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研究*

2020-02-23 02:55高维锡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高维锡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学校,随着国家食品工业的强劲发展,高职院校负有培养输送大量优质专业应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和紧迫。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高质量的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造就高素质的“双师型”食品专业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食品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探究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深化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高校课题。

1 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2020年1月,本课题组就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问题到烟台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南山学院等高校食品专业;对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婴儿乐食品公司、烟台黄城食品公司、烟台威利发食品公司等食品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双师型”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必须确立“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中心地位。调查发现:

①诸多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性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食品专业更是不容乐观。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才能算是优秀,但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仅为54.5%左右。专业教师具有对口企业工作2年经历的只有11.9%左右;具有1年对口企业工作经历的仅为15%左右;大多数所谓双师型教师没有对口企业实践仅仅是以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来认定。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导致很难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专业技能指导。食品专业多数为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授课往往按照教材实例演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对师资队伍现状分析把握和双师型教师发展需求缺乏前瞻性深入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规划设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师挂职企业锻炼重视不够,对实施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培育高层次专业领军人物重视不够,加上受教学任务、合作形式、资源限制等因素限制,学校多数教师缺乏深层次专业技能缺乏承接重大实践项目的科研实力,一些教师对食品行业发展的先进理念了解不够,食品专业教师完成的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产品开发等与本地域高新食品企业发展要求差距很大、与国际食品行业发展趋势需求相差甚远。

③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不够健全,双师型教师标准不统一,标准不够严谨精细。大多数应用技能型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上依然采取重理论重论文的窠臼,导致教师注重理论化、学术化,没有企业实践锻炼和实践技能考核的硬性规定;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上偏重于考取职业技能证、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对除了具备职业技能证、职业资格证必须具备企业工作实践锻炼时间的强制性规定。这也导致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投入很大精力忙于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偏离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必须懂教学、懂生产、懂操作、懂科研的培养路径,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学生得不到精准细致的实践实训指导,无法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效果较差。

1.2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很多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缺乏,甚至有的沦为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合作。究其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校企合作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达不到企业发展要求。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使职业教育成果较好地与市场接轨,对接各类企业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强。各类企业参加校企合作首先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但是由于不少的高职院校仅仅满足于“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浅层次合作,满足于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几次课,学生到企业实习几个月,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输送学生和为企业员工搞些培训服务,校企合作缺少深化提升的实质性思路和对策。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不少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设置与当今社会对口企业发展要求差距太大,学校培养的是“简单操作型”人才,48%的学生到对口企业后适应能力不强,专业技能相对较弱,技能需要重新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再加上刚毕业学生存在缺乏敬业乐业、精业勤业精神,好高骛远不安心工作,自行离岗脱岗等现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这些都进一步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②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达不到解决对口企业生产经营问题难题要求。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高校领军的双师型人才为企业解决科技研发重大课题。但现实中多数高职院校缺乏高层次领军实践型科研型教师,自然导致企业无法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科技研发重大课题。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深入参加校企技术合作项目,多数院校没有真正培养起一支“产学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化与提升。校方往往满足于为企业搞几次象征意义浅层次“培训”,没有注重探究如何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合作科研攻关等深层次项目。同时为数不少的教师不热心校企合作,把校企合作看成是学校的事、领导的事,看不到校企合作对于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看不到校企合作对于提高整个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性,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恶性循环导致高职院校无法搭建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③校企合作周期长见效慢加剧了一些企业参与培育双师型教师的短视症。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可过多指责,但校企合作培育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周期,所以企业无论是派出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授课,还是投资在高职院校建食品生产实践实习基地,投资短期都难以见到速效回报,校企双方实现目标所求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校企双方利益追求的差异是校企合作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难题。

1.3 经费与规划限制,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有待提升与完善

理论教学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予以课程扩展和深化,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升职业教育双师质量。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践培训基地成为应用型高职院校必须强化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践基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学校按照教学需要,独立设计培训方案。忽略了食品企业市场需求深度调研,教师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设施与高新食品企业先进性要求差异很大。

②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主要应付学生上课,无法顾及双师型师资培训,无法开展有专家指导的年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没有形成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同时,由于忙于教学等,很少主动与企业沟通如何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共同探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任课教师只能处于专业技能自我摸索状况。企业来校高水平技术人员数量少,承担校内教学任务比较少,年轻老师拜师学习机会少。

③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有些高职院校食品实践基地数量建设不足,实践教学设施更新换代慢,有些设备已经比较陈旧。由于教育经费紧缺和培训条件不足,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培育合格应用技能型的学生和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很少探究食品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诸多专业建设问题。

④校企合建校内实训设施数量有限且实质性合作内容缺乏。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比例较低,多为简单地捐赠几台设备,有的企业投资设备往往属于企业淘汰下来的,有数量没质量,落后的资源在专业教学和双师型师资培训中无力承担支撑作用,更无法利用校内实训设备与高新食品企业开展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等深层次的合作。

1.4 评估体系与机制不健全,校外企业实践基地作用发挥不理想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到校外对口企业顶岗实习实训,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水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培育双师型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高职院校教师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锻炼少。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学校能够投入教师外出企业挂职锻炼的经费安排不足。另外,高职院校有些教师缺乏进取精神,满足现状,认为在学校写写论文讲讲课轻松评个职称,就可以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必要到企业挂职锻炼接受企业专业技术师傅的批评指教。这些客观问题也延缓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进程,导致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实训基地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②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基地不能发挥培育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校企合作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本来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最佳场所,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居多,科研能力普遍不足,高科技人才甚微,校企合作企业从情感上也对高职教师的研发能力持不信任态度。所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前端科研课题研发甚少。这也阻碍了高职院校高层次双师型人才的培育和成长。

③校企合作校外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评估体系。校企合作建设企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保证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提升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对于基地建设内涵研究不深不透,把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基地仅仅当做了一个培训学生和老师的场所,缺乏对企业实践基地价值的全面把握,没有确立明确的校企合作校外企业实践基地考核评价标准,也没有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双师型培养基地的目标、内容、管理与成效的评估考核机制。校外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双方没有找到最佳互融契合点,没有搭建起校企双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利益共同体的双向平台。

2 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思考

实践实训是提高食品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关键措施。做好这一点,必须抓好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和校外实践实训工作。

2.1 提升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知

高职院校之所以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收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课题组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提升认识。

①提高办学质量是未来高校招生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生育率走低人口增速趋缓的客观现实,未来学校招生竞争会呈白热化趋势。要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成熟优秀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培训过程当中,参训教师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与企业的价值理念相吻合”[1]。让年轻教师通过校内外实训室教学实践、挂职锻炼、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师等,掌握食品专业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素养和职业技术创新能力。

②培育食品专业高端领军人才。大学知名在于有大师有名生,学校具有食品专业领军高端人才,这也是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高端人才固然可以通过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但校企合作培育食品专业高端领军人才途径更实用。要通过校企合作对校内现有专业带头人加大培养力度,安排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科技项目攻关,提升他们的食品行业专业前瞻能力。

③培育食品名师团队。除了领军人才,拥有名师团队是学校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素。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食品名师团队的培育。有计划地组织名师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骨干名师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造就出一定数量的技能专家和知名科研团队,“以激活广大教师科研潜力,产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2]。

2.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育与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育与管理制度体系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度是保障,制度建设是根本。

①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必须提高校企双方的获得感成就感,形成双赢的格局,才能够调动起双方合作的积极主动性。校企合作协议要建立基地共建、学生共育、课题共研、资源共享、人才互聘、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优秀教师挂职锻炼、领军人才参与企业科研攻关、科研立项经费安排激励等相关规范制度,明确校企合作有关责任义务事项,切实保障校企合作共赢。

②健全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坚持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原则,对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双师型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考核、双师型教师评价、双师型教师激励都要予以制度性明确,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③完善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职称自主评聘制度。很多高职院校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在职务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做出“双师型”教师高于单职称普通教师的制度安排,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待遇,激励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学校汇集大批双师型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名师团队。

2.3 创新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育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不能满足于订单班派学生实习等层次,要依据社会需要与市场接轨从产学研制度上做出合作安排。

①创新教学模式。围绕校企合作、产品开发,开展真实项目教学,使教学组织活动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使老师与学生都有身临企业业务之境的体验,促进职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②创新师生上岗训练模式。组织学生到企业上岗实习,不能把人送到企业就完事。校企双方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检查、有考核,双师型指导教师与学生同样以职业者的身份在企业保质保量完成实际岗位工作,真正获得技术技能的磨炼与提高。

③创新产学融入模式。“产学研结合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3]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内培训中心或实验室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学校老师和企业来校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上实践实训课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提升实践技能的过程,更是科学研究的过程。要设计好产学研项目,以校内培训中心或实验室为平台,将企业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实践教学现场,提升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价值。

2.4 创新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是提升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育水平的前提。校企合作建立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育基地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利用企业的资源与信息,获得专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全新提升[4]。

①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要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于一体。实验实训条件以食品高新企业领先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标准,以申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要求,以提高职教教师食品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基地硬件设施建设,体现教产学研一体的内涵建设指导思想,实现食品专业课程教学科研与企业岗位之间无缝对接,提升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水平,强化基地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②校企双方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善培训师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教师成长需要做出相应规划安排,有计划选派实训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和专业实践,按科研项目组织科研团队利用实训基地开展专项研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育激励约束机制,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基地实践锻炼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聘各类高级职称。

③建立科学的基地建设工作评估体系。考核评估是维系校企合作双师型培养基地的保障性措施。基地建设的情况需要阶段性进行总结考评;基地建设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强化监管;对于考评发现的问题必须强化整改;对于确属无法达标的取消其培养基地资格。

总之,高职教育已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培养造就大量懂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5]加强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食品专业教师队伍,对于提升食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