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斌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心教育事业发展,他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是要使人才培养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担当相一致。一是要把方向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这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是要按照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培养标准,培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人才。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从2016 年12 月7 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2018 年9 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立德树人。特别是在2018 年9 月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从九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强调和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以“六个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着力点,聚焦“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也就是说,新时代必须坚持教育以教师为本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来厘定和谋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作。教师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很显然,这是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进行说明的。可以肯定,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人才,也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个牢固树立”是2013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途中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时提出来的,即“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是侧重教师在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在政治素养上,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更要传道与立德树人,即教师要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上,教师要学高为师,以渊博知识、精湛教学艺术使学生信服,注重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并具备本学科坚实知识基础和扎实教学基本功,同时还能广泛涉猎其它领域重要知识;以及深刻理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教育工作的真谛,竭力去实施创新教育,并身体力行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四有好老师”是2014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座谈会时提出来的,即“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好老师”的衡量标准。在这里,就是要求教师围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从四个方面做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是思想育人导向,教师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自己首先要做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纯洁性,只有育者优才能育优之人。有道德情操是道德育人导向,好教师必须取法乎上、见贤思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有扎实知识是知识育人导向,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有扎实知识,这是教师职业边界的基本衡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有仁爱之心是和谐育人导向,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就是仁师,爱心成就好老师。
“四个引路人”是2016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慰问师生时提出来的,即“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是侧重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和责任担当方面提出的要求。在这里,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要从四方面突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品学并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工作目标,注重学生锤炼品格;二是注重学生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成才需要,发挥学习咨询者、网络导航者、发展指导者的角色作用;三是立足自身创新精神,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个相统一”是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这是侧重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二者不可分割并统一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过程之中,是教师职业的题中之义;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涵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必备素质之一,这是育人的必然环节和客观教育事实反映,统一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中;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就是要问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等这个“道”,站在人民立场上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更好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成材责任;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就是把握好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就是学术自由为理论创新提供前提和保障,也强调纪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不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五个‘六要’”是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求。这是突出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素养要求,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纲领。在这里,政治强就是要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情怀深就是要保持家国情怀,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将自己的梦融入到民族梦之中,自觉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价值;思维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受众心理、创新表达方式,深刻把握和剖析关于教育的认知、科学内涵和规律,形成破解教育难题、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新思维;视野广就是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科学的国际视野、辩证的历史视野,能在教学相长中更好引导学生和促进自身完善;自律严就是要时刻想着自己是学生的活教材,高标准、严要求律己待人,发挥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显性隐性表率作用;人格正就要树好从教形象,行得端、做得正,表内如一、知行合一,用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新时代教师要政治素质过硬,坚守社会主义大学“底色”,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例如“三个牢固树立”和“四有标准”排在第一的都是要求教师要讲理想信念,在这里“没有理念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肩负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要塑造灵魂,要使教育者先受教育,新时代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六个要”中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政治站位要高,家国情怀要深,要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人民、为共产党治国理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四个相统一”中指出,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厚植家国情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严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不混淆误导;等等。在这里,教师要把传“道”融入授业解惑过程中而明道、信道、传道,带头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突出政治素养到位。
新时代教师要树牢师德首位理念,突出教师的立德修身和仁而爱人。一是要坚持师德首位的考评第一标准。教师职业特性决定了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以德立身、立学和施教,很明显,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反之,即使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师德师风不好也担当不了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坚持师德首位的考评第一标准就是坚守教师职业底线,让良好师德师风浸润人心、传之久远。二是要立德修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德、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因此教师要以德定性、以德修身,正如“三个牢固树立”中提出的“教师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四有标准”中提出的“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中提出的“要当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中指出要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等等;做到知敬畏、守底线、明大德、严私德。三是要无私关爱。正如习近平多次指出的,“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因此,教师的无私关爱,就是那种设身处地要为学生着想,把知识与自己的情感、意念、态度融合在一起切实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那种仁德之心,在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上体现得一览无遗;突出道德素养上到位。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在业务素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等方面体现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包括要夯实知识功底和教学功力,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一潭水,扎实的学识是好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坚持正面引导、综合多种形式巧用灌输,打造教学精品课,更加突出高质量和实效性,积极给学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自觉增强信息技术素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培育新形式,综合利用微信、微博、慕课、易班等新媒体载体,开展专题培训、名师辅导、企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活动。“三个牢固树立”指出的“教师要终身学习、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强调要提高业务能力,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并投身创新实践”,“四有标准”中指出的“教师有扎实学识”,“四个引路人”中指出的“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中指出的“教师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学术规范”,“六个要”中指出的“教师要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等;努力成为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突出专业素养上到位。
要释放教师创新创造活力,让教师职业成为有尊严的神圣职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里,地方党委政府和高等院校都要发挥各自作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从落实党管人才、党的人才政策出发,积极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善于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积极创设条件,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机制和环境;高校要把教师作为第一依靠、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乐于从教、善于从教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不断在聘任、编制、教科研、师德师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优化管理效能,在教师政治、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提升治理水平,在改善校园环境、工作与生活条件等方面增进教师福祉,切实用好教师人才资源;突出以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