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君侠
【摘 要】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如何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认识法律,并在生活中自觉拿起法律武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所有公民必须要认识法律,用法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进行解决。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是进行法治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提升。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法治教育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教材中会有很多与法律相关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法律常识,列举类似的案例,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例如,在学习《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时候,教材对毒品和烟酒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且告诉了学生拒绝烟酒、毒品的方法。我告诉学生,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毒品更是法律上明确杜绝的物品,持有毒品、买卖毒品、种植毒品都属于违法行为,需要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处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出售烟酒的场合,应该马上回避;如果发现有关于烟酒、毒品的违法行为,应马上向公安部门举报,或者告诉自己的家长,请自己的家长帮忙处理。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将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应做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
二、组织教学活动,树立法治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法治精神进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贯彻落实,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常见的场景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实现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并将法治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我们应秉承各个民族平等的观念,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风俗进行尊重。为了能够让学生透彻理解相关内容,我在课堂上组织了小型的“演示会”,让学生分别扮演汉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彝族等民族的人,在课堂上展示各个民族的风采,为各个民族“代言”。学生对各个民族的美食、风俗、习惯、服饰进行了了解,感受到了我国文化的包容性,也为我们祖国能够拥有56个出色的民族而感到骄傲。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落实,能够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得到提升,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与民族有关的问题时,也能够有意识地对其他民族进行尊重,热爱各个民族的文化。
三、定期举办讲座,提高法治意识
当前,各个学校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都非常重视,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很多学校都邀请了相关的教授、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够走近法治社会,对于法律、公民权利、社会规则等进一步了解。
例如,本校曾经邀请了专家,以“学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为主题开展讲座。在讲座上,专家告诉学生,在社会上隐藏着一些违法行为,学生应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当学生遇到了殴打、抢劫等事件的时候,应保持冷静,根据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来判断事件的危害程度,不要同犯罪分子进行搏斗,要马上找机会摆脱,或者向周围的大人求救,并找机会拨打“110”报警;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遇到校园暴力问题,应马上告诉学校的教师,并向自己的监护人报告,并且不能够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自己不能用违法的行为来惩罚违法的人;当他们在网络上进行社交、交易的时候,应防止被骗,注意核实对方的身份,不能轻易泄露自己的隐私。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学生也要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当学生处于公众场合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随意破坏公共物品,应注重保护社会秩序;当学生在防止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也不能够对他人施加伤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学生对法律常识和社会规则进行了了解,感受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实现法治意识的提升。
总之,小学生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从小抓起,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己同心同力,进行法治意识培养教育,使他们从小学会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鐘毓.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完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2]石雨欣.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探究[D].西南大学,2017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