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2020-01-18 08:05
关键词:高级英语推理分析

汤 艳

(浙江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思辨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强调的终极目标, 而思辨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学生的“第二本能”。教育部201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及人才培养方向等。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1]外语类专业对教学的要求也明确指出,教学应“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由此可见,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哲学等内容广泛的经典著作,培养学生对名家著作的鉴赏能力并进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在语言使用、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早在1910 年就提出教育的中心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他认为“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偶然获得对的知识才具有逻辑使用价值”。[2]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锻炼,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的场所,使教学模式从“是什么(what)”转变为探索“为什么(why)”,是我们进行“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什么是思辨能力

根据《国标》对思辨能力的名词释义,即“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1]其中的关键词如“分析”“评价”“推理”“自觉反思”等构成了思辨能力的核心。

国内外学者对于什么是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并试图构建思辨能力的测量维度模型。[3]Facione 认为思辨能力是“反思思维”和“人类自校正现象”。[4]2在美国哲学界发布的著名的《德尔菲报告》(The Delphi Report)中,对思辨能力权威的定义就是:“思辨能力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背景等因素的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之上的”。[4]4思辨能力是一种普遍的自我矫正的人类现象。在Delphi 看来,思辨能力包含了“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这两个重要方面。[4]4这一思辨能力模式体现了二维性的特征:其中的认知能力包括了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说明、自我矫正等思辨认知技能;而情感特质包括了诸如好奇、博学、信任的理由、思想开放、灵活、公正、诚实、稳重、爱思考、清晰、有序、勤奋、合理、专注等思辨品质。[5]95

在著名的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认知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他的学生洛林·安德森(Lorin Anderson)提出了认知能力类级模式图(taxonomical modal),这就是如图1 所示的思辨能力经典的Bloom-Anderson 六级模式。

图1 Bloom-Anderson 认知能力类级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低层次的思辨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高层次的思辨能力则包括了应用、分析、评价以及创新等能力。Anderson 的创新就在于他提出了思辨能力的六级智力标准,六级模式层级强调了思辨能力类型,侧重思辨能力培养的连续渐近性和动态实践性。[5]95

在文秋芳等提出的层级模型中,第一层级的“元思辨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被置于模型的顶部,充分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思辨能力”包含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则被置于第二层级,用不同的层级属性突出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性。[6]

国内外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和发现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撑,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英语教师理应探索如何超越语言知识学习本身,把语言学习变成人文教育的重要过程和载体,以促进学习者在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同步发展。[7]而Anderson 六级认知能力模式尤其侧重思辨能力培养的连续渐进性和动态实践性,为我们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高级英语”思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思辨理念下的课堂中,学习者不能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或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而是应该在课堂这样一个思辨场所中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对于哪种教学方式才是真正适合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课堂教学,国内的专家和学者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从文秋芳的“将部分传统知识课程改造为专题研究课程”到黄源深提倡的“阅读—讨论—写作”学习模式,再到孙有中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Socratic approach)”或者“圆桌讨论(seminar)”,这些教学方法都强调了教学方式的“疑问探究”性。[8]而这也正是思辨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基于文本阅读的“高级英语”课程具备适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特质,该课程要求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著作,这些文本作为真实的语料,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解释”“分析”“推断”“评价”等思辨能力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得到充分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文本材料可以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提供教学素材,通过学习这些文本材料,学生可以感受和思考人生,培养他们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不同的思想观点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构建以Bloom-Anderson 六级认知能力和派迪亚文本阅读模型的“高级英语”思辨课堂旨在让课堂成为师生对话、探求真理、达成理解的场所;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将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互动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9]182

(一)以Bloom-Anderson 六级认知能力和派迪亚文本阅读模型构建“高级英语”思辨课堂教学模式

Anderson 作为Bloom 的学生,他将老师提出的认知能力六级分类做了调整,按照认知过程的难易程度,把“识记”“理解”“应用”等相对简单的认知能力升级为“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高级别的认知技能,“分析”“评价”和“创造”也正是思辨能力的核心技能。在著名的派迪亚模型中,哲学家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把文本阅读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索和发现阶段、对所发现的信息细致审视阶段和将文本体验知识延展到文本之外相关领域阶段。[10]不难发现,这三个阶段循序进行,探索发现(Exploration)为细致审视(Examination)阶段的工作做准备,而细致审视又为下一阶段的外部延伸 (Extension)奠定基础,学生通过每一阶段的体验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依据派迪亚模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派迪亚模型的3E(Exploration,Examination,Extension)提供了相对宏观的课堂教学步骤,但是具体的思辨训练目标无法通过该模型体现,而Anderson 认知能力类级模式就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细致的理论依据。高级英语课程的微观教学围绕Anderson 认知能力类级模式的六个级别展开,对派迪亚模型指导下的3E 宏观教学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细化,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各个级别技能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认知途径培养认知和思辨能力,实现让学生运用语言去“构建思想,乃至社会文化的能力”。[9]148

综上所述,高级英语课堂的教学在宏观上可以如图2 所示根据派迪亚模型设计教学环节,在微观上可以参照Bloom-Anderson 的认知能力类级模式来细化教学目标,构建适合高级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辨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图2 思辨课堂教学模型 [8]

(二)以课文“A few kind words for superstition”为例

“高级英语”思辨课堂教学以Bloom-Anderson 认知能力类级模式和派迪亚模型的思辨课堂教学模式为理论指导,旨在通过微观和宏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开展教学之前,对应派迪亚模型的3E 环节,教师会设计三个问题,即(1)你从文本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你如何分析文本中的观点?(3)你如何阐释文本对你的启示?

第一个问题对应的是探索发现(Exploration)阶段,学生需要了解文本的一些背景知识来激活他们的语言表达。这一阶段主要会涉及到的认知能力主要是识记(remembering)和理解(understanding),教师通常会通过如问题回答、课件展示等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培养他们预测、比较等思维能力。第二个问题对应的是细致审视(Examination)阶段,是上一阶段的延续。要求学生注重文本内容细节层面的理解,在获取、整理相关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感知语篇的叙述框架。这一阶段涉及了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和评价(evaluating)三个认知级别。学生需要通过表层的文本分析,挖掘深层的问题,如文本的叙事角度、作者的立场及态度、社会历史背景、修辞意义的体现等。同时主动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也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文本的写作特点设计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学生陈述和观点调查等课堂活动。与第三个问题对应的是外部延伸 (Extension)阶段,它是前两个阶段的总结和延伸,同时也是文本学习活动的升华,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所传达的信息与外部世界建立一定的联系,促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主题与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应用。这一阶段涉及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和创造(creating)三种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训练,即思辨的核心能力。学生更关注文本所带来的启示,教师应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任务如观点写作、思想论坛等。

本文选取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教程》(6)中的文章“A Few Kind Words for Superstition”为例,详细地展示基于Bloom-Anderson 认知能力类级模式和派迪亚模型的思辨课堂教学模式。

“A Few Kind Words for Superstition”(“为迷信辩解一二”)由加拿大的Robertson Davies 最初发表在1978年11 月20 日的《新闻周刊》上。为了分析迷信这个复杂的话题,Davies 将其作了分类,然后详细探讨了为何有人会相信法术和机缘。尽管人们对他划分的四类迷信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花费心思进行界定。Davies 理性地分析了许多人认为是个非理性的话题,对人性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看法。文章属于典型的说明文体裁,作者用大量的例子和轶事向读者说明迷信并不是只存在于愚昧或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之中,相反迷信在大学教授和著名学者群体中普遍存在。该文本为学生如何运用详实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提供了非常好的写作范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1)“你从文本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对应的是思辨课堂模型中的第一阶段,即探索发现阶段。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聚焦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前所要求完成的任务,通过情景设置、略读等培养学生预测、判断等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要求学生事先完成文章的阅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课堂中,教师设计涉及“识记”和“理解”这两种认知能力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前独立阅读做课堂检验。例如,通过一系列问题,如“你怎么看待生活中的迷信活动?”“迷信与风俗有什么不同?”“文章中作者对迷信做了哪几种分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让他们在获取文本的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来感知语篇的语言和结构。

第二个教学问题(2)“你如何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对应思辨课堂模型中的第二阶段,即细致审视阶段,要求学生在识别和赏析语篇表达意义所借助的语言手段(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知识如何建构和表达意义)的基础上,对语篇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评价,拓展思维方式。具体在“A Few Kind Words for Superstition”这一文本的教学中,这一阶段教师会要求学生对文本作出较深层次的解读,通过分析文中作者所列举的众多趣事和例子,来分析迷信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语言表述特点,归纳说明文例证的使用特点。在课堂上营造真实的思辨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观点辩论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作者Davies 提出的迷信在大学教授和著名学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原因提出质疑,并对文章结尾作者通过自身的例子说明迷信的影响之大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一个教学问题(3)“你如何阐释文本对你的启示?”对应第三阶段即外部延伸阶段,涉及对主题与语言的感知及实践,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以及进一步的延伸与升华,是对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三种思辨核心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主要关注文本所带来的启示,如作者是如何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们普遍认为的非理性的事物或事件的,作者对于人类的本性又提出了哪些独特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观点写作如“你如何看待迷信与心理学以及科学的关系”或“对于人们认为的迷信作为一种传统仍然流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迷信与文化的关系”等,让学生通过阐释文本所带来的启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再创造,促进语言与思辨能力的同步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思想论坛等活动,如让学生对于文本作者Davies认为的“迷信的盛行是因为人类了解命运、掌握命运的渴望”这一观点进行辩论,训练学生在语言使用、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三个教学问题的层层深入,形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课后延伸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三)“高级英语”思辨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期成效

经过一年的“高级英语”思辨课堂教学探索,以Bloom-Anderson 认知能力类级模式和派迪亚模型的思辨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微观和宏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通过每一阶段的体验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通过正确的认知途径培养认知和思辨能力。根据对2015 级实施对象(共41 名)的问卷调查,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比较理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高级英语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达92.69%;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应用“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达70.73%;有68.3%的学生认为“高级英语”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有75.61%的学生认为目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并有利于思辨能力的提高;有78.04%的学生认为通过“高级英语”课的学习,有利于情感的培养(此处的情感包括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诚实等)。

正如孙有中所言,只有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升级为学习者能运用所习得的语言材料对不同形式的文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时,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三者的发展才能达到一个同步和谐的完美境界。[7]这应该也是我们外语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思辨型的教师更要学会如何发问,如何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探索意义,在思辨课堂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希望本文所介绍的“高级英语”课堂思辨教学能为英语专业技能课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学生在语言使用、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推理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