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雪玲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需要教师理清考点,整理融合知识;分析学情,科学设计复习环节;寻找轻负高质的复习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从容应考。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 核心素养 复习环节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和价值立意。中考复习“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进度快”,要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复习必须精炼、实用、高效。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表现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作为初中毕业班的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复习前整理融合知识,科学设计复习环节,寻找轻负高质的复习策略,争取在课堂上要质量、在课堂上要效果。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考试能力的要求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内容,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课程的实施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是本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素养立意、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育人功能,已经成为考试命题的主流。基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时政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考试反映最新的时政素材,体现世界、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目标主要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①四个方面,着力反映学生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思维与观念,分析情境、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解决问题;反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现时中考复习的现状分析
(一)源自辅导中考备考教师的心态
如何让学生熟悉考点,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如何组织复习,这些问题长期困扰一线教师。在平常的备考中,有的老师不断重复罗列知识和划教材;有的老师不分重点做各区模拟题,做完、讲完就算,为讲题目而讲题目;有的老师想好好备考,但也很迷茫,找不到门路。有的老师,每节课精心准备,结合时政材料,讲解精彩,但学生的成绩也不尽人意。也有的老师,尽心尽力,让学生猛背书,做三本练习册,成绩相对好一点,但学生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总体而言,辅导中考备考的老师压力大,很多老师找不到有效的备考方法和策略,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 源自初三备考学生的反馈
1.单纯做题讲题没有效果。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基础的题型反复做过,讲解过,学生也无从下手,不会做,甚至部分学生反映完全没有印象。比如, 一模讲评卷子的时候详细分析了考查意义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评分标准,但二模的时候还是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单角度分析,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回答了做法,更有甚者,答案和题目、材料完全没有关系。单纯地老师讲、学生听,他们的记忆不深刻。学生学习复习已是如此低效,要取得中考成绩的进步,必须提高备考针对性、夯实备考基础、挖掘时政热点、解决难点和掌握答题规律。
2.学生厌倦背诵。有的老师要求学生默写课本的所有观点和归纳的问答题。有的老师每节课都有默写,没有全对的都要重默,学生苦不堪言。
3.应付式做作业。老师布置太多的作业,学生疲于应付,认真写得话根本写不完;不认真写,题目又白白浪费。所以,有很多学生不写,乱写,到老师讲解完题目,卷子还是空白的,甚至找不到卷子。
(三)源自近5年的期末考试和中考质量分析
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15—19年九年级的期末考、一模以及中考的质量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核心观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够熟悉,知识库贫乏,导致做题过程中用不准知识点;读不懂材料,特别是读不懂图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提炼不了信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技能不过关、理解能力不到位、学科思维能力较差;缺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理性思维、发散思维,对综合能力要求强的题目不适应,特别是不会论证问题;全球视野缺失,局限于中国问题,中国对策;答题不规范、表述不规范,主体把握不清等。
三、《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策略
(一)目标导学,每节复习课设定具体的基于学情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考复习必须设置清晰、导向性强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复习过程和环节。“基于目标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够高质量地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堂的高效。”②例如在复习《我国的基本制度》的基础知识时,明确知识目标是记憶并理解具体的核心观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运用知识点答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是体会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爱国情感、政治认同。
(二)围绕课堂目标,设置科学的复习环节
艾宾斯浩的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者对所接受的信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缓,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围绕复习目标,设计核心观点记忆比赛、情境填空简答、判断改错、选择、综合能力训练等环节,利用不同的情境,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核心的观点。这种递进式的复习环节设计,做到了及时复习,反复复习,提高了复习效率,有利于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养,达成目标。如果复习策略不适合学情、不与目标一致,没法谈得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环节一是熟悉核心观点,从微观上把握知识点。每复习一个新的内容前,老师找出本复习单位最核心的观点,提前布置背诵作业。然后课堂上进行记忆比赛或者背诵填空。
环节二是分析简单的情境。造成学生答题不理想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具体而言就是推理能力、从材料迁移到知识的能力比较差。知识嵌入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核心素养。老师根据最新的时政或者是最能说明核心的观点材料,整理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看材料写观点。比如,在复习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老师整理出“我国国有资本的服务方向是国家战略目标、华为的服务方向以及年净利润;小琪一家的收入来源;企业根据疫情下口罩、呼吸机、体温枪的需求上升,转产抗疫物品;在疫情严重期间,我国建立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工厂生产的口罩都由政府统一调配”等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体现的观点,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从分析时政材料,提炼时政资料的关键点,捕捉有效信息,在找到与材料相吻合的知识点的情境推理过程中培养归纳推理、关联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科学素养并再次巩固了学生应知应会的核心观点。
环节三是判断改错和选择。老师先整理出复习内容中易错的、容易混淆的观点。例如在复习《我国的基本制度》时,要求学生判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同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等观点的对错,错误的改正,接着是关于这个内容的选择题训练。先判断后选择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观点,并带着辩证的思维做选择题,在锻炼了理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
环节四是综合能力训练,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我们知道,最终影响学生的人生观的,是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奠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乎人生的长远发展。余文森教授指出“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用事实进行论证、用逻辑进行推理的思维能力。”③学生回答开放性主观题时,存在死抄书,抄死书,答题缺乏思考斟酌过程的问题,反映学生从材料迁移到知识的能力、论述能力比较差。要解决这一困境,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核心素養,必须设置相应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综合检索、调动和运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学科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并进行论述的能力。
往年的中考题、近一年的模拟题、期末考题中的非选择题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题目,且题目对应的都是当时重大、热点的时政材料。老师按考查主题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找出与复习的重难点相关的题目,按照科学的做题步骤训练学生。(1)带领学生读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词;(2)带领学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重要的句子,有时需要让学生说说材料讲了些什么,从而提高学生解读材料、在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找出和材料相关的知识点,尝试答题;(4)面批学生的答案并评讲学生的典型答案,包括答得好的典型和答得不好的典型,面批能较快地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解决学生困惑,激发学生积极训练的热情,减少限时训练的枯燥,有助于注意力集中,提升思考力;(5)再次带领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观点组织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要求学生做笔记;(6)是作业,学生根据老师的笔记复习后再次做一次题目,达到巩固知识点和掌握做题方法的目的。
环节五是编写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复习,学生对核心观点、重难点、答题规范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次回归课本,熟悉考点,思考、编写专题的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考点。学生通过寻找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规律,提高系统认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贯通能力。
(三)中考前一个月的综合模拟训练
经过前面四个环节的训练,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掌握还是答题能力、技巧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在考前的一个月,需要给他们密集的模拟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查漏补缺。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考前鼓励,帮助他们调节心态和情绪,树立信心,助力学生从容应考。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整个复习过程,注重目标引领,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内容、环节,提供学生能够“够得着”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多给机会学生书写,写得不够好,还要重新写。这样,学生就能够简洁有序,有逻辑地多角度回答问题,顺利完成中考目标。
【注释】
①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道德与法治.(M).1-2
②赵继红.复习课的“逆向设计”与反思.(J).教学研究.2018(11). 42-44
③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M].上海
[2]洛林.W.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北京
[3]熊淑琼.农村薄弱学校思想品德中考有效复习策略探究.文史.[J].北京
[4]陈丽琴.提升思想品德课程中考复习有效性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J].青海
[5]石瑞娟.王世东.中考政治复习备考新策略探究.学周刊.[J].河北
[6]赵继红.复习的的“逆向设计“与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J]. 北京
[7]陈俊睦.基于逻辑推理能力的中考复习课设问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 .西安: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