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臻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促进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碰撞与融合。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意识、文化生活、集体意志等都可以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文章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007-02
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影响着人们现在的生活。本文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多方面作用,分析总结出了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成长。因为学生的正确三观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从小就形成较好的道德意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一)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这些内容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很好地融合。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如老子《道德经》中有很多约束人的行为习惯的要求;记录了孔子及孔子弟子言行的《论语》中也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制社会,宗族制度中有很多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能够比较好地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所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教学中,辅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比现代教育
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利用優秀传统文化可以推动现代教育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接受了历史实践检验的,符合现实生活需求的优秀内容,于是能够流传至今。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对现代生活产生借鉴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教育手段和方法,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古代的教育活动中还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如孔子的私学,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动学习态度等都会对现阶段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教育模式可以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产生比较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将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扬长避短。
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活动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不管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融合
(一)建构起强烈的爱国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多,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其中包含了大量爱国教育的内容。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的社会动荡与朝代更迭,有很多爱国人士做出了壮举,如文天祥、郑成功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郑和、沈括、王安石、韩信等。这些历史人物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对国家有较大的贡献。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典故,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爱国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与生活有很大的关联。传统文化中很多有关生活的内容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着作用,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仍在沿用。因此,传统文化依然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生活中很多高素质的内容,体现了大众的思想道德追求。这些思想道德的内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出来的,如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饱含民众对和平、安宁、和谐的追求,如剪纸艺术、舞蹈艺术、农业生产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能够体现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将这些内容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之中,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国家的伟大和民众的智慧。
(三)集体意识的继承和发扬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在集体生活中产生的,是集体意识的体现。人们遵从这些集体意识,并且这些集体意识还会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有些集体意识已经成了人们的道德标准,发挥着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如爱国敬业、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诚信友善等。这些集体意识可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继续成为约束学生行为的标准。这就说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来开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理论观点的运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论内容。比如,各个文学作品中的家国观和生活价值理论都能够作为教育的理论支持,如《师说》中有尊师重道的内容、《爱莲说》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劝学》中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等。这些理论内容都能够支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语言引导和解释说明。
(二)典型案例的运用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和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典型案例。比如,古代历史上出现了抗金名将岳飞,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讲述维护老百姓安定的价值;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可以教会学生努力学习;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学生坚持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历史人物,如苏轼、韩愈、柳宗元、谢灵运等,这些历史人物自身带有很强的话题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讲解证明,更好地为学生解读教学内容。
(三)实践活动的模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活动中,也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传统文化中有辩论先例,先秦时期很多的人周游列国,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些辩论活动的形式可以运用到教学中,成为一种有趣的教学模式,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比如,“法治”与“人治”的分析活动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而且体现了国家的道德与法制建设。分析实践活动能让教育活动更加有趣味性。
由此可见,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实践模式是可以运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活动中的。在利用的过程中,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传统文化 选择合适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众智慧的展示。这些精彩的文化内容正是通过教育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挖掘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典型案例,历史沿革及事件、名人等,将这些内容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具体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宣讲引导。那么,這些内容就能够较好地支持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开展多样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形式都可以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研究传统文化的形式,并且将一些有效的教育形式融入课堂,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在教学中采用问答式的教学形式,给小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快速展示自己的思想,并且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就能够较好地促进小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利用传统文化中各种有趣的模式能够增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趣味性。教师要努力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形式,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创新研究内容 寻找有效角度
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效果。在教学中,对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认识。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认识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多角度认识事物。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教学内容,得出不一样的认识观念。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那么,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多角度地开展教育教学。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让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还能够让教学创新成为可能。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金妙苗.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J].名师在线,2020(14):46-47.
[2]章 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8):21-26.
[3]陈叶青.“故事+”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基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44,32.
[4]吴 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缺失与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