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夕
近年来,“双一流”战略的提出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社会不仅需要懂英语的人才,还需要兼具扎实语言基本功及强大学术能力的综合型英语人才。然而,目前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学术研究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其典型表现为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不足,这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外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是创新型思维的运用过程,通过写作能力的锻炼,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莫亚平、许凌渝 2007:8)学术论文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一篇成功的学术论文体现了作者优秀的思辨能力。下面通过分析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现状,探索学术论文写作与提高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出建议。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论文以毕业论文为主,普遍存在选题陈旧、缺乏新意的问题。他们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最终确定的题目多是基于前人研究或者过多借鉴他人观点,再进行归纳、整合而成的,鲜有创新点,多是简单的重复与总结。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基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时,以就事论事为主,但论点不够明确,论证不够有力,说理不够透彻,逻辑关联不够严谨,思想不够深刻,研究价值低。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不足,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学术能力不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整体而言,国内高等教育学术能力的培养集中在研究生阶段。重视培养本科生学术能力的多为理工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理工院系,作为文科院系分支之一的英语专业,对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我国高校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四年英语本科教育课程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设置,学术论文相关课程普遍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因此,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往往缺乏对科研的认识,科研意识淡薄,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表现为无独特见解,思辨能力弱。学术研究能促进思辨能力的提升,因为这是一个提出问题—“头脑风暴”—付诸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术能力不足导致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普遍存在逻辑不清、论证乏力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可是仅靠一个学期的学习,无法使学生形成学术能力并写出质量有保证的学术论文。英语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学术研究要求则更高,其需要投入的时间远长于一个学期。“英语论文写作程序包括六个主要环节:选择题目(choosing a topic)、准备书单(preparing a working bibliography)、搜集资料(collecting information)、编制提纲(outlining the paper)、撰写论文(writing the paper)、终稿样张(elements of research papers)。”(Carole Slade 2000)英语论文写作程序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在英语专业本科生即将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使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开展学术研究。这导致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无论是选题还是论证都缺乏新意,且思辨能力发展受限,因为他们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变换语言,得出结论。
现行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模式以教师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主,例如,如何确定学术论文的选题方向、如何构建结构框架、如何保证语言语体正式等。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多模仿前人的学术论文形式,虽然能写出一篇标准的论文,但是鲜有独特见解和研究深度。因为在这种“以输入为主”的学术论文写作课堂上,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主动研究学习,导致研究意识逐渐弱化,学术能力难以提升。
很多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论文题目宽泛、空洞,文章逻辑不严密,思考不深入。究其原因,除了专业课本和教师每学期列出的书单外,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很少主动进行阅读,学术性书籍的阅读更少,仅仅是为了毕业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才阅读相关学术性书籍与文章。因此,他们知识背景单一,在写作学术论文时很难打开思路。“缺乏支撑较强思辨能力的知识背景是指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构成较为单一,人文底蕴意识薄弱,逻辑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较为欠缺,难以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不易形成批判思维。”(仇云龙、高瑛,等 2016)
可以将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一学期,并加设实践课时。大三第一学期时,英语专业本科生已经有了两年的英语基础储备,加之有了备考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经历,英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此时他们无论是选择研究题目还是阅读学术文献,都极具优势。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能获取第一手外文资料,从而直接地、准确地接收外文信息,了解国际研究动态,所以能够开阔视野,得到新启发,获得新灵感。读是写的基础。阅读量的积累能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广泛的思考角度,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深入思考,有助于他们写出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学术论文。
为了避免学生一味模仿前人的研究成果,导致学术能力难以提升,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学术论文结构形式的讲解,而应引入创新性教学方法或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与参与度。可以将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转变为研究型课堂。熊淑慧、邹为诚(2012)曾开展了一项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的课堂实验研究,该实验将2010届大四学生分成两组,由同等水平的教师执教,对照组的教师除了授课外,只在研究计划写作阶段给予学生反馈,接下来的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撰写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组的教师则在研究计划写作、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撰写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反复给予学生反馈,并要求他们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论文。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思辨方法更科学,语言输出质量更高。在反馈、讨论的过程中,实验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与教师、同伴进行充分的交流,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同时,锻炼了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因此,学术论文写作课堂教学可以引进探究性学习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和反复实践、修改,加深对研究课题的了解,进而对其深入挖掘,最终进行有效产出。
我国高校在开设诸如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时,多为大班制教学,很难满足全部学生的学术研究需求。引入导师制,聘请优秀的硕士、博士担任导师,可以给有学术研究意愿的本科生提供专业引导与帮助。此外,当导师做课题时,他们可以带领、指导本科生查找文献资料,引导他们整理、搜集、总结文献信息,为研究课题打下理论基础。熊淑慧、邹为诚(2012)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的课堂实验研究也表明,导师的反复反馈能够引导本科生深入挖掘研究课题,帮助他们增进学术理解,完善学术论文。导师跟踪整个研究过程,给予及时反馈,通过比较论文异同及分析、推理论文逻辑等过程,能够引导本科生把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其日后的学术活动打下基础。
我国高校应积极推进跨学科合作,扩展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角度。如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规定英语系学生必须修一门跨系课程。又如,王守仁、陈新仁等学者建议通过高等数学、逻辑学、统计学等课程训练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再如,仇云龙、高瑛等学者(2016)提出英语专业学术型本科生选修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相关课程应作为一项要求,如果没有丰厚的中文学术基础,就不能产出基于汉语语料的高质量语言学论文和比较文学论文,也就很难形成具有特色的原创性话语,而没有原创性话语的学者很难在国际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已有“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建制”推行,在此建制下,“研究人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流动性”,这样有利于各学科开展合作(焦磊、谢安邦 2019)。因此,我国高校可以提供跨院系合作机会,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学生在研讨会上共同探讨、交流经验,促使英语专业本科生接触多领域知识,拓展思维,深入思考问题,提升合作能力,进而提高灵活应对、处理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众多学科应为本科生提供更多选择,帮助他们对自我有更清晰、明确的认知,从而确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增强学术论文写作兴趣。
在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时,教师可鼓励英语专业本科生参与,让他们旁观学习,亲身体验。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担当研究生的助理,阅读、搜集相关文献,这不仅能为研究生提供有效帮助,还能使他们获得科研参与感,了解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积累经验,为日后研究方向的选择打下基础。而且,研究生在做课题、撰写论文时,能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研究提供示范,有助于他们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获得宝贵的学术论文写作经验。总之,英语专业本科生通过与研究生合作,能够提高基本的学术研究素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学术研究并不是通过学或想就能得以开展并成功的,根本上还是要实践、输出。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反复思考,进而提出新问题,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的创造性写作项目,如写作工坊。该项目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学内容涉及诗歌、小说等文学写作,向学生介绍公元8世纪至今的世界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接触文学著作,激发其美学感受,使其产生深入挖掘的阅读兴趣,进而能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感,并将所感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完善,从而使他们文章的逻辑性得以加强,写作得以规范,思辨能力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课应强调多练、精炼、精改、精讲。
对于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其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从侧面反映了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对比中英学术论文文本的异同,能更直观地了解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加深了解,锻炼思辨能力,扩展思考角度,加强思考深度,从而使思维活跃。英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其学术水平,使其成为综合性的研究型英语人才,适应国家专业领域的需要,最终准确地发出中国学者的学术声音,表达中国学术观点,推进国际学术交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本科生学术能力与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相关。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作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早期开设学术论文课程,引入导师制,鼓励英语专业本科生大量阅读与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服务“双一流”战略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