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就高职院校而言,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改革中应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立德树人理念为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标准[2],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可以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进行立德教育,更能够促进树人教育的目标实现。与此同时,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上提供价值引领,增强高职院校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功能,也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上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着和模范践行者[3]。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智育与德育相统一和认知与实践相统一,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与日常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应注重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思政应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在高职院校全课程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4],属于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扩展,属于隐性教育。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价值教育与技能教育相分离,存在错误地认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专业课程主要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转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引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帮助专业课教师意识到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从而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共同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由于对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在观念上存在泛化或窄化的情况,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存在弱化。所谓泛化,是指教师认为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全过程、全平台和全员育人的根本指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进行讲授。所谓窄化,是指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只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不能成为引领整个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导向,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立德树人教学目标重视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不足、融入不够。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立德树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一个流行词,各种会议、师生群体、各种场合言必称立德树人,然而究竟什么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标准是什么,未必能说清楚,这就显现出立德树人在认识层面存在模糊”[5]。这导致思政课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意义、要求、实现路径等理论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对立德树人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呈现零碎化,另一方面对于立德树人与已有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脉络无法完整呈现,使得立德树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立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者无法产生德育教化。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呈现多样性,有的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课程体验,大部分教师仍然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改革与立德树人理念和目标的融合并不充分,“课堂氛围娱乐化、教学内容零碎化和课堂教学条块化,形式高于内容,使立德树人的针对性不足、系统性不强”[6]。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教学方法变革增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革如何与立德树人相衔接,提高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7]。因此,对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获得感程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但是由于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没有专门针对立德树人融入思想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导致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与否无法得到客观评价,无法为改进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立德树人包含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两层涵义,即立德一般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应把握立德与树人的关系,立德是树人的手段,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将价值引领和政治导向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立德树人目标。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在教学目标中应凸显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必须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一方面摆脱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弱化状况,明确构建立德树人的目标定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高政治观念,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立德树人内容的碎片化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注重重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一是整合现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各个课程自身逻辑与结构完整基础上,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二是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和新要求,将具有时代性的立德树人最新成果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在与时俱进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是将新时代立德树人与以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的立德树人教学内容进行历史逻辑与行动逻辑的梳理,在守正与创新中有效地将过去、现代与未来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进行创新,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创新,必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能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少内在深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目标相融合,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完成立德树人目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不仅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师生合作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双师同堂教学等方法,也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体验教学将所学知识与日常实践相结合,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评价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在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上,不仅采取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评教,甚至可以将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纳入其中;多层次教学评价是指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根据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多层次评价;多形式教学评价是指不仅可以采取理论考试、面试、社会调查、研究论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情景剧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阶段上,积极采取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以OBE理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持续变革。此外,在实行多元教学评价时,注重在教学评价中明确各个教学评价形式的比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立德树人能否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教师创新素养不强和教学经验欠缺”“教师职业竞赛和科研实践平台缺少”“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现实问题[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注重教师选拔和认定,选择政治立场坚定、教学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同事研讨、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思政课教师应注重教学学术的训练,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在教学中提升学术水平,在学术研究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