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灌南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一)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解决了以往车辆管理的弊端,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通过对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将公车私用、超标车屡禁不止和财政负担过重等弊端进行解决,有利于廉政建设。货币化改革按照7%的改革要求,这样可以将大量的资金节省出来,可以用于城市其他的生活建设,通过改革,一段时间过后,可以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将公车货币化改革深入,借鉴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将迅速推动我国领导干部其他职务消费改革进程。
(二)通过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可以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廉政建设。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是根据公务员的职级和工作性质,对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给予一定数额的刚性约束补贴,可以有效降低公务人员的公务消费和政府公共经济支出,尤其是“三公经费”,可以从根本上将腐败现象给制止住。在政府制度建设上,将公车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下去。另外,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使公务员有权选择更加便捷的方式,通过对公务人员的公车使用情况进行限制,可以极大地增加和改变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以及工作人员的党员形象。
(三)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很好的运用了成本效益性原则。一是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只保留了应急车、保密通信车和综合执法用车,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公务用车数量,遏制了公务用车增长势头;二是,公务用车改革是利益再分配、利益结合,兼顾社会和政治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很平衡的。第三,对于消除特权、抵制腐败、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制约公共权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某一级领导干部配备公车后,将公车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不仅利用公车来处理私事,与此同时,亲戚朋友也会享受到使用公车的待遇。一些单位分配的出发点,是把公车作为领导的“身份和权力”,而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这反映出在公车使用过程中,很多时间都花在了个人事务上,这违背了公车的初衷。一些领导干部用自己的公车办私事,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燃油费和修理费,国家会买单。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务用车标准的规定,但很多单位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如果设备超标或超出规定范围,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没有明确界定。有些单位甚至有“边缘球”的行为。拥有公务用车装备的人行使公共权力时,应当通过这一权利为公众谋取更多的公共利益。然而,如果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容易出现公权力的“私有化”。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公众总是期待并要求官员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却总是会出现为自己谋私的想法与行为。在实际中,公车私用的现象无法制止住就是政府人员利益取向导致的行为偏差。
由于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数量大幅减少。不过,必要的公务用车还是保留了下来。但是,目前还缺乏一套自上而下、完整、全面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地方政府保留公务用车,同时,已有的法律制度也不是非常的完善。在某些情况下,在单位里面对用车费用进行报销,用公车去处理政府人员的私事,这样就会出现公车占座、拿公车补贴,难免出现混乱局面的现象。
在地方基层单位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政府的工作往往会有许多部门参与进来,这也就导致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容易发生混乱,工作人员既有行政人员又有事业人员,但事业人员却没有交通补贴,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员工感到不公。公车私用现象进行改革后,公车改革后,开私车办公事将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还没有相关的制度来对这种现象进行必要的管理,如果公务人员在办公的时候发生意外,这时候谁要对公务人员进行负责,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在政务基层人员公办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处理问题,通过对基层人员进行一定的交通补贴,从而可以很好的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的产生。
在许多国家,都会用制度来对公务用车进行一些约束,通过制度约束,使公务用车不能使一些人用来办私事,只能用来办公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公车私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说,可以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有人公车私用,要及时的追究其责任。对于经常使用公车办私事的人,发现后在单位里进行批评与通报,将这种恶劣行为公示出来。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公车私用行为的恶劣,从而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杜绝公车私用。
首先,要政府人员要对公务用车的财政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也要提高公车预算准确性。在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中,由于政府人员并没有对公务用车费用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列举出来,这可能就会导致一些人用公车办私事。因此需要提高公务用车预决算报告的明确性,预算要完整、如实的反映公务用车的全部支出。
在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将各个部门的公务用车的购置费用、运行费用等进行明确分类,从而可以知道一年在公务用车中花费多少。一旦公务用车费用超出预算,那么就对超出预算的部门在下一年的预算费用进行削减,从根本上防止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通过财政预算来对公车私用的现象进行杜绝,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从政府部门得到一定的好处,这样就会极大地降低公车私用的现象的产生。
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不容受到侵犯的,所以,人民群众有权力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务用车现象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要求其节约资源,采取措施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公车改革方案科学性、公平性的客观要求。有效监管的前提是信息公开。只有掌握相关信息,人大、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公众对公车腐败没有表达不满愿望的平台只能以网络的形式来表达。
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行使权力,表达他们所带来的人民的意见。另一方面,可以行使监督权,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全国人大代表在听取政府预算、决算时,不应局限于在年会上听取一些数字。他们应该把公车消费提请人大讨论。他们应该否决政府不合理的预算要求。公车改革事关公民切身利益。当然,作为纳税人,我们希望公务用车是公务用车,而不是为了方便领导和公务员。在对公车货币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的各个相关部门要参与进来,以此来制定出科学,并且合理的公车货币化给个方案,将公车私用等一系列的弊端扼杀在制度的摇篮里面。
通过对公车消费的情况进行监督,将消费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公示出来,接受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处理。在监督的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的公车私用现象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治理的途径、监督力度和惩罚力度上加大程度,就可以改善公车私用等现象的发生。
在公务用车改革政策的制定上,可以让公众人员参与进来,因为,公车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公共财政的有效使用。作为纳税人,公众有权知道公车花了多少钱,用了什么,这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或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政策,才能顺利推进改革进程,巩固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