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2020-01-04 07:16余晓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小学

余晓雪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也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主要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分析

中华民族是否已然崛起?我已经考虑过不止一次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和利比亚撤侨行动,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高铁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领先全球……很明显,中国已经傲立于世界。但借用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一句话:“为什么浙江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去了美国?”为什么他们最终不是建设自己的祖国?“我将其中原因归结为“对于文化自信的不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要素的肯定和积极实践,对自身文化活力的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及中华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重。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生座谈,多次提及文化自信。[2]

但国外对我国不断的文化输入,让某部分人脑海里憧憬着的都是国外大片里的场景,整日所思都是电影里的灯红酒绿,整日所想都是享乐主义。中华民族的传统早已被其挥之干净,不带走一片云彩。曾有报道:一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某大学的演讲中曾高调宣称:美国的空气对于她来说都是香甜的,而在自己的祖国中国她需要整日带着口罩。崇洋媚外之嘴脸着实让人觉得可悲。

如何培育未来祖国人才的文化自信?那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娃娃如同一张白纸,泼上去的颜料是什么顏色,那人生的底色便是什么色。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强化渗透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我看来是十分必要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以及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传承千年以来形成的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帮助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举个例子,学习成语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主人公不畏困难,刻苦学习的典故,学生们便能从故事中知道学识的增长非下大功夫不可。个人认为,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句读的片面学习,如何立身做人也是这门学科教育的重点。换言之,成功的教育本应如此。知识的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学习。

2.有助于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而小学生恰恰是培养文化素养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十分丰富多彩,有诗、词、歌、赋、曲艺、书法等等。有的人可能喜欢古诗多一点,有的人可能喜欢书法多一点,有的人喜欢古典小说多一点。但书中所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继续探索的需要。这时候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颇为重要。小学语文的课本教学结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要学生们取其所需,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学习什么,既提升了文化素养,也对其以后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引领意义。

3.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受限于当下现实,传统课本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较为有限。(这一点在新课标下已经有所改善)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学与其的有机结合,势必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个个典故、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文章的娓娓道来中,既能实现识字、写作、传统方面的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必然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分析其渗透的具体策略。

1.多媒体运用,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一些古诗词,具有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和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体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于此年龄段和层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 参观见学,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参观见学的好处不必多说。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不是课堂教育可以相比的。可以想象,苍白的语言和实地的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哪个更加印象深刻呢?尽量通过实地参观见学的方式,从视觉、听觉、感觉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深入的教育。博物馆、少年宫、纪念馆都是不错的佳选。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外,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例如,汉字博大精深,有形可辨,读音可读。指导学生练习宋体、楷书、小篆。通过临摹,学生可以学习汉字的书写方法,了解书法的精髓。另一个例子是,如果要学习学习古诗词,可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工作,然后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通过这些古诗词所描绘的情节理解诗人心境和当时背景,以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勤奋和好学精神的中国传统美德。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精神。[3]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值得称赞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百度百科.

[3]王莉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小学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