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蔡淑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对食育的正确理解是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前提;对幼儿园食育意义的认识是开展食育的基础;幼儿园如何以幼儿为本,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开展食育活动则是关键;而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和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则是幼儿园食育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食育”的说法最早源于日本,由石塚左玄提出,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多年来,多国都在积极践行食育,食育的内涵和意义都在不断地丰富。“食育”概念也于2006年由我国学者李里特引入国内。他提出“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以科学的营养知识,适合本国国情的先进文化,通过各种形式,让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还有学者如林振华、刘红则认为“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它不同于单一的营养教育或健康教育,包括营养知识、环保知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还延伸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2]78张秋萍指出“食育是指以食物为载体或中介的教育形态,它不仅关涉儿童的营养健康,还关注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文化的传承,并具有规范个体行为、密切家庭情感、促进经济发展等广泛的社会功能,被视为是智育、体育、德育的基础”。[3]所以食育不仅是“食”的教育,更是通过“食”进行教育,实现对个人情感、能力、认知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进而关注传承优秀文化、保护自然环境等社会功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5]37幼儿园开展食育,符合我国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还对幼儿个体发展、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及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不仅注重认知的发展,而且更加重视幼儿习惯的养成、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开展食育对幼儿健康发展的要求不仅是身心共同发展,还包含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积极情感的培养、优秀品质的塑造,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等。
首先,有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与身心健康发展。《全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学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如挑食、偏食、嗜食垃圾食物等普遍存在。[6]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食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懂得节制,培养常规,进而形成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2018全球营养报告》显示,88%的国家存在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全球1.58亿儿童发育迟缓,超过5千万儿童消瘦,约4千万儿童超重,另有20多亿成年人也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的困扰,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引人担忧”。[2]74超重、肥胖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由此带来的被嘲笑、适应性差、自卑等问题更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5]37故幼儿园开展食育对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食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塑造优秀品质。幼儿园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教会幼儿有感恩之心,再通过实际行动,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尊重他人劳动等行为践行;食育还教会幼儿要有责任感、自制力与学会独立;食育还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学习力,丰富的食材为幼儿提供了游戏、活动的材料,多种多样的食物制作方式,亲手操作、试验、探索的实践机会都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良好的平台;且食育可以通过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使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力。
最后,可提高幼儿操作能力。通过食育,可以让幼儿基本了解食物的种类、特点、生长环境及生长方式等,并通过种植采摘、食物选择、清洗、简单制作等方式,锻炼幼儿挑选食物、制作食物及使用工具等多种能力。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食”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话题,而“病从口入”则说明了“食”与居民健康的关系,怎么吃?吃什么?这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但较多数据都显示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0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4700万;2010年达到9000万;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1.144亿,居全球第一。全球100多万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患I型糖尿病,中国有4.7万,位居全球第四”[2]74。《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约死亡731万。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病占全部死亡数的79.4%”。[7]报告与数据说明居民健康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儿童是未来的成年人与社会建设者,对幼儿进行正确全面的食育,对其整个人生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教育的效果显现具有滞后性,待儿童成年之后才能显现出先前教育对其的影响,故在幼儿园开展食育有助于未来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西餐、快餐文化等都冲击着我们本土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与饮食方式。在国际大环境下保持本土特色,并且能够使国民认同、了解、发扬地区饮食文化,这都是食育具备的独特能力。除饮食文化外,礼仪文化在幼儿园食育开展过程中也有很好的实践与传承,如“在品尝传统食物的过程中,古代食礼中迎客、座次、用餐等多方面的饮食礼仪都会涉及,‘食坐近前’‘勿刺齿’‘勿抟饭’‘让食不唾’等这些饮食礼仪必然会为人们所熟知,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2]79。幼儿园开展食育可以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并通过饮食来了解学习传统历史文化,如二十四节气中的饮食之道、传统节日中的饮食特点等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独特意义。
与浸润式、偶然式的家庭食育相比,幼儿园食育要显示出完整系统且有计划性,以给予幼儿丰富的体验、全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要构建符合幼儿发展规律且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食育课程体系。食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等都要以儿童发展为基础。
食育课程目标设计要符合幼儿情感、能力、认识的要求,培养幼儿对“食”的兴趣与积极情感,懂得尊重与爱惜食物,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食”有正确的认知。
食育内容要直接有效地达成上述目标,可分为四部分:食物、识农、健康、操作。食物即要让幼儿了解常见食物的形态特点、食用方法、功效等;识农则是让幼儿了解有关于农业的一些知识,如食物的种植与生长、二十四节气、农具等;健康则是更加关注幼儿健康,如教会幼儿认识身体、了解身体的运行等;操作则有制作和食用两方面的含义。制作即给幼儿亲手操作的机会,如种植浇水、简单食物制作等,食用则涉及到用餐礼仪、卫生习惯、食物储存等方面。由此可见,食育的内容很丰富,不仅仅是饮食,还通过“食”为幼儿提供了全面的教育。
食育的实施,幼儿园首先要以“食”为依托,与五大领域相融合,渗透至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其中食育与健康领域的契合点最多,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如可以讲解零食的危害、食物的消化、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等。食育与语言领域的结合主要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等载体开展,幼儿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学儿歌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能力,还能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习惯。在科学领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体验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时令与节气,认识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还可以通过科学小实验来增加活动的乐趣,如将熟蛋白与紫薯放置到一起蛋白变为绿色,而将醋放到紫薯中又会变为红色,就是因紫薯中的花青素遇碱性变绿,遇酸性变红。在这样的小实验中,教师可以不用很复杂地介绍实验原理等,但是幼儿至少可以学到一种营养元素叫作花青素。类似于这样的小实验通过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既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其探索的兴趣与热情。食育在社会领域中主要表现为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优秀品质的培养与礼仪的学习等,如餐桌礼仪的学习,以及懂得感恩、不浪费、勤劳等品质。食育与艺术领域看似交叉点较少,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内容也比较多,如食育环境的创设、五谷画的创作、食物的摆盘等。可以以传统节日与饮食健康知识、烹饪知识等专题活动及区角游戏等方式开展。
幼儿园开展食育要有合理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的平时表现,将幼儿平时参与食育活动的观察记录表与对应评语及幼儿作品等放入成长手册或成长记录袋,在强调班级整体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体的进步,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除上述内容外,幼儿园还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适当地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5]43食育环境创设既包括室内的班级环境创设、其他公共区域环境创设、室外环境创设,还包括活动室或者活动场地的布置。室内的班级环创,如二十四节气角,将二十四节气与之适合的食物对应起来,又如小小厨房、饮品角、等区角设计,为幼儿提供简单安全的厨房用具与食材,让幼儿体验烹饪的乐趣;班级主题墙或者展览墙,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及时更新,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当中来。室内的公共区域,如大厅、走廊过道、墙面等,大厅则可以有食物展览台,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根据主题来搜集、陈列有关食物,走廊过道则可以挂置有关餐桌礼仪、节约食物的绘画或其他形式作品。室外环境创设则多为种植区域和养殖区域,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与环境,体验种植、劳动、采摘等活动。除此之外,食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专门场地的支持。很多幼儿园可能没有足够大的场地和设备,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幼儿提供食育场地,如手工坊、小小厨房等为幼儿操作提供一些条件。总之,食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授,更是幼儿体验的过程。
幼儿园食育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所采取的策略尤为重要,但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与幼儿家庭的支持也不可小视,二者是促进幼儿园食育开展的重要保障。
幼儿园食育的开展与实施,需要借助于具有食育理念并有能力开展食育活动的幼儿教师。因此,对教师的培养必不可少,主要有职前培训、职后培养与教师经验交流三种方式。入职前对新教师进行食育理念宣讲与基本营养健康知识普及,帮助新入职教师树立与培养观念。入职后通过外出学习观摩、专题讲座、园所科研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力,使其具有设计、实施、总结评价活动的能力与素质。还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幼儿园可以通过评选的形式,选出在开展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区角设计等方面较为突出的教师,将各自的经验与方法分享给其他同事,使教师团体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从而促进幼儿园食育的开展及不断完善。
家庭作为幼儿首先接触食物的场所,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饮食偏好、饮食习惯等,因此幼儿园要与家庭紧密联系。家园共育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幼儿园与家长食育观念一致。为避免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不理解,首先要让家长对食育理念和价值产生认同,认识到幼儿食育对幼儿身体健康、认知能力、实操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产生的积极作用,认识到食育不只是吃饭这么简单的事,而且是教育整体。其次,家园教育行为统一。有了共同的认识,还要有统一的行为,幼儿园对幼儿的进餐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要继续保持,避免发生我们常说的“5+2=0”现象。再次,通过亲子活动,增进理解。在进行食育主题活动时,可以不定时地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感受食育的活动形式,观察幼儿表现,以增加家长对食育活动的信任与信心。最后,幼儿园要与家长沟通交流,解决家长实际问题。通过微信家长群、家长食育讲堂、家长会等多种渠道手段,加强沟通了解家长对于食育的问题与困扰,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回应,解决家长的现实问题,以实现家园共育良性发展,最终促进幼儿食育的开展。
食育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更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开展食育在遵循科学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幼儿健康发展、国民健康水平提升、文化传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幼儿园开展食育也要结合自身特点与需要,从环境设施,到师资培养、建构课程,再到与家庭合作全面考虑,这样才能对幼儿实施全面有效的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