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统编本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20-03-23 07:42向荣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词语教材

向荣华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引导学生感受、观察大自然的文章,编排在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既体现了对第六单元训练要点的巩固,又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教材编者在课后习题中进行了提示,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借助教材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说说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让学生读起来

让学生读起来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朗读,建立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文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使学生既有了理解之本,也外化了文本理解。

1.反复认读生字,强化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仍然是三年级的重点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自己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能力,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积累22个词语。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会认、会写生字的认读并组词,再通过同桌互相检测,最后利用开火车、抽查、齐读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在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齐读教材后面罗列的22个词语,强化学生对词语的认知。

2.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默读,要初步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本课后的第二个习题就是“填一填,再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这篇文章写了大自然的风、水及动物的美妙声音,这道题就是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题中有三处提示,第一处是“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第二、三处为空白,留着让学生去发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让他们自主发现该题的答案。由于学生写字比较慢,为了高效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画一画,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3.多层次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通顺,读出作者的感受,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意境。本文课后第一题的要求就是:“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从这样的描述来看,我认为有三个层次:首先要读准字音;第二层次是要边读边体会声音的美妙,读出声音的美妙之处;第三个层次就是将第2~3自然段的内容熟记于心,熟读成诵,不仅要充分理解声音是如何美妙的,还要以此为基础反复读,直至成诵。其中,第二个层次读出声音的美妙之处是重点,熟读成诵是难点,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其中几个精彩的句子挑出来,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好了,第三层次的难点问题也就很好地在课堂上解决了。

二、让学生动起来

三年级的课堂要动静结合,及时转换。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材让学生动起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动是指学生动口、动笔、翻阅资料等过程。课堂上,教师不仅让学生动口朗读教材上的内容,还需要让学生在教材中动笔完成学习任务。动笔时,三年级学生以圈记和画线为主。

1.圈每段第一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将每自然段的第一句画出来,并思考填空:课文通过描写大自然中的(     )(     )(     )的声音,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示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这样设计就是给学生适当提示,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进行思考,概括课文内容是从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開始的。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适当降低难度,让每一位学生在思考后能顺利填写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圈画关键词句,感知声音美妙

文中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了许多优美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用波浪线画优美的句子,用圆圈圈出象声词。圈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阅读与体会都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圈画就是学生思维的外化。画好后,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感知美妙的声音。

3.翻阅字典,掌握多音字

本文有一个多音字,即“呢”,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其组词分别为“问呢”和“呢喃”。统编本教材将要求掌握的多音字用蓝色字体显示出来。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自主翻阅字典,再利用课堂上的教学,展示多音字的自主学习成果。实践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翻阅字典及查阅其他学习资料的习惯,主动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让学生议起来

让学生议起来,就是让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参与讨论和评议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在学习共同体内的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经过分析思考获得符合自己成长规律的信息。

1.议声音妙在何处

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其美是需要感受的。本课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风声、水声及动物的叫声十分美妙地展示出来。教学设计要体现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美妙声音的方法。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对话,让他们抓住关键词,在学习小组里说说这些声音美妙在何处。在交流中,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学习表达优美声音的方法。

2.议朗读美妙所在

评议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形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对美妙声音进行感受,通过评议剖析朗读者对文本的感悟,反复感受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课堂上,师生围绕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展开对话,这个对话既有评价者对句子的理解,也有评价朗读者是否朗读出作者的意境,从而体现出感受文本的主体性。朗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通过交流能提升包括作者、学生、教师、编者等角色在内的学习共同体的朗读认知水平。

3.议字词准确与否

字词教学除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外,还应该进行正确理解。理解是个性化的行为,感受声音的美妙离不开对字词的理解。教学时,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不同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字词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练起来

语文课既可以指导学生输入文字信息,也可以帮助他们加工文字信息,更是促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课堂。让学生练起来,就是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不仅体现在上述的口语表达上,还体现在书面表达之中。三年级的学习处在句子与段落的过渡阶段,字词句段的训练体现在课堂之中。

1.词语搭配与积累

本文用词很美,也很有特点。教学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词语搭配练习或填空,指导学生准确表达,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如“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等,还有一些动物及象声词的搭配,通过朗读、填空,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的感知,提升学生对生活、社会、自然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2.联系生活练习

课后第三题“读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这既要求积累词语,也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些美妙的声音。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只是看学生能否体会到,能否用相应的好词佳句表达出来。该题将文本中的词句与学生生活对应起来,指导学生用文本中的词语来表达生活中的声音,更加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3.一段话的练习

本文后面出现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试着用几句话表达,几句话整合起来就是一段话,用一段话表达某一类美妙的声音。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每个自然段的结构、内容的反复朗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第2~3自然段熟读成诵,形成表达各种不同声音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课堂上让学生口头完成练习,课后完成书面表达更加容易。背诵是积累语言,表达是运用语言,这都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好体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因学生存在,教学也是因学生才有意义,统编本教材在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麓山兰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词语教材
教材精读
找词语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