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03-18 01:18郑养林
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语文素养初中语文

郑养林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培养影响着教师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便在学生身上“根植”语文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在语文世界中领略风采,并在充满人文精神和智慧的语文学科中,汲取更为丰富的文化营养,以便借古人之力,开启学生的智慧,运转学生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处世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基于我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素养;提高策略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囊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语文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维能力等,语文作为民族精神发展之窗,能引领学生认识人类文明与文化,因此,语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具体应当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

(一)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成功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兴趣便是河上的桥,只要行动就可以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桎梏,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优化教学策略,构建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当中,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与探究,以获得更多语文知识,从而有效转变语文教学举步维艰的尴尬境遇,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帮助让学生从思维禁锢中突破自我,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助力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任务,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以便在量的积累基础上逐步产生质的飞跃。

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为解决学生学习低效的问题,我借助思维导图,综合思维与思维建模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此过程中,我利用“5W模型”,即When(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Where(忽逢桃花林;山有小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始见桃花源空间内部>)→How(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又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What(桃花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内部出现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见闻?或是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Why(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通过这样的模式,让学生将“渔人”从发现桃花源到再寻桃花源的顺序展现出来,便于增强学生的文章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古文,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生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以及个性化鲜明的思维活动训练,以便学生能够针对相应的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表达,让学生能够针对文学作品中阐述美的意境,或者美的形象进行描述,或品析文本内容,或发现美的结构与美的语言,一步步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加深学生的文本认知,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为让学生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辛辣、深刻的语言,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而理解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对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欲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章当中的具体事例,“分析一下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我时刻把控课堂,探查学生的分析情况,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便加以引导,保证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探讨活动,深入感知人物形象,并分析、解说相应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二、通过文学积淀,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初中学生对语文主动积淀的知识厚实程度决定了他们语文素养的高低,只有当学生积淀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身上便会幻化成一种“光环”,这是一种富有的个人魅力,且从无形幻化成“有形”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其达到此等境界,就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识记文学内容,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阅读知识,增长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世界中丰富阅读体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多方位建构学生的文化体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诸多教育元素,这些是作者历经社会百态、体味人间真情后的流露,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若能和作者产生心灵沟通,便能够在作者娓娓阐述之中体悟人生真谛,聆听爱与美的赞歌。比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为让学生深入领会斑羚们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拯救种群的智慧和勇气,我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重现斑羚飞渡的场面,并聚焦镜头,将斑羚飞渡的动作和过程灵动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的背后都有另外一只斑羚勇于赴死的奉献,为了种群的生存与延续,它们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场面令人震撼。之后我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切感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此外,我还推荐了基本有关沈石溪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动物小说中知晓动物的自然习性,同时体味作者笔下动物的"人性"和情感世界,感受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动物世界里的故事。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能力感悟文化作品的魅力,促使学生的品行与精神都能够受到良好熏陶,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与品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4).

[2] 李元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8).

(责編  张  欣)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语文素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