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共情处,提升实效时

2020-01-03 15:32顾秋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4期
关键词:共情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顾秋兰

【摘要】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巧妙设置共情点,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配合以如沐春风的语言,让学生受到氣氛的感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师生良好互动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落实学科可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共情   核心素养

一、“共情”的含义

人本主义者罗杰斯他是这样阐述“共情”的概念的,他认为“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所谓“共情”就是一种同理心,即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感情、需要和意图,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世界。那么这个理论运用于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做的就是深入自己学生的内心,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认知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发挥师生的“共情”能力,是提升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途经。

二、“共情”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当代,找对“共情”的切入口

针对初中学生的历史课程并非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得做到立足现实,融入生活,通过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来反观历史,分析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讲述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自从1986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地位,通过15年的漫长复关谈判,终于在2001 年12 月,正式加入WTO即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但是,当今美国却推行逆全球化措施,针对中国的崛起,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货物加征关税,全面围剿中国民族企业——华为,以此作为本课的共情切入点,指导学生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这一社会热点,通过发挥历史学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中国只有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各国合作,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深入贯彻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使祖国更加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立足课堂,创设“共情”的落脚点

教学设计是课堂实效落地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埋下“共情”铺垫,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是推进“共情”式教学的常用手段,因为只有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学生才能深入历史,产生同理心。

在讲述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教学设计,设计两个关键词“痛”和“思痛”,首先用丰富的文字和图片史料展现万园之园圆明园的瑰丽: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海岛宫阙。让学生产生神往之情,随后选用《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史料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切肤之“痛”的情境,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额尔金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不能搬走就肆意毁坏。任由学生的想象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里,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产生“共情”效应。在“思痛”环节的设计中,当时人是如何“思痛”的,以及当前人是如何“思痛”的,既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前人的心境,又要让他们体会今人的反思。这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何会产生如此之“痛”?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由此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

三、“共情”教学的现实意义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醒与被唤醒,是相互的。将共情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讲述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治维新》的时候,其中一个背景是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国门,并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由于学生受到中国近代日军侵华那段历史的影响,不少同学觉得很开心,认为日本的报应来了。当老师讲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佩里修建塑像并每年举行黑船祭,同学们对此更是嗤之以鼻。对于学生的行为,我首先表示理解,然后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日本的这段侵华历史,我也深感痛心,对于日本的帝国主义行径,我也深恶痛绝。但正是因为佩里扣关,才让日本痛定思痛,大刀阔斧的进行明治维新,走出国门去西方考察,回国后迅速吸收欧美工业文明的经验和社会文化。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日本这种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到了这个层面,学生几乎能与教师情感共振了。在此基础上,我再摆事实,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在中国抗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日本社会各界向中国伸出援手,给中国送来口罩,体现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我们应该勿忘国耻,也应面向未来。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共情教学,激发学生同理心,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本质,是历史教学中实现长远育人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枫.谈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共情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4):402-403

[2]耿霞.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5):52-53

猜你喜欢
共情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