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艳玲
【内容摘要】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美术老师必须要创新美术教学,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优化教学,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美术 有效教学 策略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作为美术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用多样化的策略,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一、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应用阶段,都需要兴趣的支持才能做到最好。美术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也是美术教学的责任和目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学生主体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观察习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到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学习“色彩”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这些颜色出现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谈论的热情,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色彩应用的能力和水平,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地方,更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审美态度以及创造美和追求美等方面的能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现代电教手段辅助,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欣赏美术作品不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是帮助人们了解古代艺术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不但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史和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鉴赏水平。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那么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优秀作品就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实际意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些中学生竟然不知道徐悲鸿是谁,也不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谁的作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虽然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会存在各种硬件设施方面的差异,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中学美术教师,不能松懈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待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大力引入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扫清学生认知道路上的障碍,从网络中搜集更多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例如,在欣赏“20世纪欧洲”的艺术作品时,美术评论家给予“精品与垃圾并存的年代”的评价,因为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不管在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内涵等方面,都与过去的时期存在显著不同,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分别呈现两幅不同的艺术作品,一幅是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另一幅是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这两幅作品在表現风格上迥然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学生欣赏之后开始议论纷纷,有的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皇英诺森十世》体现了逼真的写实风格,而《亚维农少女》是一种抽象艺术,有的学生对画面中呈现出来的分割表示不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当时的创作背景:20世纪前50年,世界格局开始逐步发生巨大变革,全国范围内掀起各种革命热潮,西方国家依次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历史巨变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艺术家的神经和创作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从而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通过作品对比引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作者思想,感受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三、坚持育人教育思想,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育人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发应用优质的教学资源,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生又肩负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义务和责任。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文化艺术的特点,根据地域的不同开发对应的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程设计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开发民间美术的校本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尊重本土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另外,美术教育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开发传承民间美术的特殊技艺,起到培养民间技艺专业人才的作用。
四、科学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通过对比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美,发现美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评价美术作品,保留住学生对美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例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手工画作,既可以是人物画,也可以是景物画,还可以是山水画,能够带给学生美的感受的事物都可以采用绘画方式保留下来,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画作,引导学生借鉴欣赏,学习名家作画的表现手法,感受画作中的艺术形式。比如《星空》是大师梵高的代表作,作品中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运动充满变化的星空景象,星云的躁动、卷曲、旋转让星空拥有了灵魂,汹涌、动荡的画面很容易将我们带入到作者内心世界之中,感受到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再如:带领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小组活动,比如点评作品。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互相点评美术作品,通过交流沟通学生会掌握更多的创作思路,丰富自己想象力,激活创作思维。学生因为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教、生生互教、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学生主地位,保护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又能对审美领悟达到更深的层次。因为个人对审美和艺术解读的方式和结果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增强对比教学针对性,给学生创造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了解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有问题,提升欣赏美的能力。
总之,我们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改要求,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伟大使命,以学生为本,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更好地落实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邱凌云. 浅谈如何在美术鉴赏中融入生活[J]. 美术教育研究,2018(24).
[2] 瞿剑宛.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J]. 教育参考,2018(02).
[3] 王轶琼.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