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2020-03-03 22:50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项目组东北地区生源

冷 亮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1]。“百万扩招”行动不仅需要从招生规模上进行提升,还需要对教师资源、生源结构和办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加强。尤其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实现高职“百万扩招”的关键,只有高质量的高职教育,才能支撑起我国庞大的高职生源和就业动力,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立足点和使命担当[2-3]。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在现有形势下,扩大高职院校规模具有其必要性,但同时也需要谨防盲目扩张,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2]。高职院校扩招带来的将是由单一走向多元的生源之变,由刚性走向弹性的教学之变,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建制之变;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教育资源,对于实现我国长期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意义[4-7]。在高职生源方面,传统生源主要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但是数量有限,因而非传统生源是此次扩招的重要目标生源,包括转业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这些生源的学习能力较差,且很难实现全日制学习[2]。为此,需要有序实现高职扩招,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扩招的规模与质量[7]。

一、东北地区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的问题

在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百万扩招”更给已有的培养模式敲响了警钟。测量教育者们基于各自院校师资和生源情况,制定并实施了适应特定教育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东北地区有其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冬季漫长寒冷,社会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人口净流出和经济形势下滑。寒冷漫长的冬季严重影响测量实习教学的开展,人口净流出从长远来看对于东北当地的高职生源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形势下滑将对毕业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东北地区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充分考虑其自然和社会环境[8]。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相对一般化,很少考虑到东北地区的特殊自然和社会环境。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滑,面向精英教育的传统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加之,高职生源数量的激增,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硬件的配备也捉襟见肘。为此,众多的高职院校以及从教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它们的适用性较差,仅适用于特定学校环境,对区域性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考虑不足[9-10]。另外,随着“百万扩招”开启,新的生源结构必将对已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新的需求。

二、东北地区经济新常态下的工程测量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出现持续增长放缓的情况,原有的产业形态出现较为严重的发展困难,多地出现大型工业企业减产甚至是停产的情况,其他产业形式发展的规模又比较有限[11]。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拖累效应。在东北地区,部分垄断的国有企业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还对就业有拖累效应,就业问题由此成了近年来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12]。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东北地区内部的经济结构问题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东北地区经济新常态下,工程测量行业同样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结构问题以及人才流失问题。

工程测量国有企业一般占据垄断资源,在行业竞争中具有极大的优势,这就导致这些企业的人员待遇很好,它们成了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然而,这些企业用人数量较少,不能成为工程测量职业人才的聚集地。反观民营企业,它们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较弱,业务来源多是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如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各县市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就导致了从业人员待遇较差,多是维持温饱,加之工程测量需要长期出野外,对于个人家庭生活方面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综上原因,东北地区工程测量人员离职率较高,转行的现象普遍。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从业人员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从事测量工作。而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相关高职院校,这些院校的师资和硬件等方面较我们强。因此,我们应另辟蹊径,不能单纯地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比拼硬件的投入,而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突破口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和能力积淀。

三、改革的目标与途径

要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厘清改革的目标、思路和具体途径,以下是本人基于相关教改项目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改革目标

项目组对东北地区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各相关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以及各个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继而分析其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的影响,提取对东北地区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才培养措施,建立一个适于东北地区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原型,以期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二)改革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根源、过程和结果。根源指人才培养环境(包括生源情况以及培养单位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任何教育都要因材施教,所以,需要不同的人才培养环境来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指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主体,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模式和保障体系等。不同的人才培养组成内容以及各项内容的详细情况,对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结果指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包括就业表现、获奖情况、学习成绩和突出表现等。结果评价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参考,不同的培养模式所产生的人才培养结果在很大可能上是不同的。更进一步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极有可能产生好的人才培养结果,反之亦然。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组依次对这三个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分析它们之间的合理性与矛盾,继而提炼出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有益内容,最终建立对东北地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原型。

(三)改革途径

基于以上改革思路及相关经验,测绘高职教育同仁可以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具体途径入手,以促进东北地区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改革工作高效,改革效果显著。

1.人才培养环境调研分析

通过访问官方网站、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东北地区相关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考虑到调研周期和经费限制,项目组以吉林省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为主,收集其多年的生源情况(包括录取分数与生源地),对比分析多年的生源情况,考虑生源情况的时间,分析东北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总结其特殊性及对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背景信息。

2.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考虑到调研周期和经费限制,项目组以吉林省工程测量相关高职院校为例,通过访问官方网站、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各个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对比分析各个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式、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继而分析各人才培养模式中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以现有先进高职教学理念分析各项内容的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各项组成内容与东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否匹配,例如:东北地区冬季较长且寒冷,教学实习是否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是否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措施;课程的开设是否考虑了东北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影响,是否做了方向性的调整。

3.实用效果对比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状态,项目组需要梳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关系,对比分析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因为现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较不稳定,初期更换工作单位频繁,学校就业部门掌握的就业数据往往落后于现实情况。为此,项目组通过咨询各个高职院校就业部门和工程测量专业教师两个渠道,收集各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的就业率、就业单位、就业表现等情况,以便能够相对准确地分析评价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产生的效果。

4.有益内容总结提炼

基于对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优缺点的分析,项目组需要总结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中各项内容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提取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才培养措施。另外,项目组根据就业状态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融合东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各项组成内容在东北地区的适应性。继而将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才培养内容相融合,建立一个适合东北地区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原型,以便供同仁们参考和探讨。

总之,鉴于东北地区的特殊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测绘科技的大发展,测绘教育者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短板,使得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经济的制约甚至促进经济发展,在国家大力提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环境下,东北地区的测绘教育者有希望突破经济限制,建立一个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东北地区特殊背景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项目组东北地区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