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扶贫”“扶志”“扶智”立体式育人工作研究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9 20:26严晓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扶志扶智扶贫

■严晓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形成了“奖、助、贷、勤、减、补”六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资助体系,资助政策日趋完善,资助覆盖面越来越广,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了基本保障。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了新论断,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1],丰富了资助育人内涵,也是高职院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纲领,但多数高职院校只停留在经济扶助的层面,对于“志”和“智”的扶助却未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工作效果欠佳。本文在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内涵、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积极有效的资助育人机制。

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

(一)“扶贫”。“扶贫”工作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高职院校首先要保证基本实现“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诺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各种资助形式帮助贫困生基本解决学费、生活费的问题。

(二)“扶志”。“扶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想方面,即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心理方面,帮助贫困生摆脱自卑、封闭等不良心理,并重塑其健全的人格品质,即从精神方面解决“脱贫”问题。

(三)“扶智”。“扶智”则指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专业技能的提升,再到就创业能力的培养等都涵盖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提升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才能确保他们有彻底走出困境的能力。

“扶贫”“扶志”“扶智”三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只有基本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才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学习。同时,在扶贫工作中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正确的思想引领他们前行,以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丰富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贫困生在将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界定贫困生的根本条件是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当学生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时,则被界定为贫困生。因而经济困难是贫困生之所以贫困的根本原因,但随着自身的心理发展、与非贫困生的交往,贫困生在心理成长、个人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现出来,比如某些贫困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焦虑、孤独、仇视等不良心理;某些贫困生存在“等、靠、要”思想;某些贫困生虽有自立自强意识,但理论学习基础差、技能操作跟不上。因而对贫困生的“扶志”“扶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数高职院校仍遵循传统理念,在“扶贫”方面均有成效,但在“扶志”“扶智”方面则需引起重视,有待加强。

(一)“扶贫”工作日趋完善,但仍存在缺陷。除国家拨付经费外,高职院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的经费用于资助贫困生,并程度不等地争取到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家、基金会、校友会等的支持,扩大了资助面。同时,各高职院校均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构建了学院、分院、年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三级网络体系”。成立院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分院有辅导员专项从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职能清晰,确保各项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但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及生源质量的下降,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这就对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多年的实践,六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缺陷也日益凸现出来,如受助奖助学金贫困生比例小、勤工助学岗位技术含量低、学费减免流于形式、临时性困难补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等。

(二)“扶志”工作平稳前进,但仍有待加强。随着资助育人工作内涵的提升,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开始较多地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和“思想贫困”,从单纯的经济资助逐渐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方向发展,资助工作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但整体工作效果欠佳,仍有提升的空间。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普及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新生入学之初的心理筛查。除此之外,鲜少有高职院校开展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同样,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依赖于公共课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单纯依靠一门课程并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生的诚信意识淡薄、感恩意识匮乏等问题。

(三)“扶智”工作未受重视,需加强组织领导。助人自助原则广为人知,此原则也非常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彻底帮助贫困生摆脱“贫困”的状态,除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贫困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有足够的自我解困能力,毕业之后能够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立足于社会之中,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此项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贫困生由于原生家庭经济条件的落后,致使其在眼界、学识、生活经验等方面均逊色于非贫困生。而高职院校开展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多浮于表面,应付了事,与贫困生所学专业关系不密切,导致资助工作与教学工作严重分离,无助于学习能力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改善路径探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财政投入最多的制度安排,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这项制度的育人功能必须由学校不断发掘,以实现制度的育人目标[2]。所以,高职院校应结合贫困生实际需要,不断探索最适合贫困生需求的能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以真正达到经济救助、精神扶志、能力扶智的目的。文章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分析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改善路径。

(一)加强贫困生经济解困的能力

对传统的“奖、助、贷、勤、减、补”六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进行完善,以最大效能地发挥其作用。主要可从完善奖学金制度、加大助学金投入力度、做好勤工助学岗位设置、降低学杂费减免额度、提高临时性困难补助额度等途径进行改变。笔者已在《“扶贫”“扶志”相结合助力贫困生早日“脱贫”——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策略探析》进行探讨,在此不作赘述。

(二)加强贫困生“三观”教育。大学阶段是青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在利益面前容易迷失自我,因而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贫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合适的选择。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已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院充分利用网站、橱窗、报刊栏、相关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传播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并通过教师的人文素养、精神魅力去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贫困生诚信教育。学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让他们知晓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二是通过组织开展毕业确认、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等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激发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将旷课、考试作弊等作为反面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三是建立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将学生诚信记录与评选奖助学金、先进个人、文明宿舍等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此增强学生诚信意识的自觉性。

(四)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一是让学生正确看待资助行为。资助是一种利他行为,但很多贫困生却将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看成了义务,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毫无感恩之心。学院通过政策宣讲、让贫困生充分认识到从国家、省厅、学校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之心,充分体悟这份关爱,并以这份关爱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努力拼搏,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馈国家。二是以事迹宣讲、征文比赛、话剧表演等形式为载体,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学院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起感恩他人、奉献他人的意识,效果较好。

(五)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学院进行了拓展,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不同角度的分析,增强贫困生自我剖析、自我调适的能力。二是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学院在开学初对新生贫困生进行心理筛查,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异常的贫困生进行约谈,并做好记录和跟踪,尽可能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三是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院以“3·20”“5·25”“9·20”“12·5”等节日为契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电影播放、有奖竞答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四是开展个人咨询和团体辅导活动。学院每日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值班,确保任何一名有需求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多次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培养贫困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六)加强贫困生励志成才教育。学院结合相关活动,加强立志成才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各类社团积极参与,让贫困生充分感受到学院的人文精神。鼓励贫困生参加才艺展示、武林风暴等活动,让他们施展自身才华、发挥自我价值、产生成就感。充分利用资源引入话剧、舞台剧等高雅文化进校园,为贫困生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大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结合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大会、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审大会等活动,学优促优,为贫困生的学习树立榜样,引领他们不畏困难、奋勇前行。

(七)加强贫困生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教育。学院引导贫困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并建立以专业老师为组长、尖子生为成员的学习帮扶小组,为有需求的贫困生进行辅导。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培养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另外,在校内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校企合作单位设置相关岗位,为贫困生提供技能培训机会,并引导贫困生对自我气质、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进行分析,合理制定职业目标和生涯规划,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为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构建“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3],才能够从根本上在经济、精神和能力等方面为贫困生做好解困问题。只有不断创新资助理念,深化育人内涵,根据贫困生实际需要构建资助新模式,才能进一步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扶贫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扶贫·扶志·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