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共享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治理路径

2020-01-26 05:52王磊峰李佳佳
老区建设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磊峰 李佳佳

[提 要]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下生态文明治理虽取得较大成就,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态文明共建意识不强、生态文明联动治理不足、生态文明技术化治理弱等问题,制约着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的生态环境。共享发展作为生态文明治理的出發点与落脚点,也是增进人民共享生态文明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生态文明治理的过程中,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培育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意识、健全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联动机制、以数字化技术共享推进生态治理等三个方面发力,从而让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生态文明治理进程的同时共同分享其成果。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新时代;生态文明治理

[作者简介]王磊峰(1981—),男,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其应用对策研究;(江西景德镇 333403)李佳佳(1985—),女,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毛泽东江西七年与中国共产党自觉自信研究”(19AK S017);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教育教学为中心”(720080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同时,还强调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针对新时代社会上面临着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方面不平衡、机制方面不协调等问题,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坐标,在三个方面落实生态文明治理:在培育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意识中共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在健全生态文明治理的联动机制中共建绿色发展模式、在以数字化技术共享推进生态治理中共构绿色环境的健康中国。

一、在培育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意识中共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

生态文明治理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群众,培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积极宣传和引导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还应重点宣传和引导生态共享意识。培育生态共享意识要在党和政府主导下,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基本需求的价值选择。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治理认知水平,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治理,在全社会中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和社会氛围。

培育共享意识不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让共享文化价值内于心、外于行,为生态文明治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在生态治理中共同发力健全与完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态环境权利,所提供的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大的方面:饮用水安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本环境民生服务;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基本环境信息服务;污染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的基本环境安全服务等。[2]新时代下,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总量有效供给不充足、质量不均衡,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差异明显,表现在城市相对高、农村相对低,弱势群体享受到少等。共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指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完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让人民群众平等分享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确保实现人人平等,让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最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具体来说,第一,创新环境民生治理理念和方式,人人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行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实施人人共建、人人共治的局面,从而推进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共享,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平,达到巩固提升垃圾污水治理成果,形成共治的环境民生治理体系。第二,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结合各环保部门多而分散的实际,坚持人人参与、共同受益的原则,建设环境信息共享系统,建立高效运转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三,坚持预防为主、信息公开及时,人人参与共治的原则,有效预防、及时报道、控制与消除污染事故,提高环境污染事故的综合防范能力,同时为确保发生污染事故后,能有效实施应急处理,应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本着党的统一领导,人人有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应急处理职责,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共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共享生态意识在生态文明治理中的体现。基本公共服务是要供给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其美好生活需要。共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为了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获得优美的基本生态环境,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态需要的基础需求。优美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干净水源、清新空气等,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具有公平性的公共产品。人人都可从共善优美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中受益,可以共同享用,都能平等享用。同时,优美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生态福祉。为此,要有生态文明治理的共享意识,提高人民群众享有清洁、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提供环境服务供给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内容全面的、全民的共享范围大致相同、水平大致均等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权益,这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二、在健全生态文明治理的联动机制中共建绿色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治理不仅限于生态环境层面、更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生态文明治理不仅要求人们有共建意识、还要与其他包括文化等多种资源融合、联动共建绿色发展模式,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通过生态资源与机制创新的融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生态文化的特点建设与之相互统筹的创新机制,提高生态文明治理成果。通过生态文化与治理体系的融合实现生态治理意味着用生态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起人们的生态治理理念和提高治理水平,发挥人们在生态治理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比如,树立绿色脱贫理念,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以“生态发展+贫困户”模式脱贫,坚持脱贫攻堅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总结与提升生态扶贫经验及其生态脱贫路径形成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方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监控生态环境动态,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全力推进生态移民等。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的扶贫理念,有效解决脱贫短期攻坚与生态扶贫长周期之间的矛盾、“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新时代下,各区域、各地区生态环境、各阶层的贫困状况各异,要坚持根据贫困原因、生态环境具体情况实施生态扶贫政策,通过生态扶贫绿色脱贫模式实现脱贫。共建生态扶贫绿色脱贫模式是指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生态扶贫绿色脱贫模式,认真贯彻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等相关政策,并在相互间交流与分享成功方案,从而共建生态扶贫绿色脱贫模式。

其次,通过生态文化与精神建设的融合联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化中的优良美德重新展现在生态治理上,使人们对生态文化的热忱得到更好地展现,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平、实现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监控生态环境动态、全面实施生态旅游与全力推进生态移民等方面阔步向前,让人民群众共享诸多方面绿色红利。近年来,各地区不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内涵丰富的精准扶贫方式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正是生态扶贫。这种扶贫模式是生态与扶贫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意义多元的扶贫方式。在绿色脱贫中贯彻了共建共享,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这项生态扶贫工作既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又确保了生态的健康发展,有效防止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出现,达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共建生态扶贫绿色脱贫模式是生态文化在开拓生态文明治理中的运用。通过文化与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历史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扎实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农业观光、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基于生态文化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从而最终达到生态治理的目标。要坚持“生态扶贫,绿色脱贫”的共享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不动摇,打造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共享生态扶贫绿色脱贫模式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比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要依托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并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选择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的特色产业。同时通过共建共享形式促进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从而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在全面实施生态旅游方面,要加大生态旅游在扶贫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进生态+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生态旅游体验项目,积极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比如,倡导智慧旅游与低碳旅游。此外,还要依法加强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助力推进生态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引导贫困人口由个体化经营方式向共享化经营方式发展。为贫困人口在生态产品,如土特产销售和运输方面提供便利服务,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三、在以数字化技术共享推进生态治理中共构绿色环境的健康中国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运作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将现代科技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数字化技术作为生态治理的有效路径和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提升生态治理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测。网络世界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共享,通过这一优势实现统一监管、协同治理和智能治理,进一步推动生态治理工作。

大数据技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技术,它需要与其他技术与平台结合,从而在生态治理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技、物联网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科技,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构建美丽的中国中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激发其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投身于生态治理中来,共建绿色环境的健康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3]为此,以数字化技术共享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从整体上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健康中国是一个需要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新时代国家战略,必须共建共享。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需要绿色发展环境。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构建绿色安全健康环境,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问题,同时深化改革创新,更多关爱各领域、各阶层与各地区的弱势群体,增加绿色服务供给,大力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总之,以数字化技术共享共构绿色环境的健康中国要求牢固树立大健康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色发展、健康优先的原则,利用数字化技术,聚焦健康问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人民健康素养,为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绿色安全健康环境奠定坚实健康基础,从而不断开创绿色环境的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四、小结

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为目标,在生态治理中营建生态共享,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然而,目前,部分人民群众无法共享到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与优美的环境等,人民群众对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生态文明治理,通过培育共建意识、构建联动机制、以数字化技术共享,能够有效营造人民群众共建的生态环境和共创的生态条件。这是一种实现人与自然的共享(生态共享)、双赢,致力于人民群众共享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的生产、共享质量明显改善的生活、共享环境良好的生态等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1).

[2]刘子刚等.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和实现途径[J].环境保护,2015,(47).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27.

[4]共建共享健康中国[N].人民日报,2016-8-21(01).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