识,这种提问就具有开发性,不至于限制学生的思维。就比“已知一个圆,如何找圆心?”这样的提问好的多。

四、操作细则

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使提问看起来表面热闹,其实质流于形式,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启发性问题教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与提法,重在启发,引导。课堂提问的创新,是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内在动力。

在实施启发性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教师要通过设计有趣味,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二)课堂提问应力求遵循明确性、启发性的原则,面向全体。问题的提出要新颖、独特,提问要适时、适量、适度、适人。

(三)学会“赏误”,不要把“提问”作为惩罚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应做出富于鼓励的答复,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要耐心的倾听。

(四)避免“满堂问”。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发扬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自我特色。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心中装着学生,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把数学教学推向新的高度,也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开军,王国芬.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甘肃教育,2018(8):106-106.

[2]张昆.“行”“知”统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启发式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802(09):9-13.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