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020-03-23 16:10徐鹏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统整导图文本

徐鹏

思维导图以其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统整为有机的线索,将教材中的课文凝练为内在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以发散的思维作为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思维过程,教师巧借学生鲜活的思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罗列思维导图,统整整册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课文是个有机整体,教师可以紧扣思维导图来凸显学科目标,把握教材的整体特点,在前后联系、逐步递进的过程中梳理教学内容。统编本教材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需要训练的语文能力,依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布在单元的练习体系中,转化成为语文训练的价值点,每个单元中的语文元素并不是散乱地呈现在教材中,而是依循着“铺垫在前、凸显中段、运用于后”的方式展开有序安排。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整册教材和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进行全盘考虑,借助思维导图对分布于教材中的所有教学点形成通透性了解。

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线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进行解读,不仅要把握教材的人文主题,还要紧扣目标;不仅要着眼于整体,还要关注局部;不仅要注重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本册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统整、分类、辨析,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和呈现。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整本教材进行梳理与感知,还可以明确阅读和表达的整体目标,统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二、细化思维导图,厘清基本教学思路

有了思维导图,教师对教材的结构编排、训练要点都有了高屋建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将思维进一步细化,将解读的视野从整册教材具化到每个单元,进而细化并完善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加以呈现,使教学思路在架构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完善而精妙。

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编者将复述作为整个单元教学的重要核心点。在把握这一单元内容特质和训练重点之后,教师应紧扣单元训练目标,充分联系《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这两篇课文的复述训练,并统整《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对复述策略的回顾与总结,巧妙地进行教学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的关联、统整以及后续的细化,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文本表达的设计把握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的复述方法,通过表格集中分类呈现的方式,将文章表达的内容进行统整梳理,对需要复述的故事进行结构梳理,从而为教师的复述梳理出清晰的故事框架。对于复述的训练,二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片或者提炼文本内容的线索等,为中、高年级的复述做好铺垫。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时,可以将教材中的五幅插图统整起来,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复述也可以依循这样的方法,将教学的关注点从原本的插图支架转化为核心信息的支撑,从而在复述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简要复述。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复述指导上,借助思维导图厘清基本教学思路,为学生复述课文搭建认知性框架。

三、繪制思维导图,打造语文学习平台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出关键词语,凸显出文本语言的内在特点,引导学生紧扣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文本的重点。如此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学习,对于学习古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课标对第二学段古诗的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针对三年级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着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诵读感知、理解感悟。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编排了三首写景的古诗:杜甫的《绝句》以简练的笔触,描摹了色彩明丽、意境和谐的画面;《惠崇春江晚景》则用寥寥数语将早春勃发生机的景象跃然纸上;《三衢道中》描写了诗人在旅行途中的见闻,赋予了路途中的山水鲜明的声音色彩,在节奏明快之下展现了生动的笔触。在教学这三首古诗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核心信息,将山水、花草、鸟鱼构建成为一幅相映成趣的有机画面,学生在思维导图建构起来之后,就可以紧扣这些核心要素进行诵读与描述,在一边读一边想象中,感受诗歌生动而优美的画面,从而借助古代诗人优美的笔触,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之下,紧紧地围绕着思维导图展开具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捕捉核心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解构古诗的过程。在思维导图绘制成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思维导图成为了学生深入诗歌的媒介工具,是促进学生学习向深处不断迈进的载体,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设计思维导图,促发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抓手,对于学生思维发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在提炼、汇总、串联的思维过程中感知文本内容。教材中的寓言类文本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短小而形象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厘清故事情节,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悄然无声的思考中体悟到寓言所蕴藏的哲理,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支撑下,从文至理、由理及人,真正地走进寓言,调动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主要讲述了国王御厨中的铁罐自认为自己坚硬,总是瞧不起陶罐,而陶罐总是谦卑礼让,但在土里埋藏多年之后,陶罐成为了值钱的古董,而铁罐却早已化成了不值钱的泥土。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长处与短处,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人的缺点,也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彼此之间要取长补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而不能妄自尊大。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紧扣文本的语言进行学习,就会陷入机械僵硬的认知泥潭中,教师要运用图片、线条以及符号将文本的内容绘制出来,并借助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为学生理解、联想和归类,进一步深入思考课文奠定基础。这样教学,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和价值点都清晰地呈现在思维导图中,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多样的,色彩是灵动的,能够巧妙地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状态中进行创造性表达,促发学生个性化的认知体验,精准地把握知识重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教学效率,也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溧水分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统整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