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变革中的高校新商科发展思考

2020-02-23 15:59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科变革能力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一、新经济时代中的高等教育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走来,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高等教育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变革。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变化

众所周知,每一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把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里程碑,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将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文明层次。

目前,人类社会正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渡时期,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机器人、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材料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管理、治理方式,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发生着颠覆性变革。特别是具有“思维能力”的高度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对传统的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正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经典名言:未来已来,未来超越想象。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生物空间的三界融合,是一组技术之间的跨界融合,对社会发展产生“质”的影响。整个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整个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是例外的,都必须而且不得不融入到转型变革的趋势和潮流中去。有的行业正在发生着颠覆性革命,如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出现了无人工厂、无人银行、无人餐馆等等。长远来看,不仅人的体力劳动将被更多地替代,而且人的脑力劳动也将被部分替代。事实上,人类和机器作为两类不同的“物种”各有优长,机器超越我们的,是智商、重复性的人力操作、运算、记忆等方面,而人的理解、情感、道德、同情心、创造力、好奇心、共鸣性等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超级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智能将只是智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超级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物理世界、虚拟世界。

(二)高等教育的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在突显,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面对的外部环境变化和高等教育自身在技术应用中的变革。

1.外部环境的变化

就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变化而言,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对具有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加。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加大力度。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的: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育?应提倡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此基础上提出,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解决问题以及信息和媒体素养是培养变革态度的关键。[1]29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机器人替代人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未来社会机器人将与人并存,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开始逐渐成为现实。这就要求人要与机器人实现差异化发展。显然,现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些需求由机器来满足远胜于人,机器替代人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2.高等教育自身的变革

就高等教育自身变革而言,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自身的形态以及教育教学发生着变化。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大学和没有书本的大学。知识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突破了大学之间的界限,任何大学的任何人都可以全时空随时随地学习逐渐成为现实。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全世界最好的课程资源、学术资源网络化,彻底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未来课堂的人机交互、人机结合成为必然,机器人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可以代替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知识的获取不再只能通过教师获得,师生关系发生变化,“谷歌里有的东西,不需要教师在课堂里讲”。那么大学教师岗位会消失吗?显然,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是不可能完全被技术替代的。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潜能,自觉主动学习。事实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变化,从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实现了从“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习”转变。

显然,高等教育在转型中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革,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技术,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正在成为现实。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突破,将彻底改变高等教育的时空场景和供给水平,深度学习、跨界融合将打破对知识的垄断,改变学习资源的分布形态,改变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不再局限于高校和课堂。

(三)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正处在进行之中,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2]必须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用好数据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时代选择,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转向注重知识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仿、跟随、追赶阶段,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量、同质化人才支撑。而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创新性人才。

二、新时代、新要求与新商科

新商科的提出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在商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新商科的提出

在以往商科人才的培养中,缺乏对技术训练和技术素养的关注,导致培养的人才往往技术能力和技术意识不够;缺乏对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的关注,导致培养的人才往往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不足。特别是没有平衡好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导致过于关注工具性,而疏忽了价值性。导致学生视野狭窄,过于功利化,没有意识到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新商科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新商科是指将商科与工科、理科、医科等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改造商科,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支持,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新型的融合式商科教育。新商科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体现在:新环境、新变革、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环境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数字经济时代来临;新变革是新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所引发的变革;新思维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计算思维、信息思维等;新理论是数字经济新时代的传统商科理论的创新;新方法是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工具及技能来解决问题。

新商科体现了学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早在十八、十九世纪,文科与理科、工科基本上是在一起的,后来逐渐分化为科学、技术和人文。众所周知,科学更多强调原始创新、重大发现,技术更多强调应用性、发明创造,而人文则分化为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和社会科学(包括经济、法律、管理等)两方面。此后,每一学科还在持续进行分化、细化,导致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淡化。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现在又出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新商科、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应运而生。

(二)新商科迎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新技术带来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新技术产生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由此引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这些新变化带来新挑战,传统生产、消费、物流、结算系统被重塑。特别是全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出现所带来的变革,作为生产要素,数据的资产属性凸显,尤其是其可复制、可共享、无限供给的特征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国外将其比作“数字黑金”“数字原油”。数据这一特殊生产要素在企业运营和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中国经济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

总之,新时代中国经济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和经济管理实践的变化,商科发展面临诸多调整和创新,出现了自1881年沃顿商学院设立商科以来最剧烈的变革,新商科出现了。

(三)新商科的提出带来教育理念的创新

智能化社会来临和信息技术应用并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正如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的观点,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教育对个体来说,提高生命的质量,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能够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提升生命价值,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3]事实上,不管是提高生命的质量还是提升生命的价值,教育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幸福。也就是说,教育是为实现人生的幸福这一人类追求的唯一终极目标服务的,其他的财富、声望、知名度等所有目标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它们的终点都只是去往幸福的起点。而要实现人生的幸福,首要的是培养兴趣爱好,激发禀赋潜能,成为一个能够施展个人特长才华的创新性人才。

而在传统社会和传统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也就难以出现创新性人才。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将教学变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能够确保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方法,能够及时跟踪学习效果,确保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跨学科学习。这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成为可能和现实。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研究和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在大学阶段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要保障和落实学生的选择权,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没有选择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要坚持多样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多样化培养是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回应,个性化培养是对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考量。要坚持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分流发展的“三分”理念,把多样化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统一。要坚持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要求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协同。要加强“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第四课堂”网络育人有机协同。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政产学研多方融合、协同)育人的“四全育人”新机制。

三、推动新融合、新变革,打造新商科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高等教育变革,商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新商科应时而生。这就要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商科人才供给。新商科的发展需要在跨学科专业融合、教育教学变革、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出重大的变革。

(一)跨学科专业融合

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不仅是商科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成为一种必然。学科界限模糊、学科交叉融合,商科必须要嵌套在工科、理科、医科等其它学科中。商科现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能很好解决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打破学科内外部壁垒,主动将商科融入其他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原有的商科专业边界也被打破,互联网+或人工智能+X和X+互联网或+人工智能全方位改变着原有的商科专业。

打破原有学科专业培养边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培育创新型人才。新商科要与人工智能、脑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量子、神经和认知科学以及数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人才跨学科交叉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融合实现经济管理学科内部融合,以及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

新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一般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优化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前两年主要开设基础课程,后两年开始转向专业及方向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有通识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个性化选修课程构成,方案要有挑战性、课程要有难度。通识教育课程具有价值性,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养;学科专业课程具有基础性,培养学生跨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素养;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个性化选修课程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和素质。

通识教育课程要增加互联网+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课程,开设《计算机编程》《算法》《数据挖掘》等课程,培养商科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信息能力、数据素养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意识,进而使用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交流与解释。提高跨学科基础课程比重,主动引导学生选修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让学生拥有多学科基础知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主动调整原有内容,增加新内容。将数字经济时代原有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创新和变化及时补充到课程中,注重和加强对学科专业前沿动态的掌握和讲授。创新创业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内容和编写教学案例。个性化选修课程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从提供“课程套餐”转到“课程自助餐”。加大新课程开设力度,编写教材,主动融合,如编写、开发《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新教材。注重打破学校内部壁垒以及与外部联系壁垒,加强协同育人。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加强跨学校(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课程和学分的互换、互认,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教育教学变革

客观、准确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新变革。正如比尔·盖茨(Bill Gates)指出的:我们总是高估今后一两年内将要发生的变革,总是低估未来10年将要发生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一般来说,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较为容易,但是用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下授课与线上自主学习无缝对接就不容易做到、做好。因此,要注重研究信息技术引领教学理念变革,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保障学生“三个自主”: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选择课程(教师),激发学生热情,点燃学习激情。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移动课堂、网上教学、线上线下互动等不断涌现,探究式、互动式、翻转式课堂越来越普遍。教室环境发生变革,智慧教室出现。师生进入教室会自动启动空调、灯光等系统,学生考勤、师生互动、投入状态等自动记录,特别是根据学生在线课前预习情况,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难度,借助思维导图、游戏功能把抽象知识变得可视化、趣味化,便于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确保教学效果。

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作为“数字土著”或“网络原住民”的学生与作为非“数字土著”的教师由师生关系变化为平等合作者的关系,共同开展学习和研究任务。教师要主动更新观念,主动拥抱新技术,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设计者、协调者,成为新技术的主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教学设计,把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学习环境中,并帮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课堂上重在师生互动学习,而不再是老师对知识进行单向传授。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学为主”正在成为大学的逻辑起点。

网络视频学习资源的出现改变了学习的形态。MOOC(慕课即Massive Openning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丰富的视频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学、教师线上线下育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据统计,2018年,中国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慕课数量达到12500门,学习人数达到2亿多人次,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课程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4]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教育部推出22个线上课程平台提供2.4万门课程,向大学生免费开放。全国高校几乎都在开展线上教学,有效降低了学生不能返校线下学习的影响。

(三)学生能力培养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Derek Book)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等。不再是‘汲取’知识,而是‘建构’知识的能力。不仅需要技能和认知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社会情绪能力,要有抗压性,要勇敢,要有同理心,要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5]

就学生能力培养来看,一般来说,国内高校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更多是站在高校的角度对学生能力的认识。事实上,高校应该更多站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认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商科学生来说,主要培养三种能力: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社会担当能力。其中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仪态仪表展示能力。商科是注重理解、沟通和表达的一门学科,而这要求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口头、文字表达与理解水平。这三种能力需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来支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所忽视的一些能力,亟需培养。主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等等。创新性人才培养特别需要这些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未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效果。

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有能力对事物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和判断。也就是对任何事物并不盲目接受,而是提出疑问和挑战并给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养成完善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在全新的领域进行开创性工作或在原有领域采取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是指有号召力和感召力能吸引动员追随者集中资源和力量实现目标。数字化生存能力主要是指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合作和学习能力、自律和自控能力。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注重这几种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面。能力是素质的外化,素质是能力的固化。离开能力素质就无法去观察、衡量和把握,素质是转化和形成能力的基础。从学生素质培养来看,高校要重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猜你喜欢
商科变革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变革开始了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