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以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活动为例

2020-02-22 05:03姚正萍
英语教师 2020年13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译者译文

姚正萍

时代进步的明显特征是语言交流愈发频繁。要提升我国的对外交流实力,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搭建能够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框架,全方位拓展英语教育。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翻译需求、翻译目的等角度出发,遵循差异性翻译原则,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提升其英语翻译技巧。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1950年前后,西方翻译学理论倾向于语言层次转换的研究,也就是对语义对等进行了重点关注,语言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属于一种纯粹的语言翻译观点。1970年前后,纯语言学翻译的不足逐步被语言翻译学派所认知,译语开始逐渐向文化和社会关系方面转移,围绕文本的传统翻译方式得以革新,同时立足于功能派角度看待翻译工作,译者对语言交际功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翻译的概念被重新解读为:(1)译文具备丰富的功能和极高的实用价值;(2)尽管译文不能脱离原文,但是译文作用对二者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3)翻译工作应将客观条件及因素充分考虑在内。

功能翻译理论法由普遍译文法则和特殊译文法则两部分构成。就所有译文法则而言,译文目的性所占据的地位是其他法则无可比拟的,它与忠诚法则一样,贯穿整个翻译过程。

(一)目的法则

目的论的观点是,任何翻译活动都应该对目的法则进行优先遵循,也就是说,翻译需要以译入语的情境与文化为根基,以译入语接受者比较习惯的方式将有关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翻译期间,鉴于译文有着不同目的,译者往往会选用多种翻译方式,且存在很多侧重点。例如,在用英语翻译某段历史时,对历史场景尽可能地还原,是翻译的最终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将原文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在用英语翻译诗歌时,对作者情感、思维的展现是翻译的最终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译者翻译过程中对艺术表达给予了重点关注。

(二)连贯法则

在达成译文目的后,才有机会遵循连贯法则。在翻译工作中,若连贯法则是译文目的的一项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应为译文的通顺性和连贯性提供坚实的保障,让译文和阅读需求相符。若译文目的中没有刻意追求通顺性和连贯性,译者在翻译期间就应对其他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三)忠实法则

忠实法则要求译文与原文非常贴合。译者既要保证原文内容的完整,又要对词汇表达进行关注。此外,还应保持作者原有的创作特征和创作方式,尽可能地与原著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忠实法则和连贯法则拥有相同的运用方式,都依赖于目的性法则。若译文目的在翻译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的要求比较严苛,译者在翻译期间必须严格遵循忠实法则。

(四)协调法则

协调法则在读者、译者和原作者间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态度必须严谨,译文应贴合原著,也要和读者需求相符,对译文目的、文章精华等内容全面考量,同时对多种因素关系进行协调,依赖于译文和原文之间的紧密关联,及时作出调整,在转换语言期间,确保原作神韵不会丧失。此外,也应顺应接受者的文化习惯,充分发挥译文的社交功效。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教育特征

(一)与传统的翻译模式存在差别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翻译已然成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引领下,职业教育环节的翻译教学得到了新发展,并与传统的“翻译理论”剥离开来(陈华 2016)。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所给出的翻译是狭义的,其翻译的层次与功能局限在书面文字内容转化、语言表达转化等较肤浅的层次。从这一角度来看,功能翻译理论与传统翻译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功能翻译理论中强调翻译的三要素——翻译对象、翻译中介和翻译成果。其中,翻译中介占据整个翻译活动的主导地位,它所指的是参与翻译工作的主体,在英语教学环节被称为翻译者。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关注点不仅停留在语言文字转化等较浅显的层次,还格外注重译者的自我意识。在译者收到翻译任务后,结合翻译要求开展翻译活动时,其功能翻译理论更注重译者的主观意识,如译者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思维水平等。与传统的翻译模式相比,功能翻译是一种更完善的翻译理论,在完成语言转化的过程中,要求译者结合自身的精神活动作出反馈,并对翻译材料进行补充,在全面满足翻译要求的情况下,使翻译活动更具有教育意义。

(二)更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

在职业英语教学中,学生如何参与翻译活动、翻译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其英语学习效率。在引入功能翻译理论的情况下,教师的相关教学能够趋近完美,不仅可以规避英语教学的误区,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

传统的英语翻译活动局限在文字、符号的相互转换,其关注点比较浅显,综合翻译效率较低,也不能对英语教学起到太大的促进作用。加之,在职业教育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即使教师已经给出了较明确的教学目标,他们也无法完成自我调整,更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为职业教育英语翻译教学环节开辟了新路径(王兴华2016)。依靠不同层次的文化知识、个人积累,学生将生活经历与个人情感在翻译活动中展现出来,将平淡无奇的文字转化为个人能力的体现,在完成对应的翻译目标后,学生能够深刻了解英语这一“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实现翻译教学的中西结合,并更加全面地解读翻译材料的中心思想。

三、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到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文化交流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优秀的教学理论能够将现阶段的教学活动推向新的高度,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来说更是如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较明显。受传统观念与个人意识的影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同的维度,教师的授课天花乱坠,学生则昏昏欲睡,英语翻译教学效率低(杨利军 2016)。

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在帮助教师走出传统英语教学框架的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能力与个人意识的机会。在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英语积累水平、英语表达欲望等环节入手,开展翻译教学。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情感,其次是翻译要求。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英语教学。依靠功能翻译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完成翻译任务的同时完成知识转化、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拓展任务,提升英语学习水平,使英语翻译发挥更多价值。

(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实现教学互动

发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利用话题吸引其参与教学活动,已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职业教育中,教学材料枯燥、学生学习意识淡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因素综合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凡事以教学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框架下,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消弭,创新热情被极大地挫伤。教师反复“灌输”、不断下达教学任务,教育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是一味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失去了自我意识,或是在英语教学中过于执拗,激化师生矛盾。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在调和教学冲突的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功能翻译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目的性原则。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特点,在下发英语翻译任务时,教师要明确翻译方向,如逐字逐句地翻译、利用汉语进行美化的意译等。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相比,功能翻译理论以人才发展为原则,学生的整体意识和人文素质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技巧

语言转换是英语翻译的核心内容,从功能翻译角度来看,英译是在有关要求约束下,对不同法则进行综合运用,就此确保译文和翻译目的完全相符,全面支撑和辅助社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语言转换与沟通。

(一)将原文思想保留下来,以意译文

从根本上讲,以意译文体现的是功能翻译理论所提出的忠实性原则。译者开展英译工作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原作者的思想、文章精髓、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等,让读者对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全面、深刻的感知。在英译工作开展期间,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别,其语言习惯和表现手法具有独特性,因此译文和原作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若译者一味地用刻板的语言保持原文的完整性,那么译文的流畅性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语言结构也将不太完整和协调,原作的精髓也很难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现。

就以上情况而言,译者开展英译工作时应以对原作的深刻理解为基础,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思想精髓和意境。例如,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应合理调整(增加或缩减)翻译内容,剔除无用、翻译效果不佳、可有可无的烦琐内容,确保译文完整且通顺,让读者对译文中和原作思想相符的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此同时,译者的英译应以对原文意思的保留、对整体意境的维持为根基,借精美的修辞和巧妙的表现手法加工、处理原文内容,让读者对译文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二)翻译教学循序渐进,翻译理论由浅入深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当前教学要求制订科学的教学制度,才能确保学生从英语教学中受益。在职业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认知不够深刻,基本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引导学生参与翻译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提升其翻译水平与翻译能力,急于求成,导致无法处理当前翻译环节存在的问题(王天歌 2015)。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教学不再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水平的工具,反而成了束缚他们的枷锁。

在功能翻译理论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特点,由浅入深搭建翻译教学支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提升其英语翻译能力。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设立“三个周期”开展英语翻译活动:第一个周期,从基本单词与日常用语入手,在加强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要求其在使用英语句式的过程中翻译其中的单词,积累英语知识,为后续的翻译教学打下基础;第二个周期,教师可以开展英语翻译训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翻译活动,相互配合,开展中、长句式的翻译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下发翻译材料,如英语谚语、基本句式等,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其主动参与英语翻译;第三个周期,教师可以将本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中英互译实现语言转化。在英译中或中译英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种有趣的句式、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区别,在全面掌握英语的翻译特点之后,大大提升翻译能力。

(三)逐步深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职业教育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翻译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翻译教学的实质在于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学生能够同时掌握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并提升对应语种的表达能力,为个人的未来发展与竞争奠定基础。其次,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翻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情感发展。在相关翻译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情感表达、个人认知等因素对翻译内容进行补充,在另一种语言的带领下,全面展现个人智慧(许敏 2015)。

英语翻译教学好像一座矿山,学生能否从中取得有用的资源,关键看教师如何引领。在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实现从课堂到课外的教育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提供在英语翻译学习中不断深入的动力。在相关翻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从课堂出发,要求学生参与翻译活动,并给出相应的翻译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成绩至上”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其创造表达、思考、交流、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课后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建立以英语翻译活动为主的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英语,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中英对比阅读材料,在满足其求知欲望的同时,引导其从两种语言中感受不同的智慧。依靠不同的表达载体,学生的思维能够飞向更高远的世界,将教学理论推向新的高度。

(四)及时转换教学思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职业教育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全面参与,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全程监督、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忽略了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一旦出现与教师不同的创新思维,就无法表达、阐述;在教师的无意识压制下,学生将会逐渐丧失自我学习能力,英语翻译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要发挥英语翻译教学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将其与功能翻译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能力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发展方向的教学框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反客为主”,提升英语翻译课堂的自由度,体现学生的个人智慧。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渐改变教育重心,将教学重点从教师位置向学生位置偏移,引导其发挥自我意识。教师应摆脱“标准答案至上”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个人才智,在不断补充翻译内容之后,获得超出标准答案要求的教学成果;在后续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元化的英语教学理论,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利用多元的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对于翻译难度较大的教材内容,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并适当延长翻译教学的时间。在学生完成教学探究之后,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当家作主”。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制订学习目标,在自我约束、自我探究下完成翻译任务,在全面体现其自主性的情况下,英语翻译教学成果将更丰硕,他们的翻译能力也将会明显提升。

结束语

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相比,功能翻译理论更能满足当下英语教学的要求,在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功能翻译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既要使其为英语翻译教学助力,又要避免对其过度依赖。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