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研究

2020-02-24 22:27王燮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教办园民办

王燮辞

(四川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

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尤其是国务院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而推动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进入第三轮,我国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教师数量、入园儿童人数、儿童入园率均大幅度增加。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在园幼儿4656.42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58.14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6.58万所,在园幼儿达2639.78万人,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人数达160.89万人,民办幼儿园总数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90%。[1]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规模大、份量重,在整个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一方面多年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民办园教师队伍还存在诸如教师数量不足、师幼比不合理、教师流动频繁等一些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渐渐由解决入园难问题转向追求高质量问题。这两者都需要通过对民办幼儿教师队伍进行科学治理以解决提高民办幼儿办园质量的关键问题。研究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的逻辑起点,厘清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的路径选择,对建设一支符合幼儿园、社会和家长需求的高水平的民办幼儿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也正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学前教育发展应有之义。

一、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的逻辑起点

(一)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是我国学前教育目标基本诉求。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特征。[2]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基本诉求之一就是要追求教育的起点公平,而且是有质量的起点公平。无论从2019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比例(62.90%,部分地区甚至达到90%)来看,还是从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占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比例(62.09%)来看,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教师都不容置疑地是我国学前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绝不能忽视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只有通过清晰认识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影响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才有可能保证我国广覆盖、保基础、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目标达成,确保教育的起点公平。

(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是国家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201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3]随后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合格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四项基本要求,[4]都明确了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也表明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重要一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国情看,国家鼓励民间或个人资本规范投入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进行科学治理,是我国整体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方面。

(三)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是解决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需要。

从大量文献研究结果来看,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总体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偏低、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偏低、缺乏专业自信、教师流动性太大、教师工作压力大等问题,[5]54[6]115[7]21部分民办幼儿教师缺乏教育情怀、缺乏正确教育理念与方法、服务行为有偏差。[8]从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外在因素来看,存在政府投入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严重不足,[5]55配套政策不到位,办园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教师队伍治理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良好解决,我国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更能发挥多主体协同作用促进民办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与传统的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的逻辑起点有差别。幼儿教师队伍管理更强调自上而下的政府单一主体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强调科层决策的效用,但往往科层复杂,运行成本较高,尤其是教师往往置身事外,不是活动主体,只是被动服从,导致教师主体意识差,自我发展动机缺乏。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互动的过程。既强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激励,也强调社会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支持,也强调幼儿教师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幼儿教师队伍治理使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由垂直方式向扁平方式转变,发挥社会、政府、幼儿教师多主体主观能动作用,更能推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的问题指向

(一)民办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素养较差。[6]115

改革开放42年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幼儿园专任教师总量仍然严重不足。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民办幼儿园在园孩子2639.78万人,专任教师160.89万人[7]18,师幼比为1:16.41,远远超出国家标准(全日制幼儿园师幼比应为1:5-1:7,半日制幼儿园师幼比应为1:8-1:10)。如果按照师幼比1:8计算,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缺口达169.08万人。邓泽军、郭莉对成都市民办幼儿教师进行研究,发现成都市民办幼儿教师学历为中专、中师及高中者共占55.9%,教师中无职称者占69.8%,高、中级职称者占20.1%。[6]115胥兴春等研究发现民办幼儿教师高中以下学历占30%,很多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9]胡莹调查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高中(中专)学历教师以下占27.5%。[7]5为解决我国幼儿教师的总量不足问题,近年来许多学前教师培养机构急剧扩招,一些并不具备办学基本条件的机构也大量招收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或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学生,其教学设施设备差、严重缺乏合格师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相对低下。培养的毕业生即便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往往也能进入低端民办幼儿园,这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大多不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基本需要。正因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学历偏低、专业素养较差,就直接导致了民办园办园质量相对较差,甚至二者产生恶性循环。

(二)民办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偏低、缺乏专业自信。

基于民办幼儿园特别是低端民办幼儿园自身管理、办园质量较差原因,导致教师往往被贴上“能力欠缺”的标签,民办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认同偏低,难以获得较高的自我认同度,也就导致缺乏足够的专业自信。杨晓萍等的研究发现,民办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偏低的原因在于专业身份意识迷茫、社会意识自我对个体意识自我压抑以及政府对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身份忽略。[10]一些民办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认识模糊,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理解不到位,专业发展主体性不强,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模糊;有的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追风似的围绕社会热点或者为获得更大经济利益而学习;还有一部分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专业化发展的动机和情意。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职业角色认识,更主动地自我成长,促进其专业和自我身份认同,增强其专业自信。

(三)民办幼儿教师收入偏低、生存状态较差。[1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依法享有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秦旭芳等对事业单位办园、企业办园、部队办园及公民个人办园教师生存状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公民个人办园(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最差,特别是其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待遇最低、自我实现状况低。[11]32邓泽军、郭莉在成都市的研究发现,民办幼儿教师月总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92.9%,其中41.7%的教师月总收入在2000元以下。[6]123林娜对福建省沿海、中部、山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月收入进行调查,月总收入在3000元以下者占78.3%。[12]民办幼儿教师收入低,直接影响其专业学习和发展,直接影响其购房、休闲、子女教育等,导致其生活幸福感降低,生活满意度下降,生存状态较差。

(四)民办幼儿教师的流动更多处于不合理状态。[7]24幼儿教师的合理流动本身是有利于教师队伍更新,有利于教师与职业的匹配,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现实状况下的民办幼儿教师流动却呈现出诸多问题。因为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认同低,职业幸福感低,待遇差,所以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极大。[11]33胡莹的研究表明,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频繁,随意性明显,多从民办园流向公办园,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干脆流出教育系统。[7]28民办幼儿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往往使师资力量薄弱的幼儿园经常处于缺乏合格教师的状态,其办园质量似乎也一直难以得到提升,而师资力量较强的幼儿园则办园质量更好,更容易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民办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身心健康状态不乐观。[13]386王燮辞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项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心理健康问题从得分高低排列前四位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13]387左瑞勇、范会勇相关研究认为民办幼儿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公办幼儿园教师。[14]17[15]16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民办幼儿园教师每天工作时间一般在10小时以上且经常加班,工作内容多,工作对象复杂,安全责任大,有60%以上民办幼儿教师认为其工作压力大。[14]27

三、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治理路径选择

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强调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途径综合施策。外部主要是从政府、社会、幼儿园管理者出发,内部主要是从民办幼儿教师自身出发,发挥多主体主动性积极性,相互协调,共同施策,实现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

(一)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外部治理

1.学前教育立法,以法律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习总书记在2017年12月明确批示“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治理面临的系列问题实际上与我国没有《学前教育法》密切相关。学前教育国家立法,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强调优先保障学前教育基础性、公益性。第二,要解决制约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制约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立法,确定民办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构及其权力划分,制定民办学前教育管理与质量标准,确保“省统筹、以县为主”财政投入体制和保障体制在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顺利运行,建立健全民办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等。第三,通过立法保障民办幼儿教师职业权力和义务、保障其合法地位与收入、保障其晋级晋升、专业发展与业余生活,从而有效地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2.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我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有20所,独立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37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点的高职院校超过500个。[16][17]但部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虽然有相应的资质,但培养质量却不敢恭维。它们招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缺乏专业教师,缺乏相应设施设备,教学管理不规范,毕业生即便没有教师资格证也大多进入办学水平较低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此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淘汰机制,不允许没有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对于已有的办学水平较高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同样要要求加大教学管理和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内培外引优秀师资,增添实验设施设备,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建设优质实习见习基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民办幼儿教师队伍薪酬治理

薪酬治理是提高民办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提升幸福感、减少无序流动的重要手段。民办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政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的幼儿教师收入偏低。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7.21%,低于发达国家的8%-11%。[18]政府经费投入实际上主要投入到了公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导致民办幼儿教师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民办幼儿教师收入低,导致这一职业吸引力不高、不合理流动增加;收入低也是民办幼儿教师整体社会地位较低、生活满意度较低、生存状态较差的主要原因。政府投入少,同样也是幼儿园管理者为谋求幼儿园机构生存不得不转向盈利性模式,甚至有意降低幼儿教师工资福利的原因之一。据报道,201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00万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万美元。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已经能够让政府承担起更多的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职责。一方面,政府可以在中央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地方人民政府对民办学前教育财政拨款足额到位,使民办幼儿园幼儿人均教育经费也和公办幼儿园人均教育经费一样随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第二,政府应当以经济或行政调控手段促使民办幼儿园办园者保证其教师收入与公办园教师收入一致。第三,在发展社区普惠性幼儿园时,要保证生均拨款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并足额到位;对经营性幼儿园而言,要规定其大体营利范围,制定措施鼓励民办幼儿园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和提高办园质量,处罚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的过度逐利行为。

4.为民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项目及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教师培训机构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多途径,比如参加国培项目,参加骨干教师成长计划项目,开展专业研修等。但现实状态中这些项目和计划主要是为公办幼儿园管理者和骨干教师提供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基于各种原因基本没有机会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安排确保民办幼儿园教师参与的教师发展和成长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和公立幼儿园教师一样享有促进专业成长的机会。

5.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的考核与评估,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民办幼儿教师在考核评价及职称评定方面一直处于弱势。从管理到治理,应当结合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改变多年来主要以公立学校教师(特别是以公立小学)为标准建立起来的已有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民办幼儿教师的考评不仅要关注师德师风、专业能力,适当弱化学历学位、论文发表等要求,更需要把教龄、幼儿园课程建设、幼儿园活动组织纳入到考评体系,鼓励教师扎根民办幼儿园发挥主体作用。第二,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举办者和教师本人。从管理到治理还应当请幼儿家长代表、幼儿园所在社区代表参与评价过程,利用多元评价主体全方位对民办幼儿教师保教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促进民办幼儿教师融入幼儿园、融入社区,减少动辄离职等不合理流动现象。第三,评价体系的独立性。我国迄今没有独立的民办幼儿教师评聘制度,必然会带来系列问题。建立独立的民办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使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公立学校教师一样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彰显其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解除其职称评聘的后顾之忧。

民办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作内容多而繁琐、工作时间长、安全压力大。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落实小班额制度、严格落实师幼比要求、合理配备教师和保育员数量以分担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第二,幼儿园管理者可以通过落实技防和人防措施减轻民办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第三,政府要营造理解幼儿教育、理解幼儿教师劳动的特殊性的积极社会氛围,让民办幼儿教师在和谐社会氛围中舒心工作,促进身心健康。

(二)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内部治理

1.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应当清楚地明白举办幼儿园最根本的不得是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应当清楚知道幼儿园教师在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要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关心、尊重信任民办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心理氛围,特别是主动将更多的经费用于提高办园质量和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强职业自信。

2.加强教师遴选,严把教师准入关口

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在遴选教师时,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招聘标准,坚决遵守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把考察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还要关注教师是否对孩子具备一定的“亲和力”。民办园管理者在教师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逐渐提升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制定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分期分批选派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地方幼儿教师项目培训和开展园本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保教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正确的保教观、提高教师保教技能。

3.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自我身份认同

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使幼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成功和快乐,感受其职业活动的尊严和专业性,是增强民办幼儿教师自我身份认同最基本的策略。民办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保教知识、反思服务行为、提升保教能力等路径逐渐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继续丰富自己的保教知识,提升保教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规定了幼儿教师必备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幼儿卫生保健与安全;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法;幼儿园与其它阶段的衔接等五类保教知识,幼儿教师在职前学习中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五类保教知识。但因为保教知识本身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幼儿教师面临真实保教情景也非常富于变化,在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学习中除了要不断验证已经掌握的保教知识外,还要学习新近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儿童身心发展研究成果,结合园所特点进行科学的保教活动的设计,开展环境创设,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提高自己的与他人协作与沟通的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2)对服务行为进行反思,促进专业能力提高

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信中最重要因素还在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高水平和不可替代性。新世纪对教师专业性的研究成果催生了对教师“实践智慧”和“反思能力”的关注。[19]“实践智慧”体现在对复杂教学情境“择宜”的教育智慧,在实践中反思促使教师成长成为具有反思精神与行为能力的实践者。民办幼儿教师应当通过反思自己的基本服务行为和特色服务行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8]125反思自己的基本服务行为,比如反思幼儿园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要求,反思保教质量的高低,反思家园共育的效果及其原因等等;反思自己的特色服务包括开展的特色服务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开展的特色服务有无较好的条件保障,特色服务的效果如何等等。有意识的经常性这样的反思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保教专业能力。

(3)通过行动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幼儿教师主动参与,在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中发现课题,在保育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研究。在保教过程中的研究,是民办幼儿教师能够胜任的,把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变成自主规划、自主实施、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过程。民办幼儿教师的行动研究既可以解决保教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还可以增强民办幼儿教师职业活动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自我身份认同。

4.掌握简单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心理健康

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从得分高低排列前四位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且园所性质效应具有部分显著性。[14]16[15]18因此,民办幼儿教师除应当得到社会、幼儿园举办者足够的物质、心理支持(比如提供合理待遇、充分理解包容、减轻工作压力)外,自己还应当掌握一定心理调适技能,促进自我身心健康。第一、改变认知,避免过高自我要求或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化思维以减轻强迫倾向;减少失败的自我归因和对事物及自身负性评价以改善心境,避免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第二、掌握简单的行为心理学技术,如渐进性躯体放松技术、系统脱敏技术等通过缓解躯体紧张进而缓解心理的紧张和焦虑。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也与心理健康互为因果。所以民办幼儿教师要掌握人际沟通和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他人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更多心理支持,进一步促进自己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保教办园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