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富松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中,函数是重点内容.同时,一次函数是函数内容的基础,学好一次函数,能够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弱,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进而使得教学效率持续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便对如何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做了相关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關键词】中职数学;一次函数;策略探究
一次函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学好这方面知识是无比重要的,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还应该结合相关的图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同时教师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例题讲述技巧,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此笔者给出了以下教学方案,希望可以借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理解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日常的函数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便利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函数的一般式要进行讲解,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中,应该先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前提,同时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概念的讲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函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变量x的变化会导致因变量y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拓展,讲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的反比例函数教学打下基础,比如向学生讲明,所谓正比例函数,就是自变量升高,因变量也会升高;自变量降低,因变量也会降低.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后给出适当难度的作业,在学生没有负担和压力的前提下,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把控教学内容,防止教学偏移.
二、综合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函数性质
在进行相关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知识由于其较复杂难理解的特点,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一次函数的教学往往涉及相关的图像,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多媒体进行相关图像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同时还可以综合具体的例题进行实际讲解,使学生逐渐地了解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讲授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方程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更易理解.进行一次函数数形结合的教学要掌握两个关键:第一,明确特殊点的坐标的含义,所谓特殊点,即两直线交点,以及与x轴、y轴的交点.第二,能够正确书写一次函数表达式,教师可以结合相关例题,综合图像进行讲述,如:过A(-2,0),B(2,2)两点的直线交y轴于点(0,1),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教师为方便学生理解,可以画出相关图像,使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得到斜率为12,截距为1,最终得到一般式为y=12x+1,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设置相关问题,求函数值大于1的解集,学生经过思考得出y>1,即12x+1>1,最终得出x>0.通过相关例题,锻炼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进行中职数学教学时,适时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分组,学生也能在讨论过程中更加方便地了解相应的函数知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知识都得到提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知识.
三、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讲述解题技巧
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部分教师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大,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人们常说兴趣是第一任教师,只有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例题讲述相关的知识点,并适当地进行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例如,教师在进行相关函数的教学时,可利用合理举例的教学办法,首先展示一般表达式,通过对函数的表面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相关例题讲述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函数y=(m-2)xm2-3+m-4在什么情况下是一次函数?学生根据一次函数的相关定义得出m2-3=1,m-2≠0,得出m=-2,同时,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内涵,此外,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函数知识网络,所以教师进行一次函数教学时,也应该适当地讲解各类函数的区别,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讲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对学生的函数知识进行检测,进行课堂检测,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根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进行函数教学.
四、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实行分层教学
在对中职生进行一次函数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相关问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分层及相关学习目标的确立,即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述《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课件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涉及一次函数的定义、概念,学生结合相关的图像进行函数知识的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出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行作答,通过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可以进行相关层次的划分,将能够解答出教师给出的例题,并阐述相关解题思路的学生定义为综合提升层,将能够结合图像进行知识点分析的学生定义为基础拓展层,将对知识基础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定义为基础层,并设立相关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提升教学效率.
五、综合函数实际应用,提高感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在中职院校,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数学知识不易理解,导致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一次函数的教学效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函数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进行相关的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适当地结合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讲述.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场景:目前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作为三大运营商的移动采用分段计费的方式,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图像,使学生明白相应的时间与收取费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图像进行作答,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的例题设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意识,使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巧妙实行错题制度,巩固学生成果
教师还应该意识到中职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薄弱,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不到巩固,从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教学现象,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实行错题本制度,让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地结合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进行相关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监督机制,相应的监督机制要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实行错题本制度,即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一次函数”知识时出现的错误加以记录,并对相关的题目进行思路的分析,阐述自己的错误类型,比如,知识概念型错误,计算型错误等,教师每周收取一次错题本进行查阅,教师还可以规定题量,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有效引入错误资源,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七、实行家校合作机制,多方监督学生
在进行相关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新时期的教,学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结合信息技术就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实行家长和学校双监督模式,教师也及时改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最了解学生情况的是学生的家长,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基于自己孩子的情况设置有效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家长和学生一起讨论相关的知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家长还应该及时将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回传,家长和教师根据信息平台进行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的意见,使教学方法彻底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概念进行讲述,其次,结合多媒体进行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询问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三方通力合作,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王正美.中职数学中“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14(22):47.
[2]吳祖光.中职数学一次函数教学的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38-39.
[3]魏宁,唐路洋.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2):85-86.
[4]贺永军.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分析[J].河南农业,2013(18):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