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强
摘 要 统编教材“1+X”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是:在单元课文教学后,再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议题组织一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和集体建构。在习作专题单元中,“1”是写作要点,“X”是这个要点的具体运作;在阅读策略单元中,“1”是阅读策略,“X”是这种策略的系列深化;在文体类别单元中,“1”是相关文体,“X”是这类文体的深化学习。
关键词 群文阅读 习作单元 阅读策略单元 文体主题单元
“1+X”教学指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提出的实施建议:“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建议老师们采取1加X 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统编教材“1+X”单元群文阅读的基本操作是:在单元课文教学后,再以单元语文要素为议题组织一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探究、集体建构。本文专谈统编教材特殊单元——习作专题单元、阅读策略单元“1+X”的含蕴及其群文阅读,因为文体单元在本次教材编写中也得到较大重视,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一并纳入本文论域。
一、在习作专题单元中,“1”是写作要点,“X”是这个要点的具体运作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单元,每册一个,小学一共8个,专题分别是:观察、想象、把事情写清楚、按游览的顺序写、说明介绍、描写人物的方法、围绕中心意思写、写出真情实感。这些专题,有的是关涉写作基础思维和前提的(观察和想象),有的是指向文章条理的一般策略,有的是常见文章或文体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它们都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或技能。因此,这些方法或技能的培养,都有相应的比较丰富的思维方式或操作策略。如果我们把这些写作方法或技能视为写作要点“1”,那么,相应的具体运作方式便是“X”。因为群文阅读更注重集束性和比较性,学生从群文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或技能更多元、具体和丰富,迁移运用起来就会更灵活自如。所以,在这种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初步学习了单元写作方法要点后,很有必要再组织相应的群文阅读。下面结合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观察”的教学,进行说明。
1. 教学时段采用嵌入式
习作单元中与“习作”直接有关的内容是这样编排的:首先是2篇精读课文,教学的目标指向“了解、理解、体会和感受”单元的写作方法或技能;接着是“初试身手”,意在让学生对单元习作或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初步练习;然后编排了2篇“习作例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习作中的不足或力不从心处,有针对性地学习具体的方法;最后迁移运用,进行正式的单元习作。基于此,我们根据单元写作要点,在教材中2篇“习作例文”的基础上,再选2篇课外文章,作为单元的群文阅读。这样,就形成“初试身手—群文阅读—正式写作”的态势。
2. 文章选择采用补充式
两篇课外文章,必须围绕单元习作方法或技能要点,同习作例文形成配套,以弥补教材习作例文在反映写作要点方面的不周。此单元2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分别是观察动物和观察植物的,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与方法;2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分别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我们就再选取观察动物和观察植物的文章各1篇——《小鸭子》和《茉莉花》。这样,这组群文中就分别有写动物和写植物的文章各2篇,学生可以从中分别学到“细致观察动物或植物的方法、技能和要求”。
3. 目标制定注意递进式
因为群文阅读安排在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之后,意在让学生针对自己在“初试身手”写作中的不足,学习更加适用而具体的方法或技能。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单元写作方法适度的提升或深化,二是单元写作方法具体化和系列化。比如,“观察”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1)感悟观察动物和植物,分别应该抓住哪些基本的方面;(2)其中的某一方面,还要观察哪些内容或细部,才能做到仔细观察;(3)领会观察动物和观察植物的一些基本规律。
4. 阅读内容讲究聚焦式
如果说,其他类别的群文阅读,需要读写兼顾的话,那么,习作单元例文的群文阅读,则应该把文章内容理解降到最低限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集在学习写作方法策略上。本单元“聚焦点”的步骤有三。
一是在整体把握中领会观察的一般方面。全班交流,填写表格并稍作梳理:
二是在聚焦重点中感悟观察的具体内容。让学生选择选文的一个方面细致阅读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就这个方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全班交流重点语段,把表格进一步具体化:
三是在梳理总结中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的?观察动物和植物分别可以具体观察哪些内容?如《小鸭子》吃饭片段:从“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动作进行观察;《茉莉花》写花片段:从位置、大小、形状、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
二、在阅读策略单元中,“1”是阅读策略,“X”是这种策略的系列深化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每年级上册教材中编排一个,3~6年级的阅读策略分别是:预测、提问、阅读与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它们之间呈一定的递进关系。这些是最常用、最基本的阅读策略,自然也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学习的策略。如果我们把这些阅读策略看成语文课程内容点“1”的话,那么,这些策略所对应的系列性内容便是“X”。这些内容,当然可以通过一篇篇课文教出来,但是,群文阅读的集约性教学,对这些策略体系的系统学习更有优势。下面结合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说明操作要领。
1. 策略目标的迁移和细化
本单元的阅读策略“预测”,至少涉及“用什么預测?在什么时候预测?如何对待或运用自己的预测结果?”等系列内容。而且,这些也是粗线条的,如果再细化下去,还要涉及“面对不同文体、题材以及结构的文章,有哪些相应的预测方法,有什么规律?”等等。这些系列方法固然不需要在小学三年级一次性学习,但是,作为一个特地安排的策略单元,应该学习或感知其中大部分方法。通过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学习了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而且是情节结构相似的叙事性文本的预测策略。所以,这个单元的群文阅读,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这种策略的深化学习,并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这次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1)迁移运用课内学到的预测方法来阅读群文,深化预测策略的学习,进一步感受阅读中预测的乐趣;(2)发现相似情节、理出结构框架,展开想象,顺着故事猜想、预测,补充情节,发展想象和言语能力。
2. 选文内容的异同和详略
选文内容的相同,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巩固阅读策略;相同前提下的有所不同,是为了学习基本策略下的系列方法。选文内容呈现的全面或有所省略,是为了更好地训练预测和发展想象、语言等能力。本单元元选文为3篇童话,分别是《麻雀的评论》《小蜡笔头》《懒惰的北极鼠》。其中,《麻雀的评论》和《小蜡笔头》的整体结构和故事情节是相似的,《懒惰的北极鼠》没有这种特点。这些内容方面的异同,可以让学生学到情节相似文本的阅读预测的方法和规律,也可以感悟出故事情节不相似文本的一些预测方法;3篇文章内容由全到略的具体呈现方式是:第一篇《麻雀的评论》全部呈现,以利于学生迁移运用预测方法;第二篇《小蜡笔头》略去文章后相似情节的某些内容,便于引导学生预测、猜想,不但增加预测的乐趣,也发展想象和言语能力;第三篇《懒惰的北极鼠》没有相似的情节,也略去文本后半部分内容,留待猜想补充。
3. 交流程序的横向和纵向
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后的全班交流,必须做到横向和纵向二者兼备。横向交流,是逐篇交流议题学习所涉及的重点语段。如《麻雀的评论》的交流:
(1)师:刚才大家在哪里停下来做了预测,预测出了哪些内容?可以这样汇报:当我读到 ,我预测 。
生1:当我读到“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时,我猜想,麻雀肯定又要对蜜蜂嘲笑一番。他可能会说……
生2:当我读到“麻雀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时,我猜想,麻雀又要嘲笑小鸽子了。他可能会这样嘲笑……
(2)师:这两位同学都是在什么地方停下来预测的?文中哪些情节是相似的?(学生利用故事框架,描述预测的内容。)
(3)师:你预测的内容跟文章内容一样吗?我们预测的内容有时候和故事的内容一样,有时候会不一样。不一样时,我们可以从文中找依据,修正自己的想法,继续阅读预测,这样会让阅读富有创造。
纵向梳理,是在逐篇交流后,按照内容版块进行梳理。意在从各种文章的异同比较中,获得系列性的认知规律。本案例中指预测策略的系列性知识及规律。如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三篇文章,迁移巩固了预测的方法,还着重学习了这些内容:阅读时,遇到相似情节的故事时,要梳理出基本结构框架,在情节发生变化的地方,预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如果没有相似的情节,我们也能从文章提供的其他线索中,预测故事的发展。
三、在文体类别单元中,“1”是相关文体,“X”是这类文体的深化学习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以文体为要素的单元共10个,涉及文体主要有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科普文章及现代诗歌,还有当代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及外国小说名著。这还不包括没有明确指出文体、用于承担其他语文要素学习的文体大户——散文。这样编排的原因,首先当然是这些文体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文体的基本特征,初步学习这类文体基本的读写方法——更主要是阅读方法。”而且,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大多安排在文体单元中。所以,这类单元中,课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或体会”单元文体的语文要素。由此拓展群文阅读,就是这类文体语文要素的巩固和深化。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的群文阅读,说明教学操作。
1. 根据单元教学核心,生成群文的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三:(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快乐读书吧”,必读《中国古代神话》,选读“世界神话(古希腊神话等)”。据此,我们制定了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回顾课文的神话故事,巩固“通过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运用习得的方法,阅读4篇课外神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巩固相应的阅读方法;(3)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运用相关方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
2. 根据文体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
4篇选文分别是:《神农尝百草》《燧人钻木取火》《后羿射日》和《女娲造人》。它们都是比较浅显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而且,都体现了神话的特征:神奇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古人关于世界来源和生活起源的想象。具体特点如表3。
3. 根据集体建构的需要,安排相应的教学程序
(1)迁移阅读,深化文体认知。按照要求,阅读思考:故事的主人公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地方最神奇、最能触动你,从中看出主人公具有怎样的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做批注,并在小组中交流;全班交流,填写相应的表格。
(2)梳理总结,实现集体建构。按列看表3,发现神话特征: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象、鲜明的人物;人物所做的事情都与人类生长和生活直接相關。系统总结,深化文体认识: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神话故事,感受到了神话的魅力,再次认识到,神话有着神奇的想象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且知道,这些神话故事中的药、火、太阳和人,都和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古人们并不知道,于是他们想象、编写出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想象这些东西是由这样一个个神奇的人物创造的,这就是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3)拓展阅读,提示整书阅读。神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想象力开出的绚丽花朵。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或《古希腊神话故事》《古罗马神话故事》,继续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人物的个性。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