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娟
【摘 要】 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成了课堂的主题曲。但是提问是一种艺术,问题的设计要能让师生有效互动,在课堂上成一条主线,具有实效性,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的课堂才能适应当下的学生,才能绽放绚丽的亮点。
【关键词】 双重性;实效性;遵循原则
课程的改革,彻底改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历史课堂基本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可是这样一问到底的课堂形式,课堂的实效性和三维目标要求相差甚远。究其归因,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内容随意性较大,提问只是适应课堂的需求,并没有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注重双重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指出:“当下的学习方式以主体性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凸显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设计问题。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主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社会的焦点和热点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就能把历史和现实有机整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应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出问题,自发形成问题意识。学生的经历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关注学生问题的设计,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创造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要维护学生的尊严,这样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自尊心。
课程改革让历史课堂更具有灵动性,抛弃原来教师一言堂的模式,采用了课堂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文本进行有效互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形成完美的人格。在设计问题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会求真,这样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才能产生真感情。
因此,设计问题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要能考虑学生特点、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教材的板块等因素。首先,在问题设计上不是让学生随性而为,教师要在学生设计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其次就是教师要摆正自己角色,让学生设计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问题就不要设计了,教师要能留意学生的问题设计有没有遗漏,教师要能随时调控,让课堂更具有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古代埃及》这一课时,学生如果能够提出为什么自从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出了哪些问题?这样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探究古埃及王权的没落。
二、问题设计的类型要具有实效性
为了凸显课堂提问的实效性,笔者在设计问题时,不是把问题独立出来,而是要能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知识是学生体现能力的载体,知识内化的结果就是能力的升华和转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能捕捉本节课的重点,把知识和能力整合,有机链接,形成问题的整体。
其次,还要做到问题类型与过程和方法相关联。方法在学习上很重要,教师要能在设计问题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可是方法和过程是不能分开的,在过程中饱含着方法,在获得方法中必须经过过程来实践。教师在某一堂课上,就要对过程和方法不断地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学习历史,积累历史。学生内化的过程就是从积累到理解,这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侵略与反抗》时,让学生阅读完课题,学生就设计这样的问题:“近代的中国为什么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具有概括性,但是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回答问题不全面,只是片面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没有多讲,只是暂时把这个问题搁置了。后来讲到了《近代化的探索》,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内容之后,更新了对历史的认识,较之以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把“近代的中国为什么會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个问题摆出来,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他们能够有效结合两节课的内容,清楚地阐述了理由。
三、提出问题也要情境性和灵活性兼顾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因此,师生的关系要融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尊重,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敢于创新,才能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善于问,切实呈现师生互动的融洽氛围。
除了在提问过程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之外,还要关注情境性原则。所谓情境性原则,就是为学生设置恰到好处的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能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才具有搜索性和调控性。合适的情境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也能够互动起来,能够真正入境动情,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能针对学生,对学生有着促进的作用。
课堂提问还要体现灵活性的原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者出现的瞬息万变的情况,教师要随时调控。由于课堂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最好的问题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呈现在课堂上,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态体验,问题才具有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否能促进课堂的实效性,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其实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以问为基础,以问题的设计为前提,要遵循原则,适应初中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提问才能绽放绚丽多彩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黄晓燕.新课改下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J].历史教学,2014.
[2]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处在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