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一幼儿园 广西 浦北 535300)
人们经常谈到发展幼儿的智力,却很少提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在幼儿期即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可以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呢?
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推动力,是激励、指引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常常以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学习动机与幼儿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或任务的特点有密切联系。
1.1 学习动机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有关。过难或过易的学习任务都无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学习活动过于简单或是幼儿早已非常熟悉的,学习内容没有挑战性,即使完成了,幼儿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觉得厌倦,提不起兴趣。但活动过于复杂,难度太大,与幼儿以前的经验距离太远,幼儿不能完成,往往半途而废,甚至产生焦虑。
1.2 学习动机与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有关。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探究其内容,这将有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3 学习动机与学习任务的明确性有关。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中期待着一个好的成果,学习起来就觉得有目的、有意义,兴趣与投入自然增加。反之,学习目标不明确,浑浑噩噩,不知要做什么,兴趣就很难维持。
因此,教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要因材施教,教师根据每个孩子能力水平的差异,给予相应的目标、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让孩子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成功的学习者。这样,孩子学习劲头会越来越足,学习动力亦强。
要使孩子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积极条件。
2.1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2 教师要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的兴趣。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拓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幼儿思维流畅性,引导幼儿兴趣的拓展,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
情感教育对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热情、自信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其成功中亦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根据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通过适宜、有效的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
积极的情感会提升智力的发展。孩子具有了积极的情感会保持对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保持不断学习创新的劲头,不断克服困难,同时良好的情感会产生较好的心境,从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教师应是一个有丰富感情的人,能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感情、兴趣,能共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痛苦。教师需要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幼儿,面对幼儿时就应表现出快乐,即使幼儿犯了错也应用温和、愉快的声调与幼儿交谈,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严厉、冷淡的语气,那样会使幼儿感到失去爱和信任,对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不利。
在孩子的眼里到处是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平宁静必然会被复杂的人生、社会打破。因此我们有责任逐步让幼儿尝尝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多给孩子体验各种情感的机会,以健全幼儿的心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辨别善恶的能力。
意志品质是决定孩子未来是否成功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多时候,它比智力因素更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在幼儿阶段,老师就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磨练,使幼儿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为养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发现,有的幼儿能长期专注于一个目的,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的幼儿则“三分钟热度”,见异思迁,一旦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现在的孩子难以形成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优越有关。许多家长仍是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时而不自觉的替孩子解决难题,有些是孩子无力自己解决的,但有些却是家长们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愿意孩子接受磨练,品尝痛苦,从而创造了一个人为的毫无挫折的“优越”环境,这样一来,给了孩子们一个在困难面前退缩和畏惧的心理庇护所。教师要认识到,当孩子遇到困难退缩时不要太热心太早介入相助,相反要客观审视,这种困难是否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超出范围有没有可能让他们自己解决,只有在不可能的情况之下才出手帮忙。此外,甚至有时可以再人为的加大一些难度,给孩子一点压力。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直接促进了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在狠抓智力因素的同时,也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重视起来,我们的孩子将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