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芳
一
那天早上,单位新来的大学生小姚打电话告诉我,说她上班路上出了事故,向我请几天假。我问她没事吧,她说大年底太倒霉了,遇上一个熊孩子,摔了个满脸花,我关心了她几句,让她养好伤再来上班。
一周后,小姚来上班,我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小姚那天早上像往常一样骑共享单车上班。突然,原本熄火停在路边的一辆私家车的车门猛地打开了,小姚猝不及防,就发生了事故。小姚说,车主是个年轻妈妈,认错态度非常好,第一时间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还给了她营养费,但是那个连看也不看就打开车门的“熊孩子”,始终一言不发,一直坐在一边玩妈妈的手机,好像一切跟他无关一样。孩子的妈妈说,小姚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这已经是三年来第五起“开车门事故”了。听这位妈妈的语气,就好像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对儿子非但没有半点责备,反而还充满了怜爱。大概是看到小姚表现得非常诧异,那位妈妈不以为意地说:“我家宝贝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粗心大意,跟他说了好几次,开车门时看着点儿,可他就是马马虎虎不在意,真是拿他没办法。”
听过小姚的转述,我们都为那位糊涂妈妈为孩子找借口的做法感到气愤,五次“肇事”都没有唤起妈妈的重视,让我们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真是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正是因为家长的纵容包庇,才让“熊孩子”在不负责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不禁开始同情那位可怜的妈妈:以后的路还很长,不知道还有多少烂摊子等着她去收拾呢!
二
上述事件在我们周围其实屡见不鲜,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学龄前的孩子用手捶打看护他的老人,老人非但不呵斥、责备孩子,反而满脸笑容,甚至习以为常。有一次,我看到邻居家5岁的孙子在打他的奶奶,我问这位老人会不会好好教育孩子,或者告诉儿子、儿媳,老人却笑着说:“我孙子年纪小不懂事,跟我逗着玩儿呢,再说打一下又不疼,我这做奶奶的还至于跟孙子较真儿吗?”我听后无言以对。今天,这个孩子抬手打的是自己的亲奶奶,明天,他可能抬手打的是別人了。从小就对长辈不尊敬,长大以后很有可能变本加厉,根本就不把长辈以及其他人放在眼里了。
孩子随手打大人,可能是本能的发泄或迁怒,但家长的听之任之,为孩子辩白的行为,不仅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三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十点多,同事小张突然接到孩子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请她抽时间到学校来一趟。孩子才上一年级的小张是第一次遭遇“请家长”,非常忐忑,不知道孩子犯了什么错,也无法跟孩子取得联系,我看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工作也干不下去,就催她赶紧去学校见老师。
中午小张回到单位,还没等我们问,她就气呼呼地跟我们说起了“请家长”的始末。原来,为避免学生忘记当天作业及重要通知,班主任建立了家长微信群,每天在群里通知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以及转天要带的东西。而小张每天到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师发在微信群里的内容给儿子看。每到这个时候,儿子总会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老师上课都强调好几遍了,嫌妈妈又跟他啰嗦,但小张还是一如既往地每天提醒儿子。谁知道那天晚上单位部门组织团建聚餐,小张回到家时儿子已经睡着了,小张一看这么晚了便没有像往常一样提醒儿子。没想到,转天上课时儿子忘记带练习册,因此耽误了学习。老师批评他,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妈妈没有告诉他。结果,小张就被老师叫去“教育”了一番:马上期中考试了,家长要负起责任来,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忘记督促孩子。
小张跟我们说起这件事非常生气。她说,本来是儿子应该记住的事情,自己平时提醒他,他还嫌烦,这次因为有事回家晚疏忽了,却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小张不仅生气还有些疑惑:学习,怎么成了家长的责任?
同事们都劝小张消消气,我平时和小张关系很好,对家庭教育也颇有心得,便告诉她,她儿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一半确实是她的责任。正像小张说的,学习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应该由孩子负起自己的责任。大的不说,像每天记住老师留的作业、该带的东西等等,刚开始要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家长要多加提醒和监督,可等到孩子适应后,家长就应该适当放手。小张问我,孩子那么小,记不住怎么办?我说,现在的孩子比想象的要聪明得多,总会有办法记住的,实在不行还可以问同学。关键是家长遇事不要先替孩子找借口,应该鼓励孩子通过记住作业等小事承担起一个学生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卸给家长。
这些真实案例告诉我们,要想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家长切记不要为孩子的错误找借口开脱,而要让孩子在犯错误中懂得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