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艺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重庆璧山 402760)
化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将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高中化学日常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按照教学流程、现有的大纲展开教学,教材则是教学大纲、日常每节课程教学计划在编制时的主要组成部分。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教学计划当中的各项内容可以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体现在各环节当中。教材在具体应用时,必须要由教师的讲解和利用,才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中,必须要将学生们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对学生们的基本要求进行客观分析,这样才能够实现与教学计划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课程内容,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整个学习成绩。化学由于本身就是一门复杂、难懂的学科,所以在日常学习时,学生们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复杂,很难真正了解到知识的内涵、本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化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教材,所有的教学计划都是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制,同时还要与教学大纲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教材内容普遍都过于繁冗,学生们很难理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按照符合实际要求的结构、层次等,学生们此时可以相对比较直观的对知识内容、纲要等有所认识和了解。在对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为了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一般都会将其中的要点、重点等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1]。比如,在《电力平衡》这一节教学中,主要是围绕强电、弱电解质与结构之间存在了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对该节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从相关概念以及应的化合物当中了解导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同时还可以深入了解非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教材内容可以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
图1 电解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化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但是由于高中生日常学习时的压力普遍比较大,同时化学知识过于抽象、复杂,涉及到的理论、实验实践知识点相对比较多,学生们在理解时就会相对比较困难,很难真正达到理想化的学习状态。在此时,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教材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材通常都是由具体实验进行不断的推导,反复演练之后才能够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中可以直接将一种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元素作分析对象,进而提出同一族元素的相似性质,可以实现对各类问题的有效处理。在对化学问题进行处理时,一般都是从特殊的情境出发,对思维进行不断的扩充和延伸,以达到发散学生们思维的根本目的,实现对情境模型的创设。
比如,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将CO与H2O的可逆反应作为基础,以此来研究化学的平衡状态。根据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验证之后,将0.01molCO与0.01molH2O,直接在1L容积内的密闭容器当中进行通入处理。与此同时,将催化剂合理的应用其中,在催化剂的影响下直接将其自身的温度上升到800摄氏度。最终生成了0.05mol的CO与0.05mol的H2O。此时,作为反应物的CO以及H2O各自剩余量为0.005mol。对该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时,不难看出在实践中如果温度处于不变的状态,那么无论反应多长时间,容器当中的混合气体当中,各自的气体浓度都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果CO、H2O不是最开始的反应物,而是直接各自取0.01mol的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后就会生成对应的CO以及H2O。一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当中的CO、H2O以及H2等气体的含量各自都是0.005mol。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平衡的构建以及应用,与不同的反应途径之间并没有直接性的关联作用。在相同的可逆反应背景下,如果是相同体积,那么无论是正反应或者是逆反应,甚至于两者同时开始,只要保证物质自身的投料量相当,那么最终都可以达到一种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这种形势下,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直接促使平衡状态建立途径得到有效的扩张,各种不同类型投入背景下所得到的平衡状态对应的比较关系,可以有所依据作为支持。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从简单知识点开始,逐渐复杂起来,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时,要实现对当前现有化学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的应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化学教材内容进行客观分析、高质量应用,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养成学生们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化学思维,对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效率、质量提升具有实质性意义。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由于知识过于复杂、抽象,所以必须要结合现实要求,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高中化学教材的整体应用效果。通过教材的合理应用,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们更快、更好的接受各类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保证教材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