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式研究

2020-03-03 22:50周广昌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院校

周广昌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往今来,教师就充当着人类文明传播者的重要角色。教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也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上给予学生榜样的教育和示范引导。因此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随着“招才引智”政策的贯彻执行,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主力,对青年教师的大力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就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工程,也是促进国家高等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职院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也证明了师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都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息息相关。我们应着力探究定向培育完善实践技能,提高新进教师入职水准,制订个性化培训方案,政企校师四方协同夯实实践基础,建立健全考核及奖惩制度等[1]。只有不断地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才能符合新时代学生群体的需求,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高等教育发展竞争趋势明显,竞争的诸多教育要素之一就是师资。习近平总书记从认识论、方法论、主体论等维度,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学校应狠抓师德,振兴师范,深化改革,提高待遇,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正因为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建设的关键所在。培养青年教师重要性不仅在于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关注和实施青年教师的培养,激发和挖掘青年教师的价值,发挥和整合青年教师的作用,才能实时备战教育竞争。着重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还能使青年教师的责任心、职业素养、师德水平等稳步提升,调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积极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榜样。让青年教师个体及团体充分发挥优势,壮大师资队伍,完善学科建设,用青春的活力和饱满的激情投入新时代高职教育。

(一)为学生树立积极思想政治道德榜样

师生是高等教育管理服务对象的主体,师生意识形态和政治修养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管理。其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与教师思想道德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而言,其年龄与学生相仿,互联网时代下新思想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更能接近学生、贴近学生,与学生的代沟较小,与学生的接触更多,可以更加容易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更加容易理解新时代学生的想法和追求。正因如此,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建设上,实现青年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二)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尺,关乎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青年教师群体的建设和完善是学校学科教育持久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技术水平高、职业素养优秀的青年教师,成为各高校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从学历角度看,青年教师一般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他们教学业务娴熟,科研能力强,可塑性极强;从创新角度看,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具有开拓的视野,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综上所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师资力量中的重要一环是毋庸置疑的,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外聘、公开招聘等拓展多途径壮大青年师资队伍,按需规划,针对行业、企业等实际工作经历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引进力度,肯定和给予青年教师队伍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协助他们承担起学校学科建设的重任。这不仅对他们自身的职业发展大有助力,还可对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培训体系缺乏整体性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地提出“要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3]。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各部门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数还只停留在培训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性,权责关系不明确,导致教师培养效率低、效果差。基于这种现状,多数青年教师被动地参加学校培训,因为培训与考核挂钩,培训也就成为应对考核要求的一种形式,致使青年教师不能主动地将培训和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去实现自我价值动力不足,青年教师培训体系缺乏整体性。

(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缺乏持久性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4]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青年教师培养形式单一,均以入职和岗前培训为主,其主要是为了落实政策规定。入职和岗前培训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是必备的培训,掌握基本的教学本领以保障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开始教与学的职业生涯,因此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教学和专业领域科研中,就很少有机会再接受教学相关的思政、教育学、心理学、创新创业、管理能力、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性培养。要想对他们展开系统性的培养,就需要不断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开创新的教学手段。选对视角研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策略,制定青年教师任职各个阶段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开展具有针对性且带有长效机制的培养活动,提供访问学者和实践学习机会,推动青年教师终身学习和助力专业体系建设,使青年教师最大限度地持久挖掘自身潜力。

(三)高职院校培养措施与青年教师需求缺乏一致性

明确推动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因素是做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内在自身因素,如兴趣、爱好、性格、信念、价值观念等。其次是外在所属组织的期望因素,即学校或院(系)对岗位职责或要求的期望。内因与外因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使青年教师和谐稳定发展。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目标是打造一支结构优化、德才兼备、育人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同时也符合青年教师对素质和能力的自身要求。培养目标和自身要求二者本来应该是高度统一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极大地影响了青年教师培养。现状是学校以职能部门为接口,通过职能部门下达培养任务,职能部门承担青年教师培养某一方面的工作,职能部门完成工作很少拓展。所以青年教师接受培养,主要是完成或应对入职、评聘、考核等要求,学校和青年教师完成任务只流于形式,使一些培养培训缺乏人本需求。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探究

(一)以老带新,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目前很多国内高职院校都在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所谓“导师制”,也就是以老带新,让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这些优秀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力求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业务,领会教书育人的真谛,进一步培养出成熟的青年教师。

“导师制”借鉴我国较为传统的“师徒制”而来,是具有成功经验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现状符合“导师制”的条件,对“导师制”培养方式的实施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导师培养制度;促进青年教师主体参与力度,加强合作创新指导,提升实践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5]。

“导师制”的意义在于既可以便于青年教师与导师的沟通,而且更有利于加强其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指导和训练作用。提升导师师德修养,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助推青年教师探研专业领域,帮带青年教师在学科建设、专业技能上得到交流和发展,不断创新和拓展。

(二)借助新时代技术,安排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

现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果不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就会与时代脱节。青年教师应该及时掌握新知识、新信息以此来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想培养优秀的创新型教师人才,就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创新性思维,学校要积极调整培训模式,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主要途径有:一是搭建并提供各种交流平台,提供青年教师出国出境进修访学的便利条件,创设青年教师国内院校走访调研的机会;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制定线上学习计划,加强国内高职院校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强化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以赛促学,定期举办课堂教学竞赛

以赛促学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时下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或推优选拔大多需要新要求、新技能、新理念,适当突破领域、区域局限,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加大力度宣传和鼓励青年教师组织或加入指导教师团队,师生交互协作,共研共赛。青年教师以赛促学,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让自身业务技能得以增长,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列入培养培训计划[6]。定期举办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以竞赛驱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交流教学经验与方法。此外,青年教师应自觉参与国家级、省市、地区各级各类教学软件研发竞赛,以此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在新时代,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工作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高职院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时代性。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青年教师人才,就需要在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用先进培养手段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保障具有教学素质、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标准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发展,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真正推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科研任务驱动,提升科研能力

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制定奖励和激励办法,科研能力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关键,科研能力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任务不重,由于专业技能性强,内容和技术领域涉猎广泛,因此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必须放在培养关键环节,青年教师不仅要接受全方位、长期的深入学习和亲历实践,还要拓宽视野,丰富学识。学校要构建专用的青年教师科研管理平台,均衡青年教师科研资源和协调科研水平。学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让青年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主动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7]。

(五)产教融合,建立双师型培养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分析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政府、学校、企业、青年教师四方合作培养模式,提出相应措施建议[8]:

第一,实时关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双师型青年教师引领意识形态良性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第二,坚持校本建设,坚持校企合作。组建校内专任教师、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专家、技术员、兼职教师的交互平台,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听课观摩、教研实训的交互学习等。第三,参与实践,亲历生产。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校企合作,增加和拓展技术培训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设备、设施、基地的建设。第四,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产教融合服务体系,根据专业设置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发挥青年教师专业特长,引入新思想新工艺,创新授课模式,丰富教与学内容和形式,鼓励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提高教学质量。第五,创业教育培养启动后,分析创业技能和创业基础,具备胜任力的青年教师先行,按胜任力选择培养培训机制。提升创业教育绩效可从学习和培训机制建设,增强教师创业技能、树立创新创业典型等方面推进[9]。

综上所述,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良性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综合多方因素,做到“闻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把协力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支撑,把聚力服务提升视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多元化、多路径培养人才,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社会,全面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10]。健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拓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优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完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奖惩制度,服务个性需求,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超、政治素质职业素养良好、发展目标长效创新的优质青年教师队伍,以推动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院校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