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双师型”队伍

2020-01-02 23:44王永辉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王永辉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学生处,安徽 滁州239000)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区域化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面对如何建设一支双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等问题。根据现在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把学校育人和以企业作为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所以,教师的水平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拥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丰富的实践操作技巧和技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具体实践教学引导[1][2](77-80)[3](61-84)。转型下的高职院校应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尽快培养符合适应地方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89-93)[5][6](136-138)。

一、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来源渠道单一,有企业背景的教师人数少。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来源主体是高校毕业生,引进的教师转变成“双师型”教师的难度较大,但这类教师在学校中占据绝大多数。同时,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较少,岗前培养缺乏企业参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多,不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部分教师仅仅靠学校的招聘并通过培训获得相关资格证,而不是从外部引进、聘用而来的,没有到工厂企业实践的经历,这类教师在学历和职称上没有较大优势,而且不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不断提高能力,难以教学相长[7]。

(二)评定标准不明确,“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对于目前转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还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因外在不同因素会对“双师型”的评价标准产生差异[8](61-64)[9][10](91-94),导致教师引进的目的性不强,如招聘教师时,对其是否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资格证书、相关行业企业的实践能力、企业工作经验等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与本科院校教师从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并重,转型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活动更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但在高职院校转型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专业实践发展意识不浓,同时教学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双师型”教师明确专业和自我发展目标,而一些教师转型意识薄弱,主动性不强,跟不上现代化技术、发展的社会、不同类型的学生等变化,导致出现专业实践能力不强、重教学轻实践等问题[11][12](113-117)。

(三)“双师”能力不达标,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双师型”教师除了取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通过在校内或者企业实际工作锻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部分获得某专业领域的资格证书的教师表示考证是为了满足评职称的要求,从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有的因工作比较忙,并没有开展有深度实质性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如短期培训和讲座,即使有,次数也比较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好。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使很多先进的教学媒介进入校园和课堂,部分教师用多媒体对学生授课,只限于一些简单PPT课件的制作播放,不是很理想,因现在国家要求各种形式的教学,如翻转课堂、PBL教学法等,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13]。

(四)培训体系不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受阻。

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不够,职前职后培训衔接不好,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有“重引进、轻培训”和“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培训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不多,随意性较强,没有制订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同时教师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统筹规划性。

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较多,因个人精力时间毕竟有限,学院的配套经费不足,导致部分专业顶岗实践受限制,因此教师较少参与各种培训,特别是到一线锻炼的机会更少。企业不愿与院校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认为人员的交替会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秩序产生影响,自身获利不大,而且现在“双师型”教师认证体制不健全等,使校企双方在联合培养“双师型”人才的进程中受到来自体制外部的很多制约。

二、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对策建设

(一)教师来源及培养途径多样化。

转型院校应采取各种渠道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增大教师队伍规模,如促进院校传统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提高质量,培养新入职的教师,这三种教师培养模式使“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完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到转型高职院校教学,学院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讲授理论知识,对双方来说是良性循环和互惠互利的过程,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11]。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资格认定标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各转型高职院校应积极出台政策文件给“双师型”教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机制评价等研究中,以求符合地方院校的认定标准。同时,人事部门通过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等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有些转型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完善师资队伍[13]。

学院应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其专业能力[14](228-229)。在教学研讨学习环节吸引企业专家参与进来,利用行业实操能力强的人员带动校内教师的能力提升。强化技能比赛,健全竞赛鼓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全员参与,除此之外让教师参加社会服务,通过各种方式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实操经验,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三)强化“双师”素质意识,注重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规定教师除了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接受技能实践训练,确定教师以后具体进修的内容及考核激励措施,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培训[15](76-81)。因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需要社会、各行各业齐心协力,特别专业教师更要尽快提升实践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不断加大在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力度,择优选择教师参加国家、省级的各类培训,此外与时俱进、参与各种专题训练,达到实践教学目的[16]。要熟悉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能力要求;要钻研课程大纲,把握课程目标价值;要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内容的合理与适切;要分析学生特点,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与方式;要潜心教学设计,使用多种z教学方法;要强化过程管理,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掌握教学技巧;增强质量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四)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培养。

培训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有省培和国培、校本培训等形式。平时采用把专家“请进来”的形式,让企事业专家培训前沿实践知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应分离,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培训经费、设备、实践场地、师资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17](87-89)。建立社会、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培训机制,校企合作要加强交流,形成产教研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完善,企业在教师培训中的合作投入度稳步提升。在培训内容上应与一线操作对接,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真正接触实际操作,强化双师能力的培训,满足教师实际需求[18]。

校企共建共育是关键,与企业深度合作共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9](110-112)。社会需要技能人才,但工艺技术不断更新,专业老师们必须到工厂企业锻炼,因此学校和企业建立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机制很有必要,同时利用国家利好政策落实生根,再加以政策保障,给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实惠。

三、结语

高职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关键,使学生满足人才市场所需。因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合作、重在提升、重在育人”的教学理念,积极培育“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教师[20](58-59)。建立有效长久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进取,推进教学和实践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三代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提升育人水平,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综合能力强且兼具实践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