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丹
基于问题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徐 丹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链接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及连贯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运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出的问题是联系阅读材料与学生理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一种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材料进行思维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以展示型的问题为主,停留在表层信息的低思维阶段,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不符合认知层次理论。所以,问题的科学设计是当前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链本质上是一种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本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把课本知识通过一系列富含内部逻辑性,互相独立,互相联系,层层深入的问题贯穿于课程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让学
生更好地把握文本脉络,调控课堂节奏,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前面的问题所得的知识和经验能为后续问题的解决指明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后续问题又恰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潜在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问题链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对表层信息内容已知的前提下,可以引发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文本内在逻辑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其设计原则有:(1)指向性。问题链的设计应指向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培养,应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系统性。问题链的设计要考虑问题的难度梯度,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性、坡度以及考虑分层教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3)逻辑性。问题链的设计一定要围绕一定的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逻辑关系设计。(4)研究性。思维品质的考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测试、检验,从测试和检验中得到的信息反馈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Reading “Journey Down the Mekong”》第三单元的The Dream and the plan为例。该文本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人生)旅行的意义与价值。文本是游记的第一部分,记述主人公王坤和姐姐王薇梦想一次伟大的骑行,在王薇的坚持下,两人决定开启“沿着湄公河而下的旅行”。文中运用描述性语言和叙事性语言,刻画了王薇“固执”的性格特点和王昆对她的“宠爱”,道出了梦想和计划缘由。
How many kinds of titles are there in the text ? Tell their differences.
问题一,要求学生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标题:标题和小标题,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归纳主旨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itle and the map? Tell their functions respectivel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titles? Please raise questions.
问题二,三让学生聚焦主题,探究意义,探究主题意义。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2? Collect evidence.
Is it proper to leave out paragraph 2 in the text?
问题四、五分析主题句与支撑句的逻辑关系,搭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支架。
标题是文眼,主线是文脉。标题提出了话题,主线延伸至主题。逻辑性强的文本往往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缺乏主线的阅读教学往往提问随意,活动混乱,语言学习割裂,主题探究模糊。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事实细节,整理出文本的明暗两条线,从而归纳主旨大意,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阅读文本的教学设计要理清重点信息,分析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问题链。
以人教版英语选修八第五单元的阅读理解《拜见祖先》为例。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拜见祖先,其中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一组英国学生到周口店遗址参观的场景,通过学生与考古学家的访问对话,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增长了考古学知识,让学生体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同时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和欲望。
本文是一篇对话形式的记叙文,适合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的问句。文章问句与问句之间具有话题相关性。话题层次分明,引言和考古学家的欢迎词给出了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8到18行的对话围绕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基本居住和取暖生活;19到36行的对话的话题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生活工具和简单的制衣程序;37到53行的对话关注多种材料制成的项链引发出的推理。
导入部分的问题,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1.When and where were the Zhoukoudian Peking Man Site discovered? By whom?
2.What has been found at Zhoukoudian Caves? 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se finds?
3.Where do the Peking Man live?
4.Wha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scovery of Peking Man?
引深部分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准确理解。
Who paid this visit to Zhoukoudian?
Who guided this visit?.
What’s the form of the passage?
From what Archaeologist said first with the question : Why did they choose Zhoukoudian ?
With the first question with two questions:
What’s the question? How did the archaeologist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id the student ask? How did the archaeologist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id the student ask? How did the archaeologist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id the archaeologist find? What is the conclusion from these finds?
引展部分的问题,拓展思维训练,实现了教学预设目标。
During visiting, we will go to sp with some questions, This is one way, The other way is that people will ask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what information they ge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is?
In what situation does the student ask these questions?
what’s the topic of these question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eking man from their basic life?
这篇文本设计了一组英国学生参观北京周口店的场景,利用学生与考古学家的问答介绍史前人类的生活及考古知识,呈现出史前文明。围绕问题提出的背景及问题的回答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三个环环相扣主题的体验式阅读,让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及问题的答复实现本节课例的两个教学目标。其一,让学生获得有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基本信息,了解考古学家的工作方法,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其二,让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深入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其三,让学生评估式阅读,进行评价总结。学生通过完成三个主题的阅读任务,认识到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考古学家在与学生的问答中应用了“提问式教学方式”,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感悟到考古学家严谨的推理。
总之,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问题链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有意识、有系统、有计划地促进思维锻炼,提高其思维品质,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1]赵利娟.“问题链”结合CPC学习模型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7(8).
[2]王后维“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学科学研究,2010(5).
[3]李会芹.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实践和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3).
[4]戎仁堂.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要领[J].语文建设,2018(5).
[5]龙晋巧.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施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11).
[6]费良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8).
[7]张献臣.加强英语语篇教学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课程·教材·教法,2009(6).
[8]龚姚东.从思维品质到品质思维[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12).
[9]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2013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10]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019—10—01
G633.41
A
1673-4564(2020)02-0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