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风险管控路径

2020-03-20 08:06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行人评级融资

钟 鹏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指具有法人资格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有价证券。在负债业务竞争加剧、资金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业务不受存贷比、信贷政策限制,不占用资本金、风险拨备、法定准备金资源,不依赖利差收入,扩大承销费用等中间业务收入,衍生吸收存款、带动理财产品销售,满足客户低成本融资需求,为银行改善信贷结构、转型混业经营、拓宽盈利渠道。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应有效提升业务风险识别、分析、管控能力。

一、风险识别

(一)承销前风险

一是定价风险。因未合理评估债务融资工具价格,定价过高使自有资金承销未发行债券,定价过低使债券发行人融资规模受限。二是信用风险。未将发行人纳入信贷风险管理范畴,未建立债务融资评级体系,依赖外部虚高评级,未充分认识真实信用水平,面临发行人无法兑付债务融资工具风险。

(二)承销中风险

一是操作风险。发行人借用高信用等级发债主体将融入资金运作流转至其他用款人,或将短期债券融资投资于长期项目形成错配期限。监管发行人资金停留在形式,未有效监控资金实际用途、跟踪企业偿付能力、建立风险防范隔离,无法确保还本付息。二是法律风险。因各类合同、协议、投标文件、配售缴款通知书中法律漏洞产生纠纷,或发行人无法偿付本息,承销银行面临被投资人起诉,承担还本付息连带责任风险。

(三)承销后风险

一是包销风险。因市场等因素导致承销债务融资工具未全部出售,买入发行或限定额度债券,产生自有资金债务信用风险敞口,降低资金流动性,造成资产损失风险。二是成本风险。存在偿还债券本息问题时,因追偿调动内部行政、人力资源,聘用外部律师、审计师,产生支出成本,减少承销收益风险。三是声誉风险。因经营问题难以偿还本息,投资方利益受损,承销银行评价能力、项目选择水平、业内推荐声誉受损。

二、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系统性因素

1.政策变动。因政策重大调整或出台重要法规导致市场波动,为参与各方带来不利影响。一是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如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充足度。二是行业政策,如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匮乏问题。三是监管政策,如交易商协会降低准入门槛,将资产扩容后风险转嫁至商业银行。

2.市场变化。一是经济波动。经济上升期投资资金宽裕,易为企业还本付息提供保障,对发行人评级要求相对宽松,发行人融资成本较低;经济下降期投资资金不足,企业资金承受压力,发行人评级要相对严格,发行成本上升。同时股市、房市上涨会吸引资金流出债券市场,股市、房市低迷会促使资金流入债券市场。二是交易停滞。发行后无法找到合适交易对象,无法流通变现,引发流动性风险。三是遭遇不可抗力。受自然灾害对发行人造成不可弥补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生产能力,使资金紧张失去还款能力;金融市场突发事件导致交易系统、场所无法正常营业,不能按时向投资人支付本息;不能预见、避免、克服重大不利影响客观事件,导致债券发行人丧失还款能力,无法到期兑付。

(二)非系统性因素

1.发行人方面。一是信息披露缺失。存续期间未将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经营、抵押、质押、出售、转让等影响偿债能力重大事项具体情况向市场披露,使债券发行延迟,引发交易协会制裁。二是评级偏差。评级体系不完善,未提供公正、客观、有公信力评级,产生无法兑付隐患。三是担保过多。上下游互保或关联企业违约引发连带清偿,影响还款能力。四是多头监管,多部门共同监管带来资源浪费,增加融资成本,降低盈利空间,减弱偿债能力。

2.承销银行方面。一是尽职调查缺失。通过实地考察、查询资料、分析信息等方法,了解企业治理结构、重大或有事项、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判断企业偿债能力、信息披露水平。尽职调查质量是开展后续工作基础,防止因前后台业务架构信息不对称、尽调人员专业能力弱、调查缺失,造成未发现虚假内容披露、虚增公司营业收入利润、虚假会计凭证、隐瞒敏感或不利事项、对外担保、法律纠纷、诉讼案件等情况,造成不真实信息干扰评审部门做出错误判断,引发风险。二是依赖大型国企。大型国企规模大、背景深、评级优、利润厚、发行成功率高,使其面对银行谈判提出条件苛刻、干扰风险评估,甚至怂恿违规发行债务。三是轻视存续期管理。存续期内需继续履行管理职责,跟踪、监测、调查发行人及增信机构募集资金用途、准确掌握风险状况及偿债能力,定期披露重大事项,督促其履行还本付息义务,防止未察觉重大不利情况,未披露企业所募资金使用情况,未揭示企业违约风险。

三、管控风险路径

(一)完善组织架构

一是优化业务流程。确立投行部为核心,多层级、立体架构体系,设计相互配合、制约业务流程,形成营销、评审、风控、法律、资管等部门相互支撑、有效沟通。二是明确部门职责。投资团队负债项目营销、方案设计、立项、反馈、推介、销售、发行,后续管理;评审团队负责开展尽职调查、项目审议;管理团队负责研究政策、后续管理、计划考核;资金团队负责投资债券、管理专户、设计预案、计提风险资本;风控团队负责拟定管理制度、准入标准,审核授信额度,审查法律协议。三是加强系统监管。建立分工明确、范围广泛监管体系,对市场评估、资金流动、业务操作实时监控,与同业协作制定资金短缺方案,确保资金流动性安全。四是增设评估部门。管理发行后包销范围债务融资,允许在风险可控范围通过利率交易实现持有债券价值增长,评估发行人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偿债能力。五是增强协同合作。提高同资产评估、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合作能力、制作方案、建立伙伴关系、交换资源,获取风险信息,制定降低和规避风险方案。

(二)筛选优质客户

一是作细尽职调查。采用现场、非现场方式,调查发行人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对外担保、信用记录、实际控制人、经营范围、主营业务、行业地位等方面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客户偿债、盈利、营运、现金管理、信息披露能力。二是夯实入场访谈。访谈应包括项目经理、风险管理人员、评级公司、律师、会计师、发行企业高管、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力、安全、环保及其他与发行或信息披露相关的负责人。三是加强上下协作。总分支行配合尽调发行人信息,协同审批部门直接接触客户,真实、准确、完整获取企业信息,共同完成尽职调查。四是分层管理客户。依据发行人资信及综合利润贡献情况,由风险、业务、关系维护部门共同认定重点优质客户名单,建立发行准入白名单,对非重点优质客户准入按相关管理规定批准。五是严控客户准入。依据不同时期、行业制定相适应债务融资工具准入标准,核实资料真实性、审查发行资格条件、资金用途,经业务发起支行、省分行、总行三级审核共同评估,确保项目符合政策、协会制度、监管规定。采用查阅、访谈、实地调查、信息分析、讨论方法筛选优质发行人,降低承销潜在风险。

(三)提升业务水平

一是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对发行人兑付过程中突发风险事件应急预案,设立关注名单,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测算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备设应急贷款。承销前备审批应急授信,帮助违约发行人兑现偿付债券本息,规避违约风险,维护银行声誉。后续通过替代金融产品,引入回购债券企业,规避流动性风险。三是加强再审评级。银行内部建立符合债券融资工具承销评级,为企业准入、债券定价,提供依据,完善评级质量体系,增强评级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四是审慎信用增进。通过第三方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额担保、承诺收购方式提高债项评级,或通过发行人财产担保违约损失进行增信。引入信用增进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发行条件、提供还款保障、分散银行承销风险,助力优质民营、中小、涉农等有发展潜力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五是合理持有债券。考虑企业利润、平衡风险收益、灵活持有时间、择机交易,避免债务融资工具带来流动性风险。

(四)夯实存续管理

一是强化监控管理。配备充足人员,科学监管发行人财务状况、募集资金用途、兑付信息、重大事项,开展定期排查、压力测试、专项调研、风险报告,准确掌握发行人偿债能力。二是提高队伍能力。组建熟悉传统信贷,具备会计、金融、法律等理论知识,保持经济、货币、行业政策敏感性专业人才队伍,依据分工设置小组,协调配合开展业务。三是加强人员管理。制度上明确员工需遵守规章制度,文化上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自我约束习惯、良好工作氛围。确保前台销售披露信息真实、中台审查评估价值合理、后台管理风险监控有效。采用情况通报、座谈会、分享案例、组建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严守商业机密,增强法纪意识。

猜你喜欢
发行人评级融资
融资
融资
违约企业评级调整研究
民企债基本面改善了吗?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浅析我国财经类报纸的发行策略
关于近期首发上市公司新增股东披露尺度问题的一点思考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