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逐渐从原来的小型企业转变成为规模较大的经济体,在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问题就成为其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所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管理者在资产管理意识方面有着一定的落后。国有企业不同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都是企业的拥有者,企业的每一处资产都与管理者有着确切的关联,民企管理者为了让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会在企业资产管理上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国有企业属于国家,它的经营者是由国家指派,资产属于国家并不属于自己,导致国企管理者缺乏主人公意识,在资产管理上面往往缺乏积极性,甚至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并且国企管理者为了牢牢把握住自己的位置,会专注于企业的业绩方面,把企业的盈亏当作自己对企业经营好坏的评判标准,对手下员工的考核也倾向于经营业绩方面,忽视了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考核,对打造企业核心品牌效应、增值保值固有资产的认知有偏差,资产管理意识落后。
第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陈旧、不健全。部分国有企业在修订资产管理制度时没有认真参考国家规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缺少沟通,从企业管理者的不关心、到会计部门的账目不明、再到固有资产减少时几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都表明部分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制度上仍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另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快,原有的资产管理制度很难跟得上时代的变化,管理层从发现问题,到修改制度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有的国企根本不修改制度,造成了资产管理制度的陈旧。
第三、国有企业没有确定资产经营的整体战略。前文提到国企经营者往往看重的是企业的短期盈利和现金流,他们缺少宏观的经营战略目标,总是希望企业能够多元化发展,盲目短视的将资金投入到各个经营方向上,看到某一种产品能够获利,就投入大批资金,反而忽略了企业原本的核心产品,这种广撒网的模式带来的后果则是企业无效资产的增加和现金流的紧张,造成企业的臃肿和管理效率的低下;更甚的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产品遭到忽视,一个企业想要又快又好的发展,建立一个核心产品品牌是重中之重,管理者应当以核心产品为主,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运营下去,可是部分管理者认为只有快速的扩张产业,才能扩大企业的资产,才能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才能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但是这种经营模式长期下去会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树立好的品牌形象也会倒塌,企业账面上会存在大量的坏账和不良资产,为企业的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第一、管理体制风险。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陈旧和不健全会造成管理体制风险,主要表现为产权交易不完整、闲置资产处理不及时、权力过大的部门暗箱操作是违规操作、各个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基层执行不彻底。种种表现都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和资产难以核实的情况。
第二、市场风险。由于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势必要求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和改变,也要求经营者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可是由于部分经营者缺乏这种意识,一味地套用老旧的思想,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浪潮,最终淹没在其中,造成资产的流失。
第三、财务风险。由于经营者盲目投资的现象频频发生,短视的发展眼光和不合理的经营决策会给企业带来财务的亏损、现金流的减少、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削弱,经营者察觉风险的意识弱,往往在发现的时候已经难以挽回了。
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仍然坚持公有化制度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仍然是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重点,强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会减少闲置资产的流失、增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体制的不断完善。
第二、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确立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资产管理意识,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资产管理难的困境,以人为本、按章办事,基层部门办事完全按照规则,有效的减少了不作为的现象和暗箱操作的风险,极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第一、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主人公意识。国有企业可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资本,增加股东的同时也可以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原管理者和新管理者共同完善适应于新时代的经营管理方案。与此同时,推进企业中核心骨干成员的持股,或是增加原有骨干成员的持股比例,以利益为驱动,将员工与企业紧紧连在一起,培养他们的主人公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以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为基础,让员工与管理者一起积极地实施管理条例。同时增加企业各级人员资产管理方面的考核,务必将资产管理的概念深入人心,做到人人保护爱护企业固有资产,减少资产的流失。
第二、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细化资产监督机制。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主要义务和职责,登记相关资产,使用资产时要有详细的申请流程,申请的每一步都要备案,最好是利用管理软件,既方便又快捷还安全;增加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建立监督部门,将监督责任细化,明确正规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的时间和次数,发现资产盘点的问题时要做出及时处理。
第三、管理层要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目标并推进落地实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毫无章法,管理者制定的战略目标不能在草草了事,那样根本无法实行,甚至推广落地,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制定适合企业的资产管理战略目标。首先,管理层需要注意国家下发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的更新速度跟得上国家,并且注重资产落地操作,产权登记、资产核算等要由专业人员来操作,避免出现误差,导致后续管理出现差错;其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明确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价值形态要比实物形态更有意义,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只盯着企业的实物形态资产,那样只会导致企业的故步自封,而是要学会利用实物形态换取一定程度的价值形态的资产,然后通过价值形态的资产来创造实物形态的资产。比如股权的转让,闲置资产的处置等方式都可以吸引一部分外来资产管理者的投资,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企业利用这些新的价值形态资产可以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最后,在资产管理战略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再由管理者和其他辅助决策者商讨企业新的投资目标,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才可以一点点增加国有企业的资产。
第一、改变人才培养制度。国企的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很大的弊病,相比于市场中民企的人才招聘来说,国企长期处于无新鲜血液加入的状态,这里的新鲜血液是指那些有真正创新能力,对工作充满积极性的人才,大部分国企每一期招聘的人才都极少,剩下的都是违规招入:有的是父母推荐的、有的是花钱进去的,原因在于国企的福利制度好、又是铁饭碗,加入了国企的人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很难被开除,因此那些上升到企业管理层的人都会希望将自己的晚辈送入企业工作,或者是其他朋友找到这些管理者用暗箱操作的方式将晚辈送入企业中,最终害了企业。因此想要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人才培养制度。
第二、形成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国有企业要能够在众多监督者的监督下,形成一定规模的自我约束机制,这种经营机制要求确立风险红线,一方面激励企业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一方面自查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一旦困难程度碰触了机制红线,企业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比如企业在经营某一项产品时,发现市场上有更优秀的产品参与竞争,而自己的研发速度难以提升,产品品质长时间追不上其他企业,继续研发既费钱又费力,这时管理者要能够及时终止研发工作,避免资金的浪费,抽调出的资金可以用来壮大自己其他产业。这种约束机制可以帮助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灵活运营,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有多个渠道,政府拨款、银行借贷、外来融资和经营利润,其中前三种都是向外部寻求资金;而国有企业的资金消耗也有多个渠道,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员工工资和对外投资。目前大部分国企的亏损原因是我国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分析如下:由于国有企业的拥有者是国家,他们向银行借贷的难度要小得多,因此管理者往往会形成一种企业由国家养着的错觉,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担负的责任,对企业的连年亏损不放在心上,不但没有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反而开倒车。因此国家需要做出合理的监督举措,明确两点要求:一、可以允许企业出现亏损的现象,但是亏损必须合理化,比如产品的前期研发需要的经费缺口很大,在这一时期的亏损现象属于正常情况,只要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能够摸得到,国家便不用参与调控;二、企业需逐渐减少向银行寻求借贷或是国家拨款的次数和规模,培养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资产管理战略的更新和经营策略的改变,企业要能够做到利润的逐年上涨,直至可以达到自负盈亏的程度。
当国有企业能够自负盈亏时,企业要能够及时的发展转变策略,向着更高的发展方向迈进,企业可以设计激励机制,将多出来的资金用于企业职工的奖金上,或是开辟第二市场,寻求向外投资。总之激励机制的作用很重要,企业可以营造一种按照员工的能力高低和贡献高低来给予奖励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