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进行论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与策略的结合,如情情创设、多元评价、小组合作等,教师可根据课程实际来选择。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76-03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只有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才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找到更为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针对学生运算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使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进而可以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一、運算能力的含义
“运算能力”是指在依据法则、公式等进行运算并理解运算算理时,还能根据题目条件找到正确运算途径的能力。数学运算能力首先要求保证运算的正确性,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掌握运算算理,最终达到减少思考时间和精力,提高运算流畅度,快速找到最优解的目的。因此,数学运算能力具有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等特征要求。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中潜藏的问题
1.学生自身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自控力较差,因此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种问题一旦延续到解题的运算中,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失误,无法将问题迅速、准确地解决好。尤其是审题不清、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加减乘除法则使用混乱等情况,会让学生的计算出现失误,进而全盘皆输。可见,除了运算结果要准确外,运算的过程也非常重要。这些都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且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2.教师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落实,但是很多教师因为过于看重教学成果,一直要求学生追求高分数,唯分数论,因此教学的方法较为刻板,导致学生形成应试学习模式,知识不能串联成体系,没能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3.学校的问题
小学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积累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是学科素养的培养方法单靠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提供教学设备、更新课程体系、培养教师团队等,给学生的学科素养积累营造环境。但是很多学校在教辅设备的准备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不能给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平台,影响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有些教师由于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一时半会很难接受以学科素养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方式,故数学运算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令人担忧。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1.注重激发运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指引,因为其认知能力较弱,很可能出现对学习过程认知不够深刻、知识掌握较为笼统且浮于表面等情况。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而后主动跟随教师的指导,高效学习知识。
(1)创设情境,增加趣味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增加知识点的趣味性。因此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认知规律与智力发展水平等,设计有趣的计算活动,如游戏、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心算、口算能力,可以在黑板上出几组题目,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算出结果,且正确率高,胜出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很好地培养了计算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无意注意的状态下学得更多。
(2)评价多元化,增强自信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同时计算的过程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遇到困难就容易出现放弃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重方法的多元化,可以采取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自评等形式,让学生获得一个最为客观的认知反馈,进而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因为马虎而审题不清,进而导致整个运算过程失败。此时学生的内心会较为沮丧,教师应进行鼓励,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步骤进行分步评价。这种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可让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得到照顾,进而意识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小组合作,彰显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尽量通过更多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便是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适时采用。
如“小数的加减法”中,学生想要更快、更准确地获得计算结果的话,需要牢记以下计算法则:对齐小数点,然后按照整数的计算法则落实计算过程,最后在得到的结果的对应位置点上小数点。教学过程中因班级学生过多,教师不可能完全清楚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出现问题,此时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学生就很可能因为这个环节没有跟上而导致后续的知识学习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找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其他学生帮助教师发现这些对小数运算基本步骤与法则掌握不充分的学生,并进行针对性辅导。首先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而后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计算任务,每个学生要对自己组员的计算结果进行相互检验,如果发现问题,那么小组的成员需要找出问题所在,最后再向教师汇报结果。这个过程就等于将辅导、合作、计算等过程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让学生的问题尽快得到排查,防止出现阻碍学习进程的问题。
2.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思维
运算的深刻性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与过程的抽象性上,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意见,及时质疑,主动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运算的独创性特征更加明显。
(1)分清算理算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推导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中对算理算法进行梳理。其中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互换身份。也就是教师将课程内容或是一个题目的分析、讲解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展开分析。角色互换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机会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更加清晰地了解运算的每个步骤的顺序和原理,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算法算理,才能将解答过程厘清,同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此时要及时跟进学生的讲解过程与解题方法,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指导、纠正,特别是推理验算的过程是错误的,但碰巧也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时,教师更要严格检查,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其他题目运算出现类似的问题。
(2)优化运算策略,强化运算思维
随着运算方法的积累与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逐渐增加,同时运算的能力也在加强。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想到多种解答方法,同时能够更为迅速地判断出哪个方法最为简便。
如“数字的乘除”运算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简便算法。简便算法的使用过程中,会涉及括号的使用问题。括号的使用对简便运算有较大的影响,去除或增加括号可使算式中的乘除符号发生变化,如ax(bxc)=axbxc,ax(b÷c)=axb÷c,a÷(bxc)=a÷b÷c,a÷(b÷c)=a÷bxc。簡便算法的使用,让计算的过程更加简洁,学生运算的速度也更快,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的教学。
3.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算技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好的运算习惯,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提高运算技能。
(1)及时检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运算要通过观察、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形成。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都要整洁,即使在草稿纸上,书写也不能潦草。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有些学生出错的原因是观察不仔细,把“+”当成“x”,把“-”当成“+”;或者感知事物不精确,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督促学生读准、看准,对题目信息进行挖掘,养成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处事严谨的好习惯。
敏锐的观察力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很多应用题或计算题,出题者会设置陷阱,例如一些条件的表述模棱两可,学生常常会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差错。因此一个良好的、细致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让运算的过程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即便最后可能结果不正确,但是运算的过程是正确的、有理有据的,教师也会在考试的批阅中给学生相应的分数,体现了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视。结果虽然很重要,但是过程才是考查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
(2)运用估算培养数感,提升运算准确度
学生的验算常常流于形式或用原来的方法重新算一遍,效果欠佳。学生具有应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的能力。利用估算和验算培养学生数感,是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有效方法。估算需要经过符合逻辑的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依据,掌握一定的方法。估算的作用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把估算或验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评估。比如“197x15”,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把197看作200,“200x 15=3000”,所以“197x 15”的结果接近3000。在计算后,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两个数的个位上分别是7和5,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5,若计算出来的结果个位不是5,那肯定是算错了。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训练良好思维大有裨益。
(3)建立错题本,归纳运算技巧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安排专门的错题本,收集经常出错的题目,分析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加强错例与反例的教育价值,总结归纳运算技巧,做到“有目标,能坚持”。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改正错误,还要达到预防的效果。
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运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可以布置练习题或是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会发现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原因,进而帮助学生扫清运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改错过程进行检查,不能仅仅改正结果,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剖析错因,如此才是培养运算能力的正确方式。
综上所述,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技巧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实际设置配以适宜的方法,同时积极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侧重于运算方法与技巧的讲授,如此学生才能逐渐养成更强的逻辑思维,以更为客观、严谨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