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指导学生写研究性习作

2020-03-23 16:10熊彩侠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书写习作

熊彩侠

研究性习作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习作并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在课内与课外的实践基础上,形成较为深刻的体验感知,在主动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协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真实流露,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当前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研究性习作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了较为具体的研究主题,但是由于缺乏立体化的教学、规范化的引导,造成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应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多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从话题的精选、实践活动的开展、真实体验的触发等角度入手,对研究性习作指导进行优化,在丰富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性习作指导的整体水平。

一、源于生活,精选话题

话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性习作教学的整体方向,也是创作活动开展的核心,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探索,而这种探索的平台就是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情境的创设入手,选择与学生实际感知、真实体验紧密相关的话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帮助他们形成更为真实的感受与认知,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话题选择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主题,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此,教师应该从书本中“跳跃”出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值得探究分析的内容,从中提炼出创作的核心,将此作为话题,开展研究性习作的指导。

如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和谐”二字的认知有限。其实“和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细枝末节都是增强认知的重要渠道。对此,我在教学中就开展了以“和谐”为话题的研究性习作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发现“和谐”的画面,并将其融入习作,抒发自己对“和谐”的认知,并说一说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在这一话题的调动下,学生打开了创作的新视野,有的学生从家庭和谐出发,在平凡中把握了和谐的精髓,找到了与他人正确相处的方式。有的学生深入到社区之中,从邻里相处的点滴小事中看出了和谐,并将这种认知内化于心,在创作中投入的情感也更加真诚。有的学生则从城市的和谐建设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对和谐进行了多维阐述,让自己的习作更加精彩生动,凸显出了创作的立体化。

二、参与实践,获得体验

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避免陷入模仿性创作的困境之中,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为创作提供较为丰富多元、生动可靠的素材。在当前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不愿意开展实践活动,这给立体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打破课堂的约束,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开展有主题、有意义的实践探究活动,在一系列活动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之中,在感受真实的基础上开展创作,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研究性习作的内涵,稳步提高学生习作的整体水平。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与不同人、不同岗位接触,从多元视角出发进行习作。

如在当前社会中,环保成为每个人关注的主题,但教师如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便不能引导学生形成深度的环保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预先在课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调查重点污染的区域、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与环保有关的区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目的、访谈的内容、调查的人员等。在正式书写研究性习作之前,我组织了小型的工作汇报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为后续的研究性习作书写做好充足的准备。除了开展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外,我还鼓励学生在日常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积攒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习作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素材。

三、提炼生活,捕捉内涵

生活是习作创作的重要源泉,通过生活素材的融入,不仅能实现研究性习作在内涵思想上的充实,还能实现创作语言的丰富与生动。对此,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在了解其内涵的同时形成强烈的共鸣,保证习作在思想上的丰富、情感上的真实。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研究性日记的书写,积累更多的材料。学生拥有独特的性格与思想,所感受到的客观世界也各有不同,研究性习作的书写不可能是信手拈来,通过日常日记的书写、素材的积累,能够实现深入感知的常态化,让学生学会说出真实想法,也使得研究性习作的书写更加有血有肉。

我引导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将一些点滴小事记录到自己的素材库中。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我发现学生一般都会从感性的角度入手,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思考与分析。如我们班的学生就从吃山竹这件事入手,分析了山竹的外貌与结构,在日记中论述了山竹食用的口感、味道、益处与生长环境。在这种日常练习的支持下,学生也逐渐掌握了书写研究性习作的整体规律,能够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观察和认识事物。除了记录真实生活外,我还引导学生主动去提炼生活中的精彩,从记录琐碎转变为记录现象、深入分析,逐步提高习作的内涵与价值。

四、交流分享,碰撞思维

学生与成人的思想认知有着显著的区别,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进行过于严谨的评价,否则不利于保护学生的执着精神、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为了促进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不能仅仅强调探究书写的过程,还应该营造交流分享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入手,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较为深刻的探讨,立体多维地展开分析描述。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为研究性习作的书写提供帮助。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实现学生思想认知的提高。

如在研究性习作“课外阅读读什么”这一话题的书写中,我就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经常阅读的书籍,这些书籍具有哪些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书籍进行阅读。很多学生主动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有的学生指出应该在课外多阅读科学类书籍,丰富自己的视野,发现大自然与科学世界的奇妙,他们不仅推荐了关于动物植物、天文类科普书籍,还分享了诸多的科幻小说。有的学生则沉迷于文学世界,从中能够体悟丰富的情感思想。还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阅读一些美术类的书籍,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突破了思维的禁锢,保持了习作思维的活跃。

五、概括哲思,画龙点睛

学生研究性习作的书写既要注重习作的过程,也需要优化习作评价,给予学生智慧的引导,从而指明今后写作的方向,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对此,教师不仅需要开展过程性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交流分享中评价学生的思想认知,还应该优化点评的用语,切忌生硬刻板的评语,否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改变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耐心的交流,在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引入深刻的哲思,促进学生研究性习作书写能力的不断提高。

我在评价中就会经常引用一些赏识性、商榷性、情感性以及激励性的评语。如学生以“环保”为话题展开研究性写作时,我发现学生仅是从政府、社会的责任角度入手,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对此,在评语中我就写道:“都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是资源的享用者,也是资源的保护者。那么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期待你能给出更有新意的看法。”在这一评语中,我将概括性的语言与鼓励性的评语紧密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认知思维受到限制。

在小学阶段,研究性习作的教学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出发,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形成习作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为了帮助学生能有更为真实的习作,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多开展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并通过交流分享、总结概括,让学生真正了解研究性习作的写作方向、写作内容,进一步提高學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思维认知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研究性习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新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研究性书写习作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书写春天的“草”
习作展示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