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2020-02-04 07:30姚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姚琴

【内容摘要】学案导学本质上是一种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合作学习为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创新其在课堂中融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如何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案导学  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教学内容在革新的同时,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改变,以往侧重教师讲解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得到淘汰,加快应用侧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生物等课程教学的重点。学案导学模式则是在此背景下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合作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快速抓住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效果。

一、科学编制导学学案,引导有效课前预习

学案导学在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期间,首先需要结合生物教学需求,科学地编制“导学”用的学案,其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后续学案导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导学学案进行编制期间,要立足于高中生现阶段的生物知识学习现况,结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科学地编制适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导学学案,力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特色化的课前预习需求,并借助课前的导学学案学习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提前了解所学生物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疑惑知识点所在。在对导学学案进行科学编制的基础上,要将其在课前提前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自主抽时间进行提前预习,并做好课前预习情况的记录工作,确保他们可以在课前提前明确自己学习相关生物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使课前自主预习流于形式。

例如,在编制导学用的学案期间,可以对学案的基本构成方式进行确定,同时还要做好适度留白以及布白设计,之后即可依据学案导学的相关教学目标、流程与要求,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思维发展需求和认知能力发展规律的导学学案。比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部分生物知识教学之前,在为学生编制该部分生物知识的导学学案期间,可以从高中生学习视角出发,将导学学案科学地划分成知识学习目标、问题探究环节、知识归纳与总结环节、学习评价环节、知识巩固环节几个部分。然后在编写学案期间,可以针对性为高中生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生物问题,预留一定的空白区域来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与分析,如“在细胞内,物质能量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相互流通?”“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方式具有何种不同之处?”“物质能量的运输对细胞生活具有何种作用与意义?”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深入沟通、交流和讨论,并逐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而在制定导学学案的评价标准期间,教师需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地参考和分析高中生的意见,同时还要注意科学设置多级标准,让高中生为这些教师所编写的导学案的应用质量进行评价和打分,这样可以确保所制作的导学学案来激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导学学案编写完毕后即可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可以结合这些学案内容与要求来自主开展预习活动。

二、开展课堂教学指导,突破学生学习瓶颈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期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互助合作讨论和探究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力求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果。基于学案导学模式可知,其本质上应用中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可以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首先在课堂中导入导学案之前,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彼此课前预习导学学案的实际成果,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生物知识预习之前尚未解決的知识点或问题。而教师要结合学生上交的学案来合理地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案,力求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的各种瓶颈,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采取互助合作学习方式,让他们对高中生物所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预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快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这样可以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比如,在《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期间,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相互讨论和探究之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孟德尔假说与相对性状实验这两个部分生物知识的教学。然后可以一同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高中生生物知识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孟德尔假说部分生物知识期间,可以灵活地运用图示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现象等知识,期间可以配合模拟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与掌握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假说以及其中包含的生物规律和性质等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满足课下学习需求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案导学模式在提高高中生生物知识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完成课前和课后的生物知识学习任务之后,还可以结合学生导学案上面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针对性设计一些课后复习题或练习题,帮助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特别是要结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的薄弱环节或者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可以结合这些课后练习题来相应地设计一些课下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学生通过针对性利用这些练习题的应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强化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完毕后,可以结合高中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实际成效以及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学习问题,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课下练习题,尤其是要注意结合历年高考生物试卷中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部分知识的考试题目,对它们进行科学改编和整合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所设计的课下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物知识,提升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效果,尤其是可以提前是他们适应高考生物考试的出题方式与规律,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此外,在学案导学教学完毕后,教师还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并要结合学生对学案导学教案反馈的评价结果来优化导学学案内容。比如,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期间,许多教师在直接应用导学案期间可能会直接为学生介绍细胞膜,这种知识导入方式趣味性不足,无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教学评价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对相应的导学学案进行改进,如为了可以帮助学生对细胞膜的作用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可以在编写导学学案期间可以针对性为学生引入一个生动、形象的趣味实验:在变形虫体内用显微注射器注入伊红这种物质,学生发现伊红物质会快速扩散于变形中的体内,但是却无法漫出细胞。然后可以为学生设问,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这种伊红物质无法溢出细胞,以此导入待学习的学习知识。通过这种课后教学评价和反思,可以对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同样可以为后续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做好铺垫。

总之,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要求的有效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了顺利地应用学案导学模式,需要立足于生物教学目标以及高中生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导学学案,并在课堂上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沟通,帮助他们突破学习瓶颈,最后要抓住学生课下学习实际,有效利用学案辅助学生开展课下学习活动,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案导学在提高高中生生物知识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学案导学”之我见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