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

2020-02-23 15:59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德育思想

(1.青岛大学 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一、引言

德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应当以德育为核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尤其是青年德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青年节、教师节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活动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将青年培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深刻而有力地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的重要问题。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在2017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点评了“95后”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2]2018年6月26日,王沪宁同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核心问题。[3]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进一步全面总结了该思想,其内容包括“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共青团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等七个主要方面。[4]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深化改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种文化观念互相冲突、碰撞,新时代青年受新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也会产生更多独特的性格和观念。在这种背景下,亟需高校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个性特点融入德育教育过程,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习总书记指出的青年工作职责使命和青年健康成长道路

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建设祖国的顶梁柱,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十分重视青年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5]在他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中,指明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和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一)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

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富有朝气活力,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脊梁,必定会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支教大学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6]总书记倡导青年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强调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这个国家级就有前途,这个民族就有希望。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7]这一方面体现了总书记对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先锋队和生力军作用的赞扬和肯定,另一方面体现了他对青年寄予的深切厚望,认为青年与国家进步以及民族的前途息息相关,希望他们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前进,开拓进取。“中国梦”寓意深远,蕴含了宏伟的战略布局和理论内涵,青年必须要将个人理想汇入到“中国梦”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和使命,要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青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在青年的学习和成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小麦灌浆期”的独特见解。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青年的大学时期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在各方面都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个时候的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8]他将青年时期比喻成小麦的灌浆期,形象地描绘了青年时期的特殊性及地位。在青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完善价值体系犹如小麦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阳光、养分等。因此,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努力学习、坚定理想,为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9]青年时期是知识积累的“黄金期”,青年一定要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态度,克服当下浮躁环境的影响,多向书本、经典学习。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习总书记对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非常重视,认为这些活动有利于青年开阔眼界,培养能力。除此之外,他还建议青年应该既重视学习又勤于思考,学着用辩证的、历史的、系统的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又有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

青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青年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有明确的论述。首先,青年要坚定爱国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10]其次,青年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体现了我国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正确价值追求。青年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终身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11]只有第一粒扣子扣好了,才能抵御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才能保证下面的扣子都能扣好。最后,青年要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新生事物。要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青年正处于“雕琢期”,还是一块璞玉,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12]总书记在同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会谈时强调:“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13]当今社会环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青年来说是坏事也是好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隐藏着大机遇。因此,青年人一定要学会面对压力和困难不惧艰险,迎难而上,同时也要学会在奋斗的同时虚心倾听不同意见,知错就改,这样才能历练出荣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扎扎实实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新时代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对的挑战

(一)00后个性特点增强带来的挑战

2018年秋季入学的大学生中,00后已经占大多数,和80后、90后相比,这一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加明显。首先,这些青年出生在新千禧年以后,成长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我认为”“我觉得”“听我的”这样的表达范式更加频繁地被使用。他们有个性、思想独立,性格张扬,更习惯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人际关系。其次,这些青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成长于所谓“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中。作为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宠儿,他们大多承受着祖辈、父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过度关爱、缺乏挫折教育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多种负面性格,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心态浮躁、社会生活中过于强调自我等等。面对00后青年的这些特点,我国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必须加以调整。

(二)信息交流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以QQ、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的新媒体发展迅速,从这些新媒体接收大量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然。与此同时,新媒体也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沉浸于新媒体占用了青年的大量时间。据统计,中国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高达5小时17分钟,且呈碎片化分布,因此其发生作用的实际时间更长。[14]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基本被智能手机占据,传统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书本、报纸变成了互联网,休闲娱乐、恋爱交友等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影响。其次,各种新媒体实际上也是复杂的信息传播与资讯交流平台,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诱导下,青年学生稍不注意就可能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而网络会将这些言论迅速传播,导致舆论失控。除此之外,而网络信息繁杂多变且难以追踪,网络IP地址很容易被技术人员修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点在网络平台散播不实信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极易被操控。面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这些影响,高校也必须积极应对。

(三)社会交往虚拟化带来的挑战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即时通信、短视频、网游已成为新时期00后网络娱乐的主要行为,15-19岁的青少年群体智能手机中的第三方应用(APP)数量平均达59个,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的。[15]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虚拟化的社交方式过度投入,其主要表现为: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代表的网络交流代替了直接的亲友互动行为;网剧、综艺、手游成为了很多学生业余闲暇时间的“必需品”;以阿里巴巴、京东、微店等电商为代表的平台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和兼职创业的首选。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必然会导致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不足,这将会极大地削弱高校德育工作效果。

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青年的发展历程道阻且长,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系完备、内容全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方法和重要武器。高校德育工作应从新媒体开发、课程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维度构建新的模式,以便有效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一)重视新媒体开发,增强高校网络媒介的引导作用

信息时代,年轻人每天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APP来获取资讯、了解时事、满足娱乐需求是普遍现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17亿。在这庞大的网民群体中,10-39岁占全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占比最大,高达26.8%。[15]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网络上经常出现很多偏激甚至是谬误的言论。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情绪敏感,容易激动,更容易被无良媒体误导,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过专门论述:“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6]高校德育工作者们应重视习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开通学校官方公众号、微博、贴吧等新型媒体并加强运营,一方面积极乐观地点评时事,带给大学生们更多的全面、正面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平台更加紧密地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在出现舆情时做出正确反应。

(二)“德育”“智育”相结合,改进德育课程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7]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回答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改变德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感,将“教师中心”逐步转变为“学生中心”。首先,要明确德育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过程,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坚持互动的双向交流。其次,要倡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内容,变“德育课程”为“课程德育”。其要义并不是增开一门或几门课程,而是要求高校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程的各个方面,营造整体的、良好的德育氛围。再次,要注意改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讲,单纯地在课堂内学习或者单纯地学习课本内容是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德育课也不例外。因此,需要教师要针对目前00后大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因事施教、因材施教,才能增强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多方联动,构建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19]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也是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通过倡导促进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举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反思,进而提高个人素质和觉悟,实现自我价值。

1.推动校园学习活动。首先,高校可以开展系列讲座,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讲话等方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谈体会、谈心得的方式进行反馈;其次,通过校园广播,开辟专门的频道在固定时间进行宣讲,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最后,各个学院可以自行举办座谈会,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学习。非正式谈话的形式氛围轻松,参与者畅所欲言,学习效果更佳。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强调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认真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净化思想,培养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

2.推文广校园实践活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可以通过暑期“三下乡”、支教、援边援藏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生活。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付出体力做好人好事,更多的是付出心力去体会、去感受,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科研与实践相统一。除暑期实践活动以外,高校还可以与其他公益机构、企业合作,推行长期的固定的公益项目,将实践活动推广到学生群体中。

3.强化团组织引领作用。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亲手打造的直接领导先进青年的组织,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青团应当扩大工作覆盖面,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在学校中应当倾听广大学生的呼声,主动排忧解难。辅导员是学校里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之一,尤其是年轻辅导员更要利用与学生交流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优势和特殊身份,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以无私奉献的热情感染学生。在贫困生认定、奖学金评选以及班干部任命等活动中实事求是,以正直、诚实的品质引导学生。共青团可以通过辅导员联系广大学生,共同开展校园活动,如集体观看青春励志影片;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做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思想的黑板报或者宣传画等。只有多方、多途径联动,才能实现“三全育人”,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总书记德育思想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