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玲,梁燕飞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职前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有学者将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界定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应对幼儿教育实践场域中所生成的关于‘如何做’的相对稳定的策略性认识体系”[1]。也有研究者认为:“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在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我认知、对幼儿发展、对环境互动以及对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认识,在具体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也是职前幼儿教师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建构的知识。”[2]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中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N师范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2016级46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019年4月1日到6月21日在某公办幼儿园实习。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业实习中获得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者在实习结束后深入访谈了15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2名带队教师,并去幼儿园实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随机访谈个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园指导教师。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访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通过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参考班级教师的指导与建议,对幼儿园的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获得了教学经验,知道了怎么撰写教案,怎么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实习中,班级指导教师多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胆尝试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运用更加熟练。C同学说:“上课收获最大,老师要求我们大胆去上,语言要跌宕起伏,要有语言魅力,注意语调语速,该洪亮就洪亮,该快就快,该放慢就放慢。”通过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道了怎么回应幼儿的问题,也知道了怎么有效提问。L同学说:“幼儿知道答案,就没必要再重复,再给另一个幼儿机会,要避免‘是不是’‘好不好’等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在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了教学中语言表达要清楚,不要太快,知道了幼儿喜欢听绘本故事,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讲故事时语言应该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绘声绘色。X同学说:“要把自己当成演员,进入角色,如兔妈妈、兔宝宝。说话要慢一点,回答尽量清楚,让幼儿完整地听完,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安静地听的习惯。小班幼儿喜欢图画大、文字少的绘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讨论故事里讲什么。”
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现教学活动小结可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自己可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幼儿进行课后延伸的活动,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幼儿将幼儿园中学习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以致用。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识到了结束环节的重要性。Y同学说:“课后要有小结,让幼儿清楚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要不然一节课上完,幼儿也不知道上了什么。”
在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切体会到:管理班级,要建立威信;要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要把要求给幼儿讲清楚;从小班起,就应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规则意识;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讨,制定班规,民主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幼儿主动遵守纪律。C同学说:“班级指导教师让我们带班,幼儿活泼,我们是实习教师,还未建立威信,幼儿不听话,指导教师就教导我们,管理幼儿时要说要求,说规则。指导教师会指导我们怎么和幼儿交流与沟通,怎样树立威信,为以后带班积累经验。”W同学说:“班级指导教师会随时叫我们带班,观察我们怎么带班,给予评价。幼儿不听我们说,吵吵闹闹,指导教师说是我们没建立威信,该严格就严格。后来,我的带班能力提高了,知道怎样让幼儿听我说。”
当问到实习中怎样管幼儿的纪律时,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拍铃鼓、弹琴、音乐等方式提醒幼儿安静,同时做相关动作;当有幼儿吵闹时进行榜样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幼儿,鼓励表现好的幼儿当纪律委员,促使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M同学说:“回答问题时幼儿都很积极,有时会吵。榜样示范时某小朋友安静地举起手,教师要表扬,不能笼统地说,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受到表扬,也使其他幼儿知道学什么。如果幼儿没有正确理解,可以提醒幼儿‘小耳朵再仔细听’。”Y同学说:“拍铃鼓敲节奏,幼儿就会安静,有时老师忙,幼儿说悄悄话,就请一个幼儿当小班长来管理。”
良好的环境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安全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提高了环境创设的能力,对环境创设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要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符,还要考虑每个区域之间的合理布置。Y同学说:“一个月左右一个主题,创设主题墙,不要贴太高,给幼儿看,也要有幼儿的作品,注重幼儿的参与。”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现,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此外,教师应该选择无毒、无害、安全的材料,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X同学说:“收集废旧材料,拿来用,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小班幼儿不会用剪刀,要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幼儿手工作品可以师生共同完成。”YL同学说:“环境创设需要用心思考。教师要有想法,班级可以开展民族文化的主题,如扎染技术,让幼儿自己做。具体步骤可以是先观看视频,直接讲解,动手学习,鼓励幼儿学习,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让幼儿积极参与,自由发挥,培养自主能力,教给幼儿扎染的方法。”
幼儿园的工作是保教结合的,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组织日常的教学活动,也要开展保育工作。在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道了怎么开展保育工作,认识到了保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保育工作要细心、有耐心。C同学说:“保育工作要细心,如用饮水机热水冲牛奶,温度要调回来,如果不调回来,幼儿会烫着。保育工作要细致,如清洁不够的话,幼儿会得手足口病等疾病。”
通过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有了深入了解,他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对幼儿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实习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幼儿的情感,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幼教的意愿,也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有学生说:“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小朋友,很有耐心,也会宽容,喜欢幼儿教师职业。”实习中,班级指导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榜样。有学生说:“教师的个人魅力、性格很重要,会影响幼儿的性格。教师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幼儿喜欢老师,才愿意听老师说话。我以后要做这样的老师。”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关注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也关注到了攻击性行为、性格内向的幼儿,并且能给予帮助,也意识到了对个别幼儿的行为和心理要给予特别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C同学说:“要多关注个别幼儿。如有一个女孩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她每次找我帮忙,我都会帮助,我也鼓励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在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到了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实际情况,积累了家园合作经验,知道了与家长沟通需要语言艺术,与家长关系要融洽。L同学说:“家委会很重要,班里有表演,家长都来帮忙,给幼儿化妆,拍毕业照,家长很乐于参加幼儿园的活动。”W同学说:“家园互动很重要,如接送孩子时教师可以和家长讨论事情,给家长指导建议,推荐早期阅读书籍。”L同学说:“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提高了,每天都会迎接家长,也会给家长说幼儿的表现。”
本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但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外部因素主要来自高师院校和实习幼儿园,如实习计划、带队教师的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等;内部因素是学生自身,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实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对实践性知识的认识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获得实践性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体验与反思来获得。“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实习环节只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类型,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并不完全依赖实习过程,而依赖于丰富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如项目课程、实践教学模拟、试教等。”[3]毋庸置疑,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高师院校应重视实习的组织与指导。高师院校要做到: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实习的组织,做好实习动员和实习计划,与实习幼儿园开展良好沟通;完善实习评价制度,丰富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式,鼓励建立融“高校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实习生—幼儿”为一体的评价团队,注重对实习生的过程性评价,以便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而准确的评价;通过实习作业的收集与评价,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视实习的总结,对实习经验进行反思。
幼儿园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言行举止对实习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的指导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指导教师应与实习生建立实践共同体,这不仅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达到共赢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并同时实现多方的共赢性发展,有必要在所有教育实习的参与者之间建立一个促进大家共同发展的实践共同体。”[4]第一,幼儿园指导教师应与实习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实习生建立“学习—实践”共同体,建立师徒指导机制,师徒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二,幼儿园指导教师不应采用“放养型”的管理方式,而应该结合实习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合理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指导,给予实习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实习生大胆尝试,适时引导其进行反思与总结,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累更多实践性知识。
在建构实践性知识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师范生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体,需要凭借自己对非确定的教育情境的理解、反思与研究,形成有效的判断与选择,从而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5]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端正实习态度,锻炼自身的本领,勤学苦干,将课堂和书本所学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形成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体系。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明确实习目的,在实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积极参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也要及时反思与总结,主动建构实践性知识。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实践观,了解构建实践性知识的意义,加强自身对实践性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元认知能力,提前做好实习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