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0-01-03 15:32梁春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梁春兰

【摘要】阅读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高度,自主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结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针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一、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所谓“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是学生所有素养能力中最核心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初是在家庭和学校中习得,之后会在一生中不断进步完善,是一个终身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自主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阅读篇目、材料,然后独立实施的阅读过程。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够让学生开拓知识、增强能力、陶冶情操和丰富生活体验,最终提升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和深刻性。阅读贯穿了人的一生,是中小学生精神输入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成长方式,从阅读角度来讲,阅读的层次决定着人的层次。在此理论基础上,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习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就是发展核心素养在我们中学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部编版教材充分体现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框架和模式,坚持新课改方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少做题,多读书,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要多思考,勤练笔,重视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相比传统教材,部编教材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注重阅读能力的提升,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即精读——自读——课外阅读补充,以类似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语文学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都提升了,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从旧教材的关于作家作品的简介赏析改变为重点学习读书方法,一部名著介绍一种阅读方法,一课一得。部编版语文教材体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真正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它站在更新高度和更广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因此如何真正实施自主阅读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都是目前新课程下急需完成的培养目标。

二、我校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我们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一些缺失,阅读情况令人担忧:

1.学生阅读时间不足,缺乏阅读的积极性,阅读的书籍种类很狭窄,不知道“读什么”

进入初中后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多了,课外作业的时间也大大增加,挤压了阅读的时间,经过调查,我校学生课外平均阅读时间每天只有15分钟左右。另外家庭的读书氛围是否浓郁对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工作时间不稳定,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不重视家庭阅读,孩子在家的阅读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激励。其次,学生阅读面窄。学生仅仅限制于阅读必读书目和相关选读书目,目的性比较强,有点功利。自主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学生青睐网络文学等快餐文化,选择的书目鱼龙混杂,对传统经典书目不感兴趣,阅读品味不高,只有少数学生会阅读一些名家作品。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重视阅读,自主阅读的意识淡薄。

2.阅读习惯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懂得“如何读”

很多学生从阅读启蒙开始就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懂得如何去阅读,也没有“动笔墨”的习惯。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很少去写批注和心得体会。绝大部分学生读不同的文体文章,都是运用一样的阅读方法,没有区分差别。90.7%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极少。在自主阅读时,只有不到5%的学生偶尔会写批注和读后感,有独立和深入思考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3.自主阅读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新课标对7—9年级阅读板块的要求:阅读不能由老师的分析归纳代替学生的个体化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引领和点拨,而不是强硬的干预和单向的灌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把文本理解和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享受阅读和审美的乐趣。我们不应用教参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笔者发现,在進行自主阅读教学时,能积极参与思考,跟老师互动的学生极少。每次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只有那少数的几个同学能主动思考并回应,绝大部分学生一来因为没有认真深入阅读文本,二来没有独立思考作答的习惯,懒于动脑筋,总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就更少了。由此一来,自主阅读课堂实际上只是教师与极少数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无法普及到绝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参与不进来,对阅读更谈不上兴趣。

4.目前阅读教学课堂更侧重阅读结论的传授,自主阅读形式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与深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自主阅读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很难有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教师为了保证完成教学内容,无奈之下,很多时候仍是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重点,课堂教学的推进以讲解课文重点段落、结构、中心和解决课后习题来展开。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正是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和思考,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但是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方向都是在老师的设定的轨道下进行的,能留给学生自主发现和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学生答不上来,老师等不及就给出标准答案。因此,目前大部分的阅读课堂,学生的自主阅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自主阅读趋于形式化。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营造热爱读书的班级氛围,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进行图书漂流活动,既允许学生自带健康书籍回校进行阅读分享,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推荐优秀书籍。作为阅读的引领者,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决定了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意义。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共读,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校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尊重学生阅读自由的基础上,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逐渐转化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能读到感兴趣的书籍了,他们的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会提高。除了必读名著外,七年级我给学生推荐的书目故事性较强:《星光闪耀——解读中国古代十大诗人》曹文轩作品、《西顿野生动物故事精选》等。八年级推荐的书目集中在人物传记、诗词鉴赏、外国中短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曾国藩》《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等。九年级面临毕业季推荐的书目围绕人生体验与感悟:《目送》、《林清玄散文》《毕淑敏作品精选集:幸福的七种颜色》。笔者每周利用半节课时间,师生自由交流本周阅读体验,让自主阅读成为班级学生的常态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检查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自主阅读步步深入,不能听其自流。笔者曾开展以下活动,如评选“优秀读书心得”、“读书手抄报”、“名著积累手册”;进行“读书汇报会”、“名著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名著人物我来演”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大大巩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

2.科学使用部编版教材,阅读教学过程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教师会将教参的标准答案原封不动、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就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上课时,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进行机械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实,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正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阅读理解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的原因。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全情投入,学生在台下云里雾里,一知半解,长久以往,学生不仅综合素养得不到提高,更是对语文课堂也失去了热情和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无师自通,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新课堂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有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珍惜学生独特的思考和感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部编版教材在教学纲领方面指出:要以学生为本,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以更好地贯彻课堂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教师需要认真学习部编版教材,科学使用部编版教材,方能切实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对于新教材的教读课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法”,即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方案,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达成一定的阅读目标,为接下来学生完成自读课文的阅读作铺垫。对自读课文,教师要充分启发推动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经验,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从而沉淀为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单元课外阅读篇目,则推荐与单元阅读方法相契合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申和补充,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层级清晰的梯度训练,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是编排在一起的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共通点就是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去说明另一个科学领域的道理”,这是融合两篇短文的线索。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把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作为教读,第二篇作为自读 。教授第一篇的时候,考虑到学生面对纷至沓来的知识,无从下手阅读,我并没有用一般串讲的方法,而是从文章的两个设问句入手,引导学生查找设问句和议论句筛选出主要信息,另一方面,提出问题:“恐龙无处不有”和 “板块构造学说”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主动性大大增强,认真探究文本,开展了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梳理了一个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结构框架:发现问题——追溯原因——得出结论。下课时,学生已能借此框架对事理说明文的一般思路形成基础认识。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被压扁的沙子》,他们自觉运用上节课的阅读经验,我稍加提点他们利用好旁批和阅读提示,学生们对读懂这篇文章都充满了信心,而事实证明,在方法的引领下,他们很快就读懂了文本揭示的事理。课后,我又推荐了阿西莫夫的其他作品,以课内点燃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另外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观念,如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了三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都是名家名作,教学可切入点很多,我们注意到三篇小说之间的有机联系,抓住了“对比”这一个贯穿于三篇小说的重要写法来组織教学,就可以把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思想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故乡》中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的对比,少年闰土和成年的闰土的对比,“我”最初的失落怅惘和最终的领悟;《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形象的前后反转,若瑟夫对叔叔的态度和他父母对弟弟的态度的不同都是由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出来的;到了《孤独之旅》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有了前面教读课文的学习经验,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抓住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很快就发现了杜小康心灵成长前后的对比,从而真正理解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一位孤独无助的少年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发生了神奇的转变,变得明亮又坚强。教师只有深入研讨部编版教材,吃透文本之间的联系,才能科学使用教材,促使学生从教师指导阅读中逐步成长从而实现个体自主阅读。

3.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文章的文体不同,阅读重点和目标就不一样。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要明确自己该重点注意哪些内容,要获得什么知识。没有阅读方法、没有文体意识的阅读就是盲目地阅读。只有解决了如何读好某一本书或某一类文体的书,更好地掌握读书方法,才能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部编版教材的阅读板块提供的阅读资源,七年级要求学习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到了八、九年级,目标则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以文体阅读为核心。七年级是小学升初中的衔接阶段,这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进行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的阅读方法培养,在阅读策略方面则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中心、品味语句等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在八九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文体阅读是教学重点,如八年级的新闻、传记、科普作品、演讲词、游记等实用性文体,九年级的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都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灌输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评价作品的方法,这些都渗透在每个阅读单元的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以及该学期的名著教学中。如九年级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这是一篇驳论文,我先给学生介绍驳论的文体知识和作者的写作背景,然后分三步进行整体阅读,明确主旨,提问学生: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作者的论据是什么?再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理清全文的论证过程。这种按文体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弄清这篇文章既用批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兼用正面立论的写法。

对部编版教材安排的名著阅读,教师还应该按照不同的文体要求进行阅读方法和策略的传授。如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是作者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可以布置学生查阅作者的传记资料、关于作品的一些评论,看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进行课内外学习的沟通,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隔膜,再启发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耐心地读下去。对于《西游记》 这样的古典小说,则教会学生精读和跳读交替使用。三借芭蕉扇等故事由于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而套路雷同的降妖故事,就可以跳过。七年级下册的《骆驼祥子》语言的塑造和人物形象很突出,很适合教育学生运用圈点勾画和写批注的方法来学习探究。《海底两万里》作为科幻小说,适合进行快速阅读技巧的训练。八年级上册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作品,学生阅读目标是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边读边梳理事情发展线索,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效性。《昆虫记》是很有艺术趣味的科普作品,除了要求学生根据前言、后记、附录等了解全书大致内容和作者生平事迹,为阅读作准备,通过工具书或相关资料理解专业术语和概念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及其艺术趣味。八年级下册的《傅雷家书》包括傅雷多方面的教子之道,文字背后流露出浓浓的父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所在进行选择性的阅读,结合具体语段揣摩傅雷的心情。指导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鼓励学生做摘抄和写心得,在班上分享交流。九年级的《水浒传》《儒林外史》作为古典小说的阅读,则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思维导图去梳理情节和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分别进行艺术手法的探究。《艾青诗选》适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读诗。《简爱》作为外国小说的阅读,除了要求学生要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关注小说的基本要素外,还可以欣赏同名电影,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指导时,要落实到“某类作品”的具体做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合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就能享受到随之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推动自主阅读的发展和深化。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越是在脑力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越是应该阅读。阅读,是让学生变聪明的唯一方法。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是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对中学生人生的发展和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養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阅读,广泛阅读,体会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王传印 .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阅读与写作,201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4

[5]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2

[6]熊德勇.语文自主阅读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